预应力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452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井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预应力井盖是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板状物,是用于覆盖在并上面的盖。
背景技术
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井盖,有井盖周围的箍和与箍固定连接的钢筋,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构成井盖。这些井盖的钢筋分布都像一般混凝土一样,成网格状分布,钢筋的端部与箍固定连接。这样的并盖抗弯曲冲击性能较差,在路面上使用一段时间就容易开裂和破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已有井盖抗弯曲冲击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比较低,不易损坏的预应力井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预应力井盖,有井盖周围的箍和与箍固定连接的钢筋,铁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中心部位有连扳,钢筋从四周向中心处于拉伸状态与连扳固定连接,并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这样,钢筋处于拉伸状态与连扳固定连接,并浇铸混凝土凝固固定,形成预应力井盖。钢筋处于最佳的抗拉伸状态,并有很好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就能有效的抗从表面向下的冲击变形,就有效防止开裂和破碎。特别是使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拉伸,并用混凝土浇铸凝固固定成倾斜拉伸状态,构成了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连接于连扳的结构,形成的预应力井盖,抗井盖向下冲击和弯曲的能力更强,更能有效防止井盖混凝土的脆性开裂和破碎。最好是沿着钢筋横向连有的横筋,形成蜘蛛网状的拉伸钢筋结构。这样所受的集中力,就可以通过蜘蛛网结构分散到各钢筋的受拉,有效的避免了局部钢筋受拉变形过大引起混凝土开裂。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如下便于形成预应力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的井盖,使得抗冲击弯曲变形能力更强,有效避免混凝土的开裂及破碎;从周边沿径向向下倾斜形成的拉伸预应力,井盖更能抗冲击弯曲变形,特别是提高了中部的抗弯曲变形能力;蜘蛛网结构拉伸预应力钢筋,钢筋之间可以有效分散拉力,更能增加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两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表示了圆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整体主剖视图,图2为圆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箍和钢筋及连扳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了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整体主剖视图,图4为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箍和钢筋及连扳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本发明圆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有井盖周围L截面的钢箍3和与箍焊接固定连接的钢筋2;钢筋沿径向向中心拉伸,与中心部位的圆形连扳1焊接;铁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4,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圆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中心部位有连扳,钢筋从四周向中心处于拉伸状态与连扳固定连接,并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可以在浇注混凝土时,下压连扳,使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拉伸,混凝土凝固就将钢筋固定成倾斜拉伸状态,构成了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连接于连扳的结构;而且径向拉伸钢筋横向(近似周向)连续连有横向钢筋5,使整体预应力钢筋成蜘蛛网状(见图2);这样形成的预应力井盖,能有效抗冲击,抗弯曲变形能力更强。
实施例二、一种本发明的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有井盖周围L截面的方框钢箍13和与方框箍焊接固定连接的钢筋12;钢筋沿径向向中心拉伸,与中心部位的圆形连扳11焊接;铁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14,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盖。中心部位有连扳,钢筋从方框钢箍四周向中心处于拉伸状态,并与连扳焊接固定,并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径向拉伸钢筋的横向(近似周向)连续连有横向钢筋15,使整体预应力钢筋成蜘蛛网状;可以在浇注混凝土时,下压连扳,使径向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拉伸,横向钢筋15横向拉伸,混凝土凝固后就将钢筋固定成倾斜拉伸状态,构成了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拉伸状态连接于连扳的结构,横向钢筋15处于横向拉伸状态;这样形成的预应力井盖,能有效抗冲击,抗弯曲变形能力更强。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井盖,有井盖周围的箍和与箍固定连接的钢筋,铁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中心部位有连扳,钢筋从四周向中心处于拉伸状态与连扳固定连接,并被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预应力井盖,其特征在于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连接于连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预应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沿着钢筋横向连有横筋,拉伸钢筋为蜘蛛网状的钢筋。
专利摘要预应力井盖,有井盖周围的箍和与箍固定连接的钢筋,铁箍内和钢筋周围填充有混凝土,中心部位有连扳,钢筋从四周向中心处于拉伸状态与连扳固定连接,并由混凝土包围固定在拉伸状态。特别是构成钢筋从箍沿径向到中心向下倾斜状态连接于连扳的结构,沿着钢筋横向连有的横筋,形成蜘蛛网状的拉伸钢筋结构。形成的预应力井盖,更能有效防止井盖混凝土的脆性开裂和破碎。
文档编号E02D29/14GK2806568SQ2005200912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王朝玖 申请人:王朝玖, 孙广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