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935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在油井防气工艺中所用的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油田的发展,各类特种油藏得到了开发,砂、蜡、水、气、稠,是影响油井 生产的各种因素,其中高含气油井气体对抽油泵产生气锁,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成为含 气区块影响油井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1、当前油井防气的采油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防气抽油泵;生产过程中放套管 气;使用结果表明,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于结垢严重和稠油区块的含气井更不理想。 2、生产过程使用防气抽油泵,通过使用发现目前的工艺存在以下不足,随着油井 含水的上升,含气油井的偏磨井数不断增加,杆管偏磨的距离和长度不断增加,防气抽油泵 的使用也受到了影响,防气效果变差,同时含水的上升腐蚀结垢进一步加重,防气阀由于腐 蚀结垢可能会失灵,使防气抽油泵再次发生气锁现象。 3、普通气砂锚的使用,目前,除使用防气抽油泵外,油井防气还使用了普通气砂
锚,目前普通气砂锚的中心管直径一般在25mm-35mm之间,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a、易腐蚀结垢,中心管堵塞,使油路不畅,严重影响油气分离效果和油井供液,进一步影响
油井产量,特别是对于稠油井效果更差;b、普通气砂锚的外管一般使用是73mm-88. 9mm的
油管做外管,由于外管的限制是分离伞偏小,进一步影响了油气分离效果。 4、生产过程中放套管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气油井的产量,但严重造成了天
然气能源的浪费,同时又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 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由外管、上接头、中心管、多级分离伞和下接头组成,其特征 在于中心管设为直径62mm油管,上接头为油管接箍,下接头为油管公螺纹,在中心管上下 接头之间外周套有一根直径在108-114mm之间的外管,在外管与中心管之间设有螺旋型多 级分离伞或伞式多层分离伞,分离伞固定在中心管上,分离伞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在处在 下部分离伞的中心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在处在上部分离伞的外管外周均匀设有 若干个通气孔;上下接头连接于抽油泵下部尾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已有技术防气效果差,易使抽油泵产生气锁及影响泵效 的问题,提高了油井的产量。

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012] 图中1-外管2-上接头3-中心管4-多级分离伞5-下接头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 明 本实用新型由外管1、上接头2、中心管3、多级分离伞4和下接头5组成,其特征在 于中心管设为直径62mm油管,上接头为油管接箍,下接头为油管公螺纹,在中心管上下接 头之间外周套有一根直径在108-114mm之间的外管,在外管与中心管之间设有螺旋型多级 分离伞或伞式多层分离伞,分离伞固定在中心管上,分离伞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在处在下 部分离伞的中心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在处在上部分离伞的外管外周均匀设有若 干个通气孔;上下接头连接于抽油泵下部尾管之间。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其连接在抽油泵下部尾管之间,地层油通过尾管进入抽 油泵内,随着压力的降低,一部分天然气会分离出来,形成大气泡,当到中心管的通气孔处, 压力突然降低,天然气进入外管与中心管的环形空间,如套管压力高可从井口放掉,分离出 的原油再被抽油泵抽回尾管进入抽油泵,这样就防止了天然气进入抽油泵筒,影响泵效或 产生气锁。
权利要求一种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由外管、上接头、中心管、多级分离伞和下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设为直径62mm油管,上接头为油管接箍,下接头为油管公螺纹,在中心管上下接头之间外周套有一根直径在108-114mm之间的外管,在外管与中心管之间设有螺旋型多级分离伞或伞式多层分离伞,分离伞固定在中心管上,分离伞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在处在下部分离伞的中心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在处在上部分离伞的外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上下接头连接于抽油泵下部尾管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大通径油气分离气锚,由外管、上接头、中心管、多级分离伞和下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设为直径62mm油管,上接头为油管接箍,下接头为油管公螺纹,在中心管上下接头之间外周套有一根直径在108-114mm之间的外管,在外管与中心管之间设有螺旋型多级分离伞或伞式多层分离伞,分离伞固定在中心管上,分离伞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在处在下部分离伞的中心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在处在上部分离伞的外管外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上下接头连接于抽油泵下部尾管之间。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已有技术防气效果差,易使抽油泵产生气锁及影响泵效的问题,提高了油井的产量。
文档编号E21B43/38GK201443385SQ20092002893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付卫民, 刘燕玲, 朱志红, 杨增森, 杨玉华, 韩遵安 申请人:韩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