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190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井井下采油管柱,是一种采 取稠油掺稀开采举升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油井深层(井深在2800米以上)稠油冷采举升工艺,一般采用空心抽油杆掺稀油 (或化学降粘剂)方式进行降粘,通过油管进行举升井液。由于空心抽油杆承载交变载荷较 大,并且空心抽油杆采用焊接式工艺生产,在掺稀举升过程中极易造成空心抽油杆断脱故 障;另外,采油井液油稠,空心抽油杆内通道常发生堵塞故障,影响油田开发,增加了现场维 护费用。随着地层供液能力下降、空心抽油杆负荷增加、结蜡严重、油井故障率呈上升趋 势。同时由于采用空心抽油杆举升,当空心抽油杆往复冲次过快时,振动载荷增加,空心抽 油杆事故率增加;空心抽油杆不能直接打卡子悬挂驴头,需要使用实心拉杆悬挂驴头,影响 了抽油机冲程,一般情况下,不能使用抽油机最大冲。由于冲次、冲程上调受限,又影响了抽 油泵理论排量,导致地面调参增产受到了工艺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利用油管与套管之 间的环形空间进行掺稀,能使井下稠油得到稀释,降低深层稠油冷采人工举升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主要由采油树、地面 掺稀装置、油管、井下掺稀装置、封隔器、抽油泵和喇叭口组成,在采油树侧面有井口套管闸 门,其特征在于在井口套管间门上连接有地面掺稀装置,启动地面掺稀装置、打开井口套 管闸门,能通过将准备好的稀油(或化学降粘剂),泵入井内。在采油树下部连接有油管,在 油管下部连接有井下掺稀装置,在井下掺稀装置的下部连接有封隔器,封隔器将油管与套 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封隔成上下两段。在封隔器的下部连接有抽油泵,在抽油泵的下部连接 有喇叭口。稠油从喇叭口进入,通过抽油泵举升到油管内;从地面掺稀装置进入油管与套管 之间的环形空间的稀油从井下掺稀装置进入油管内。稀油与稠油在油管内混合后被举升到 地面,从采油三通采出。所述的井下掺稀装置为圆柱形有中心孔,在井下掺稀装置壁上固定有单流阀,只 能从井下掺稀装置外壁进入中心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能实现抽油泵 上部掺稀降粘,增加掺稀通道面积,并且不影响地层供液能力和抽油泵排量;掺稀装置实现 稀油(或化学降粘剂)与地层产出液进混合降粘;使用该管柱进行人工举升,改空心抽油 杆为实心抽油杆,从而改变了掺稀降粘通道,有效地解决深层稠油人工举升故障率较高的 问题;可实施井筒调整采油参数挖潜,增加抽油泵理论排量,进一步挖掘有杆泵举升潜力, 增加单井产量;利用本管柱还能进行大排量正反洗井清蜡、缩短作业周期、杜绝洗井油层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油树,2.地面掺稀装置,3.井口套管闸门,4.油管,5.套管,6.井下掺 稀装置,7.封隔器,8.抽油泵,9.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一个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 说明。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主要由采油树1、地面掺稀装 置2、油管4、井下掺稀装置6、封隔器7、抽油泵8和喇叭口 9组成,采用的套管5外径为 177. 8mm,油管4外径为88. 9mm。在采油树1两侧有井口套管闸门3。在一个井口套管闸门 3上连接有地面掺稀装置2。在采油树1下部连接有油管4,在油管4下部连接有井下掺稀 装置6,井下掺稀装置6为圆柱形有中心孔,在井下掺稀装置6壁上固定有单流阀。在井下 掺稀装置6的下部连接有一个封隔器7,在封隔器7的下部连接有一个抽油泵8,在抽油泵 8的下部连接有喇叭口 9。采用实心抽油杆连接并带动抽油泵8。
权利要求一种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主要由采油树(1)、地面掺稀装置(2)、油管(4)、井下掺稀装置(6)、封隔器(7)、抽油泵(8)和喇叭口(9)组成,在采油树(1)侧面有井口套管闸门(3),其特征在于在井口套管闸门(3)上连接有地面掺稀装置(2),在采油树(1)下部连接有油管(4),在油管(4)下部连接有井下掺稀装置(6),在井下掺稀装置(6)的下部连接有封隔器(7),在封隔器(7)的下部连接有抽油泵(8),在抽油泵(8)的下部连接有喇叭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其特征是所述的井下掺稀装 置(6)为圆柱形有中心孔,在井下掺稀装置(6)壁上固定有单流阀。
专利摘要稠油掺稀降粘举升工艺管柱,应用于石油采取稠油掺稀开采。在采油树侧面有井口套管闸门,在井口套管闸门上连接有地面掺稀装置,在采油树下部连接有油管,在油管下部连接有井下掺稀装置,在井下掺稀装置的下部连接有封隔器,在封隔器的下部连接有抽油泵,在抽油泵的下部连接有喇叭口。效果是能实现抽油泵上部掺稀降粘,增加掺稀通道面积,并且不影响地层供液能力和抽油泵排量;改空心抽油杆为实心抽油杆,从而改变了掺稀降粘通道,有效地解决深层稠油人工举升故障率较高的问题;利用本管柱还能进行大排量正反洗井清蜡、缩短作业周期、杜绝洗井油层污染。
文档编号E21B17/18GK201738906SQ20102024993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吕有喜, 姜延庆, 穆金峰, 魏三林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