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0005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用于预应力锚索张拉中,包括:限位芯柱,圆筒内设置限位芯柱,底板设置在圆筒底部,限位芯柱的下方,弹簧设置于圆筒内限位芯柱下部。圆筒端部内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卡住锚具,圆筒内还设有限位卡。限位芯柱上设有锚索孔和限位槽卡,锚索孔设于限位芯柱端部。限位芯柱设置在圆筒内,并使得圆筒的限位卡设于限位芯柱的限位槽卡间。底板上与限位芯柱锚索通孔位置相对应设置设有锚索孔。本实用新型圆筒顶部环形凹槽用于卡住锚具,圆筒内部限位芯柱下方设置弹簧,使得本限位装置能够安装使用不同尺寸的夹片,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能够有效提高锚索张拉的方便性和可靠度。
【专利说明】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限位板的作用主要是限制张拉时夹片的位置,具体就是限制夹片伸出锚具的长度。限位板槽深太小会导致夹片刮伤钢绞线,且可能出现实际张拉伸长量较设计伸长值偏小的情况,这时需要加深限位板槽深来解决;限位板槽深太大会增大张拉的回缩量,这时应根据实际回缩量考虑超张拉来补回伸长量。
[0003]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生产的夹片往往会与限位板不匹配,限位板槽深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常有发生,对施工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降低了锚索张拉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限位板槽深不易控制、不同夹片与限位板不匹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能满足不同尺寸夹片要求,且有效提高锚索张拉的方便性和可靠度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
[0007]本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芯柱,用于穿过锚索并顶住夹片;
[0008]圆筒内设置限位芯柱;
[0009]底板设置在圆筒底部,限位芯柱的下方;
[0010]弹簧设置于圆筒内限位芯柱下部,弹簧可依据不同夹片的尺寸大小调节限位芯柱的活动量,以满足夹片伸缩量要求。
[0011]优选地,所述圆筒端部内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卡住锚具,所述圆筒内还设有限位卡。
[0012]优选地,所述限位芯柱上设有锚索孔和限位槽卡,所述锚索孔设于限位芯柱端部用于穿过锚索。
[0013]优选地,所述限位芯柱设置在圆筒内,并使得圆筒的限位卡设于限位芯柱的限位槽卡间。
[0014]优选地,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芯柱靠近底板的限位槽卡下方,弹簧下部支撑在底板上,上部顶在限位槽卡下缘。
[0015]优选地,在未使用时,弹簧顶起限位槽卡,限位槽卡顶住圆筒内的限位卡,从而使得限位芯柱上端面与圆筒顶部端面平齐。
[0016]优选地,所述底板上与限位芯柱锚索通孔位置相对应设置设有锚索孔。
[0017]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
[0018]I)将锚索穿过锚具垫板和带有夹片的锚具;
[0019]2)再将锚索穿过限位芯柱和底板;[0020]3)将锚具卡设在环形凹槽内,使得限位芯柱端面压在锚具的夹片上;
[0021]4)将锚索穿过千斤顶和千斤顶活塞;
[0022]5)在千斤顶活塞处同样设置带有夹片的锚具,并穿入锚索;
[0023]6)进行预应力锚索张拉。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实用新型主体由圆筒和圆柱状的限位芯柱构成,圆筒顶部环形凹槽用于卡住锚具,圆筒内部限位芯柱下方设置弹簧,使得本限位装置能够安装使用不同尺寸的夹片,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能够有效提高锚索张拉的方便性和可靠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7]图1为预应力锚索张拉系统图;
[0028]图2为限位装置装配示意图;
[0029]图3为限位装置轴向剖面图;
[0030]图4为限位装置的圆筒形外框轴向剖面图;
[0031]图5为限位装置的限位芯柱示意图;
[0032]图中,1.锚具,2.夹片,3.千斤顶,4.千斤顶活塞,5.限位装置,6.锚具垫板,7.基座,8.锚索洞,9.锚索,10.圆筒,11.环形凹槽,12.限位卡,13.限位槽卡,14.限位芯柱,15.锚索孔,16.底板,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图5所示,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主体由圆筒形外框、限位芯柱14及弹黃17构成。
[0034]圆筒形外框、限位芯柱14优选为金属材料制作,弹簧17优选为压力弹簧,圆筒形外框由圆筒10、底板16及限位卡12构成。
[0035]如图2-图4所示,圆筒10内设置限位芯柱14,限位芯柱14用于穿过锚索9并顶住夹片2,底板16设置在圆筒10底部,限位芯柱14的下方。圆筒10 —端端部内加工环形凹槽11,环形凹槽11用于卡住锚具6,圆筒10内还设置有限位卡12。圆筒10、底板16及限位卡12连接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一次成型,底板16上中心位置根据锚索9数量开设4个锚索孔15。
[0036]如图5所示,限位芯柱14端部开设锚索孔15,锚索孔15用于穿过锚索9,并在限位芯柱14的侧面加工限位槽卡13,限位芯柱14及限位槽卡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一次成型,限位芯柱14端部中心位置根据锚索9数量开设4个锚索孔15,锚索孔15用于穿过锚索9其与底板16上的4个锚索孔15相对应。
[0037]如图3所示,限位芯柱14设置在圆筒10内,应使得圆筒10的限位卡设置于限位芯柱14的限位槽卡13之间,从而保证限位卡12与限位槽卡13之间,以及限位芯柱14与底板之间有一定的活动距离,使能通过弹簧17弹力调节限位芯柱14的活动量。
[0038]弹簧17套设在限位芯柱14下部,靠近底板16的限位槽卡13下方圆筒10内部,弹簧17下部支撑在底板16上,上部顶在限位槽卡13下缘,弹簧17可依据不同夹片2的尺寸大小调节限位芯柱14的活动量,以满足夹片2伸缩量要求。
[0039]在本限位装置未使用时,弹簧17顶起限位芯柱14下部的限位槽卡13,限位槽卡13顶住圆筒10内的限位卡12,从而使得限位芯柱14上端面与圆筒10顶部端面平齐。
[0040]如图1所示,限位装置放置在锚具I及千斤顶3之间,限位装置5的锚具卡位11限制锚具I的活动。
[0041]本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的实施过程为:
[0042]I)锚索I经过锚索洞8和基座7,并穿过锚具垫板6和带有夹片2的锚具I ;
[0043]2)再将锚索9穿过限位装置5的限位芯柱14和底板16 ;
[0044]3)将锚具6卡设在环形凹槽11内,使得限位芯柱14端面压在锚具6的夹片2上;
[0045]4)将锚索9穿过千斤顶3和千斤顶活塞4 ;
[0046]5)在千斤顶活塞4处同样设置带有夹片2的锚具6,并穿入锚索9 ;
[0047]6)进行预应力锚索张拉。
[004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 本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芯柱(14); 圆筒(10)内设置限位芯柱(14); 底板(16)设置在圆筒(10)底部,限位芯柱(14)的下方; 弹簧(17)设置于圆筒(10)内限位芯柱(14)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筒(10)端部内设有环形凹槽(11),所述环形凹槽(11)用于卡住锚具(I),所述圆筒(10)内还设有限位卡(12) 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芯柱(14)上设有锚索孔(15)和限位槽卡(13),所述锚索孔(15)设于限位芯柱(14)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芯柱(14)设置在圆筒(10)内,并使得圆筒(10)的限位卡(12)设于限位芯柱(14)的限位槽卡(13)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17)套设在限位芯柱(14)靠近底板(16)的限位槽卡(13)下方,弹簧(17)下部支撑在底板(16)上,上部顶在限位槽卡(13)下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在未使用时,弹簧(17)顶起限位槽卡(13),限位槽卡(13)顶住圆筒(10)内的限位卡(12),从而使得限位芯柱(14)上端面与圆筒(10)顶部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夹片伸缩量的限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6)上与限位芯柱(14)锚索孔(15)位置相对应设置设有锚索孔(15)。
【文档编号】E02D5/74GK203701613SQ20132071295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曾江, 巨舟, 李从华, 刘伟 申请人: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