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用管柱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868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钻井用管柱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钻井用管柱接头。
【背景技术】
[0002]根据钻井作业工艺规程,钻井作业中对于管柱和井口的对中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井口对中性的调整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且效果不佳。如果转盘以上管柱(钻杆或套管)与井口的对中性差,则易导致接头螺纹失效,甚至疲劳失效。同时在频繁的螺纹连接过程中,螺纹会受到交变拉、压应力的作用,致使螺纹的寿命和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螺纹的寿命和可靠性较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井用管柱接头,以达到提高螺纹寿命和可靠性的目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井用管柱接头,包括:外筒;第一管接头,设置于外筒的上端,第一管接头沿外筒的轴线方向能够相对于外筒移动;第二管接头,设置于外筒的下端,第一管接头转动后能够通过外筒带动第二管接头转动;管状内芯,设置于外筒内,管状内芯包括第一内芯和第二内芯,第一内芯的上端与第一管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内芯的下端与第二内芯的上端密封连接,第二内芯的下端与第二管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
[0005]进一步地,第一管接头的下端的外周面分布有多个第一凸台,外筒与第一凸台对应处开设有沿外筒的轴线方向设置的条形通孔,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与条形通孔卡接配合的第一挡块,第一挡块设置在条形通孔内并与对应的第一凸台固定连接,且第一挡块能够在第一管接头的带动下沿条形通孔滑动。
[0006]进一步地,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第一管接头固定连接,第一端盖套设在外筒和第一管接头之间,且第一端盖的内表面到第一管接头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一凸台的顶面到第一管接头轴线的距离,第一管接头在沿外筒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与第一端盖相接触。
[0007]进一步地,第一管接头与第一端盖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管接头能够沿外筒的径向相对于外筒摆动。
[0008]进一步地,第一内芯的上端设置在第一管接头内,第一内芯的上端的外表面为球缺形,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固定于第一管接头内的第一球座、上密封座和上压紧螺母,第一球座的上端与第一管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球座的下端为球缺配合端,球缺配合端的形状与球缺形相匹配,球缺配合端能够相对于球缺形的上部滑动,球缺形的下部与上密封座抵接,上压紧螺母将上密封座压紧于第一管接头内。
[0009]进一步地,第二管接头能够沿外筒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外筒移动。
[0010]进一步地,第二管接头的下端的外周面分布有多个第二凸台,外筒与第二凸台对应处开设有沿外筒的轴线方向设置的条形通孔,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与条形通孔卡接配合的第二挡块,第二挡块设置在条形通孔内并与对应的第二凸台固定连接,且第二挡块能够在第二管接头的带动下沿条形通孔滑动。
[0011]进一步地,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与第二管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端盖套设在外筒和第二管接头之间,且第二端盖的内表面到第二管接头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凸台的顶面到第二管接头轴线的距离,第二管接头在沿外筒的轴线方向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凸台与第二端盖相接触。
[0012]进一步地,第二管接头与第二端盖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二管接头能够沿外筒的径向相对于外筒摆动。
[0013]进一步地,第二内芯的下端设置在第二管接头内,第二内芯的下端的外表面为球缺形,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固定于第二管接头内的第二球座、下密封座和下压紧螺母,第二球座的下端与第二管接头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球座的上端为球缺配合端,球缺配合端的形状与球缺形相匹配,球缺配合端能够相对于球缺形的下部滑动,球缺端的上部与下密封座抵接,下压紧螺母将下密封座压紧于第二管接头的内壁内。
[0014]进一步地,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弹性复位原件,弹性复位原件设置在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之间,弹性复位原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连接。
[0015]进一步地,第一内芯的下端插接于第二内芯的上端内,第一内芯的下端与第二内芯的上端密封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能够相对于外筒移动的第一管接头,可以通过第一管接头相对于外筒的轴向移动来对钻井用管柱接头进行轴向行程补偿,保护钻井用管柱接头的螺纹受交变拉、压应力的影响,进而能够达到提高螺纹寿命和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钻井用管柱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20]图中附图标记:10、外筒;11、条形通孔;20、第一管接头;21、第一凸台;30、第二管接头;31、第二凸台;41、第一内芯;42、第二内芯;50、弹性复位原件;61、第一端盖;62、第二端盖;71、第一球座;72、第二球座;81、第一挡块;82、第二挡块;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93、密封环组件;94、上密封座;95、上压紧螺母;96、下密封座;97、下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井用管柱接头,包括外筒10、第一管接头20、第二管接头30和管状内芯。其中,第一管接头20设置于外筒10的上端,第一管接头20沿外筒10的轴线方向能够相对于外筒10移动。第二管接头30设置于外筒10的下端,第一管接头20转动后能够通过外筒10带动第二管接头30转动。管状内芯设置于外筒10内,管状内芯包括第一内芯41和第二内芯42,第一内芯41的上端与第一管接头20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内芯41的下端与第二内芯42的上端密封连接,第二内芯42的下端与第二管接头30的内壁密封连接。
[0023]设置能够相对于外筒10移动的第一管接头20,可以通过第一管接头20相对于外筒10的轴向移动来对钻井用管柱接头进行轴向行程补偿,保护钻井用管柱接头的螺纹受交变拉、压应力的影响,进而能够达到提高螺纹寿命和可靠性的目的。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内芯41的下端插接于第二内芯42的上端内,第一内芯4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环状密封槽,如图2所示,上述密封槽内安装有用于对第一内芯41和第二内芯42进行密封连接的密封环组件93。并且第一管接头20、第一内芯41、第二内芯42和第二管接头30依次连接后在内部形成用于液体流过的密封通道。
[0025]将第一内芯41和第二内芯42设置成上述结构,目的是通过第一内芯41和第二内芯42连接第一管接头20和第二管接头30。以使第一管接头20内的流体能够顺利通过密封通道进入到第二管接头30中并传输到与第二管接头30连接的部件中,完成流体的传输操作。
[0026]优选地,钻井用管柱接头还包括弹性复位原件50,弹性复位原件50设置在第一管接头20和第二管接头30之间,弹性复位原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接头20和第二管接头30连接。
[0027]设置弹性复位原件50可以通过弹性复位原件50的弹性作用实现第一管接头20相对于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