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8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回转式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具体与随动环铰接叶片滚动转子压缩机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有关。
原有的回转式压缩机(包括随动环铰接叶片滚动转子压缩机)其吸、排气口均开设在压缩缸缸底或缸盖上,并配以阻压阀门来隔离和维持吸、排气口内外的压差,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吸、排气口内外存在着压差,从而在吸、排气时产生吸排气噪声,特别是在其阀门刚打开的瞬间更是突出;2、由于阻压阀门存在的阻压力,使得压缩过程要多消耗一部份功率去克服阀门的阻压力,从而加大无意义的功耗,损失能源而降低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向公众公开一种既能消除吸、排气产生的噪声、又能消除吸、排气阻压功耗的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结构包括外吸气接头、外壳和缸筒吸气孔、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和随动环吸气孔,其外吸气接头装在外壳外壁上,正对该外吸气接头在外壳和缸筒壁上开有一贯穿内外的外壳和缸筒吸气孔,在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上正对外壳与缸筒吸气孔处开有一环形吸气凹槽,在随动环上临近铰接叶片的一侧、且正对该环形吸气凹槽的位置处开有一随动环吸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包括随动环排气孔、缸筒和外壳排气孔和外排气接头,相对吸气孔来讲在随动环上临近铰接叶片的另一侧、且错开环形吸气凹槽或吸气孔的位置处开有一随动环排气孔,在缸筒壁上轴向正对该随动环排气孔开有缸筒排气孔,该排气孔内侧为一截环形凹槽,它外侧有通孔连通到外壳排气孔,外壳排气孔外口处装有外排气接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整个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为自由直通式结构,故不存在压力差,不会产生因压差而导致的吸排气噪声;2、不用阻压阀门,没有了阻压力,故降低了功耗,提高了压缩功率,节约能源。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M-M面剖示图;图3、
图1的N-N面剖示图。
如附
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用在一种专利申请号为99115185.2的随动环铰接叶片滚动转子压缩机上的吸、排气结构,该压缩机的缸筒3内套装着一随动环8,随动环8内再套装一传动轴7,在随动环8与传动轴7之间连有隔离铰接叶片13,铰接叶片13之铰接端边套装在随动环8内壁所开的铰接凹槽里并可左右摆动,铰接叶片13另一平直端边插装在传动轴7外壁所开的插槽里并可内外伸缩。本实用新型吸气结构包括外吸气接头2、外壳和缸筒吸气孔11,缸筒3与随动环8相贴面环形凹槽1和随动环吸气孔12,其外吸气接头2装在外壳外壁上,正对该外吸气接头2、在外壳与缸筒壁上开有贯穿其内外的外壳与缸筒吸气孔11,在缸筒3与随动环8相贴面上正对外壳与缸筒吸气孔11处开有一缸筒3与随动环8相贴面环形凹槽1,在随动环8上临近铰接叶片13的一侧、且正对该环形凹槽1的位置处开有随动环吸气孔12;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包括随动环排气孔5、缸筒排气孔9、缸底孔10、外壳通孔和外排气接头4,相对随动环吸气孔12来讲在随动环8上临近铰接叶片13的另一侧、且错开环形凹槽1和随动环吸气孔12的位置处开有一随动环排气孔5,在缸筒壁上正对该随动环排气孔5开有缸筒排气孔9,缸筒排气孔9内侧呈一截环状凹槽,因本结构为强制排气结构,该环状凹槽的起始位置与所运行的工况相关,此位置的改变将改变吸、排气压力的压力比,因此此位置在整个结构中比较重要,对于不同的压缩机此位置均可能不同,其计算公式为PφVφm=PsVm式中Ps为基元容积的吸气压力,V为实际每转的排气容积,Pφ为转角为φ时基元容积内的气体压力,Vφ为转角为φ时基元容积值,m为多方指数。多方指数m的值在不同的压缩机及不同的压缩介质下均不相同,并且一般必须经过实验后才能准确得出,因此对于不同压缩机,缸筒排气孔9的起始位置都必须重新进行设计计算并通过实验的验证后才能获得最佳值。缸筒排气孔9的结束位置相对来说位置比较固定,当随动环排气孔5在径向的一侧刚转到传动轴7与随动环8相切位置时,随动环排气孔5在径向的另一侧即为缸筒排气孔9的结束位置。缸筒排气孔9通过缸底6上的通孔10和缸底6与外壳底组成的密封腔相通,再经外壳排气孔和外排气接头4相连通。
本压缩机吸、排气结构工作过程如下如
图1及图3所示,运行时传动轴7如图3所示顺时针旋转,带动铰接叶片13和随动环8也顺时针旋转,被铰接叶片13分隔月牙形的排气腔B的空间逐渐减小,此时排气腔B内的气体被压缩,当随动环8上的随动环排气孔5转到与缸筒3上的垂直拐角扇环形缸筒排气孔9相通时,排气腔B内的气体刚好被压缩至与外界工况压力相等,此时排气开始,传动轴7继续顺时针旋转,排气腔B的空间继续减小,排气腔B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随动环排气孔5后通过缸筒3上的缸筒排气孔9后通过后缸底6上的与缸筒排气孔9大小一样的排气通道10后再通过外壳通孔和外排气接头4排出,当随动环8上的随动环排气口5旋转到与缸筒3上的缸筒排气孔9隔绝时,排气结束,传动轴7继续旋转,随动环8上的随动环排气孔5旋转过传动轴7与随动环8的相切位置后进入下一压缩过程。因缸筒3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1和随动环排气孔5及随动环排气孔5和缸筒排气孔9之间的密封效果对本结构压缩机的性能影响非常大,所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时应该对缸筒3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1和随动环排气孔5及随动环排气孔5和缸筒排气孔9之间施行行之有效的密封。
权利要求1.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吸气结构包括外吸气接头(2)、外壳和缸筒吸气孔(11)、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1)和随动环吸气孔(12),其外吸气接头(2)装在外壳外壁上,正对该外吸气接头,在外壳与缸筒壁上开有贯穿其内外的外壳与缸筒吸气孔(11),在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上正对外壳与缸筒吸气孔处开有一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1),在随动环(8)上临近铰接叶片(13)的一侧、且正对该环形凹槽的位置处开有随动环吸气孔(12);其排气结构包括随动环排气孔(5)、缸筒排气孔(9)、外壳通孔和外排气接头(4),相对吸气孔来讲在随动环(8)上临近铰接叶片(13)的另一侧、且错开环形凹槽或吸气孔的位置处开有一随动环排气孔(5),在缸筒内壁上正对该随动环排气孔开有缸筒排气孔(9),该排气孔内侧是一截环状凹槽,其外侧有通孔连通到外壳排气孔,外壳排气孔外口处装有外排气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上正对外壳与缸筒吸气孔处开有的缸筒与随动环相贴面环形凹槽既可以单独开在缸筒内壁上或单独开在随动环外壁上,又可以同时开在缸筒内壁和随动环外壁上。
专利摘要随动环铰接叶片及滚缸式回转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在缸筒(3)与随动环(8)相贴面上正对外壳与缸筒吸气孔(11)处开有一环形凹槽(1),且随动环上又开有正对该环形凹槽的吸气孔(12);而在随动环错开环形凹槽的位置处开有排气孔,且在缸筒壁上开有一内侧为一截弧状凹槽的排气孔,该孔连通到外壳排气孔。本吸排气结构没有因压差形成的吸排气噪声,同时也没有阻压阀门和该阀门所消耗的额外功率。
文档编号F04C18/332GK2451763SQ00264018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7日
发明者付云树, 程胜 申请人:付云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