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8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机械,尤其涉及泵,特别是一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泵在运行中,叶轮对转子产生推力,推力使转子发生轴向窜动,导致泵运行不稳定、不可靠,泵的寿命减少。现有技术中使用止推轴承来平衡轴向力,但只适用于小型泵,在泵的轴向力较大的情况下,止推轴承的工作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所述的这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泵轴向力较大情况下止推轴承工作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由泵体、泵轴和一个叶轮构成,所述的叶轮均设置在泵轴上,泵轴和所述的叶轮均设置在泵体中,所述的叶轮由一个前盖板和一个后盖板连接构成,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设置有空腔,其中,所述的前盖板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前密封环,所述的前密封环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向后突出的后密封环,所述的后密封环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密封环与周围的泵体内腔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所述的后盖板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平衡孔,所述的平衡孔的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的环形间隙的截面面积的3~6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密封环的直径等于前密封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叶轮后盖板的后密封环与泵体之间形成径向的环形间隙,使叶轮前面腔体的压力与叶轮后面腔体的压力相同,当液体流经环形间隙时,密封环后部的压力下降,后盖板上的平衡孔使叶轮后面腔体的压力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相同,从而平衡了叶轮前后压力的平衡,并进一步平衡了轴向力。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效果是积极且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各叶轮的后盖板上增设突起状的密封环结构并开设平衡孔,其结构简单,减小了泵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平衡效果好,运转的可靠性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由泵体1、泵轴2和一个叶轮3构成,所述的叶轮3均设置在泵轴2上,泵轴2和所述的叶轮3均设置在泵体1中,所述的叶轮3由一个前盖板31和一个后盖板32连接构成,前盖板31与后盖板32之间设置有空腔,其中,所述的前盖板31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前密封环33,所述的前密封环33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1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盖板32上设置有向后突出的后密封环34,所述的后密封环34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1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密封环34与周围的泵体1内腔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所述的后盖板32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平衡孔35,所述的平衡孔35的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的环形间隙的截面面积的3~6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密封环34的直径等于前密封环33的直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由泵体、泵轴和一个叶轮构成,所述的叶轮均设置在泵轴上,泵轴和所述的叶轮均设置在泵体中,所述的叶轮由一个前盖板和一个后盖板连接构成,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设置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板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前密封环,所述的前密封环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盖板上设置有向后突出的后密封环,所述的后密封环的直径与周围的泵体内腔相配合,所述的后密封环与周围的泵体内腔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所述的后盖板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平衡孔,所述的平衡孔的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的环形间隙的截面面积的3~6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密封环的直径等于前密封环的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由泵体、泵轴和一个叶轮构成,叶轮由一个前盖板和一个后盖板连接构成,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设置有空腔,前盖板上设置前密封环,后盖板上设置有后密封环,后密封环与周围的泵体内腔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后盖板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平衡孔,平衡孔的截面的总面积为环形间隙的截面面积的3~6倍。环形间隙使叶轮前面腔体的压力与叶轮后面腔体的压力相同,当液体流经环形间隙时,密封环后部的压力下降,后盖板上的平衡孔使叶轮后面腔体的压力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相同,从而平衡了叶轮前后压力的平衡,并进一步平衡了轴向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小了泵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平衡效果好,运转的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F04D29/66GK2869405SQ20052004632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吴永旭 申请人: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