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介质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335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冷介质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冷介质的压缩机,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涡旋式压缩 机,其带有固定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压缩机体和可相对于第一压缩机体运动的第二压缩机 体,它们各自具有底盘和凸出各自底盘的第一或第二涡旋翅片,它们这样交错连接,为压缩 制冷介质使第二压缩机体相对于第一压缩机体在运行轨道上形成室的情况下可环绕中轴 线运动,还包括固定的压缩机体底盘内通向外壳内高压室的排放口和设置在排放口与高压 室之间带有阀体的止回阀,在阀座与制速器之间延伸的运动腔内,阀体可在由阀座确定的 关闭位置和由制速器确定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运动。
背景技术
US 5,451,148公开了这样一种带有止回阀的压缩机。在这种止回阀中,一般要求止回阀快速打开、快速关闭,并在打开时尽可能迅速地 为连续流动提供一种尽可能大的横截面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对开头所述类型的止回阀进行如下改进,使其保证止回 阀尽可能最佳的功能。该目的在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压缩机中根据本发明由此得以实现,即排放口具有 中轴线,它可相对于阀体的阀座中轴线在横向上向中轴线偏移。这种方案的优点是,通过相 对于阀座偏移设置排放口,阀门在打开时受到流入制冷介质的一种不对称的力并因此迅速 打开。特别具有优点的是,如果阀座贯通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排放口的横截面面积,从 而通过阀体上出现的制冷介质可以在阀体上产生一种相当大的力,那么可以迅速打开阀 体。为了能够构成横截面面积大于排放口横截面面积的贯通口,优选在阀座和排放口 之间设置一个具有大于排放口横截面面积的前室。根据目的该前室具有一种横截面面积,它或者等于贯通口的横截面面积,该面积 应大于排放口的横截面面积,或者大于阀座贯通口的横截面面积。在前室相对于排放口的设置方面,根据目的前室的中轴线垂直于排放口的中轴线 偏移设置。特别有益的是,前室的中轴线基本上与阀座的中轴线重合,因此二者基本上彼此 同轴设置。为接受和引导阀体,优选在阀座和制速器之间设有运动腔。
为在通过阀座尽可能大的贯通口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尽可能小质量的阀体,优选 运动腔以大致等于阀座,也就是说特别是等于其外径的横截面面积,沿其中轴线的方向从 阀座向制速器延伸。此外,如果运动腔的中轴线基本上与阀座的中轴线重合,在止回阀打开和保持时, 对阀体产生一种具有优点的作用力。迄今为止在阀体方面没有更详细的说明。从现有技术中公知带有中心板状部件的 阀体,其他杠杆从该部件出发延伸或者该部件由开口包围。一种结构最佳化的方案是,阀体具有大致等于阀座的外部轮廓板状构成。这种方 案的优点是,为引导阀体无需不必要增加阀体质量的附加杠杆或者其他部件。确切地说,这 种阀体可以在前面定义的其横截面面积大致等于阀座横截面面积的运动腔内最佳保持和 引导。特别是在其外部轮廓大致等于阀座的板状阀体中存在的问题是,在阀体的打开位 置上,必须将通过阀座的贯通口进入运动腔内的制冷介质从运动腔内排出。为此,优选运动腔的侧面,特别是其外部的径向设置至少一个排放腔,其利用制速 器和阀座之间的出口侧面通入运动腔内并通向排放口。这种排放腔提供的可能性是,特别是处于打开位置上从阀座提升的阀体使沿压杆 方向扩散开的制冷介质以尽可能大的横截面和尽可能无阻碍地排入高压室。如果排放腔的 出口一直延伸到阀座,也就是优选制速器和阀座之间的话,那么排放腔在运动腔内出口的 一个特别大的横截面可供使用。排放腔的排放口例如可以与出口相对设置。一种结构上合理的方案是,排放口设 置在制速器的区域内。 排放口优选这样设置,使其过渡到制速器内的通流口内,并因此通过排放腔和排 放口排出的制冷介质流也到达制速器。为提供最佳的流体断面,优选多个排放腔环绕运动腔设置。在限制运动腔方面迄今为止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因此一种具有优点的方案是,运 动腔通过至少一个处于至少一个出口旁边的壁表面限制。这种壁表面优选作为阀体的导向面使用,从而该阀体始终保持在预先规定的运动 腔内。在此方面特别有益的是,阀体通过多个以相同的角度位移环绕运动腔的中轴线设 置的导向面引导。原则上存在通过制速器上多个接触部位阻挡阀体的可能性。但这样做的缺点是, 如果制速器上阻挡阀体时不想让阀体上出现损坏,阀体必须非常稳定地构成,因为压缩机 启动时阀体以很高的速度沿制速器的方向运动并且然后由其阻挡。为此,阀体优选具有平面靠在阀体接触面上的端面。在接触面和端面的尺寸方面迄今为止没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接触面的表面延伸优选大于端面表面延伸的一半。更好的是接触面的表面延伸大致等于端面的表面延伸。在端面本身的构成方面迄今为止也没有更详细的说明。因此,优选阀体板状构成, 端面的表面延伸等于阀体垂直于其中轴线延伸的一半多。
端面的表面延伸优选这样大小,使其基本上等于阀体的横截面面积。为防止阀体在涡旋式压缩机内压力下降时由于粘结而粘在制速器上并不能迅速 地过渡到关闭位置,优选制速器设有至少一个缺口,其从处于接触面内的出口向制速器的 高压侧延伸。由此达到止回阀在涡旋式压缩机内压力下降时迅速关闭的目的,因为即使在 阀体粘结在制速器上的情况下,阀体由于缺口施加的压力而与制速器迅速脱开。如果缺口处于运动腔中轴线的侧面并由此首先通过缺口作用于阀体的力使阀体 翻转的话,阀体可以特别迅速地与制速器脱开。在此方面根据目的,缺口设置在角扇形段内,该段处于运动腔的中轴线的与排放 口的中轴线相对的面上,从而缺口处于环绕运动腔中轴线的一个半圆内,而排放口的中轴 线处于另一个半圆内。优选缺口所处的角扇形段处于与穿过排放口中轴线和运动腔中轴线对称分布的 平面上。角扇形段可以包括整个半圆。但特别具有优点的是,至少一个缺口所处的角扇形段约为150°,优选约为 120°。在制速器内通流口的设置方面迄今为止没有更详细的说明。为了不限制可供制冷 介质流使用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制速器内的通流口处于其封闭运动腔部分的外面。


下面借助附图的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说明。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该实施例调转约90°的纵剖面;图3示出沿图1线段3-3的剖面;图4示出沿图1线段4-4的剖面;图5示出在电动机外壳底盘上构成的轴承件的俯视图;图6示出止回阀区域内一个剖面的透视图;图7示出止回阀区域内类似于图1的放大剖面图;图8示出沿图7线段8-8的剖面;图9示出沿图7线段9-9的剖面;图10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止回阀与图7相应的剖面;图11示出沿图7线段11-11的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实施例包括整体采用10标注的外壳,其中设 置整体采用12标注的涡旋式压缩机,它可通过整体采用14标注的传动单元传动。在此方面,涡旋式压缩机12包括第一压缩机体16和第二压缩机体18,其中,第一 压缩机体16具有从其底盘20凸起以圆形渐开线方式构成的第一涡旋翅片22,第二压缩机 体18具有从其底盘24凸起以圆形渐开线方式构成的第二涡旋翅片26,其中,涡旋翅片22、 26交错连接,与此同时各自密封紧贴在各自其他压缩机体18、16的底面28或30上,从而在压缩机体16、18的涡旋翅片22、26以及底面28、30之间构成对制冷介质进行压缩的室32, 制冷介质通过径向外部环绕涡旋翅片22、26的抽吸区34以起始压力流入,并在室32内压 缩之后,通过第一压缩机体16的底盘20上具有的排口 36高压压缩排出。在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借助于隔离体40第一压缩机体16固定保持在外壳10 内,隔离体40保持在外壳10内部,与第一压缩机体16的底盘20相距搭接,并且与环绕排 口 36分布的第一压缩机体16的环形接合法兰42密封连接,法兰42从与涡旋翅片26相对 面上的底盘20凸起。因此,在第一压缩机体16的底盘20和隔离体40之间构成一个用于冷却第一压缩 机体16底盘20的冷却室44,它例如为WO 02/052205A2的主题,有关冷却涡旋式压缩机12 的全部内容可参阅该文献。与第一压缩机体16相反,第二压缩机体18环绕中轴线46在一个运行轨道上可相 对于第一压缩机体16运动,其中,涡旋翅片22和26理论上沿接触线彼此紧贴,而接触线在 第二压缩机体18在运行轨道上运动时同样环绕中轴线46运动。第二压缩机体18在运行轨道上环绕中轴线46的传动通过已经提及的传动单元14 进行,它包括偏心传动装置50、传动偏心传动装置50的传动轴52、驱动电动机54以及用于 支承传动轴52的轴承单元56。具体地说,偏心传动装置50由偏心在传动轴52上并因此偏心与中轴线46设置的 拨杆62构成,拨杆嵌接于与第二压缩机体18的底盘24固定连接的拨杆保护套管64,以便 由此使第二压缩机体18在运行轨道上环绕中轴线46运动。轴承单元56包括第一轴承体66,它是一个主轴承体并利用一个轴承段68将传动 轴52支承在区域70内并携带拨杆62,其中,拨杆62优选整地体设置在区域70上。此外,第一轴承体66环绕一个空腔72,其中设置有偏心传动装置50,并且与传动 轴52固定连接的配重74在空腔内运动。此外,第一轴承体66从空腔72的侧面沿第二压缩机体18底盘24的方向上延伸, 并具有环绕空腔72的对着第二压缩机体18的开口 76分布的支承面78,第二压缩机体18 利用与第二涡旋翅片26相对的背面80处于该支承面上,并因此这样支承,使第二压缩机体 18由此防止脱离第一压缩机体16运动。在此方面,轴承体66在外壳10内的定位利用支架82完成,支架82径向从第一轴 承体66 —直延伸到外壳10并在该外壳内精确保持第一轴承体66。第一轴承体66在与支架82相对的面上还具有一个外表面84,在该表面上配合有 电动机外壳90在外壳10圆柱体段86的内部和相距延伸、优选同样圆柱体的外壳套筒88, 它一直延伸到在电动机外壳90底盘上构成的第二轴承体92,其与第一轴承体66相距设置 并构成一个轴承段94,其中传动轴52利用端区96与中轴线46同轴地安装。为增加稳定性,第二轴承体92也通过支承体98支承在外壳10上。整个电动机外壳90因此在外壳10的圆柱体段86内部并与其相距运动。在电动机外壳90内,在第一轴承体66和第二轴承体92之间设置有驱动电动机 54,它包括与传动轴52配合的转子100和环绕转子100的定子102,其中,定子102由电动 机外壳90的外壳套筒88相对于外壳10稳定固定,从而转子100和定子102之间存在通常 的间隙104。
此外,定子102在对着外壳套筒88的面上具有与中轴线46平行的冷却槽106,例 如以外部槽的方式在定子102内整个接触面108上分布,其中,定子102通过接触面108支 承在外壳套筒88上。在第二轴承体92和外壳10的底盘件110之间具有一个自由空腔112,它提供的 可能性是,在从带有大致垂直分布中轴线46的底盘件110上凸起的外壳10构成一个油池 114,其中一方面收集由于重力的润滑油,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润滑根据本发明压缩机的润滑 油。油池114内浸入一个从传动轴52的端区96引出并与传动轴同轴延伸的输油管 116,它在其内腔118内具有输送叶片120并因此起到油泵的作用,将油从油池114泵入穿 过传动轴52的润滑油通道122内,它通过出口 124将润滑油排放到拨杆62的端面126上, 以便润滑在拨杆保护套管64和拨杆62之间构成的用于第二压缩机体18在运行轨道上运 动的枢轴承。此外,从润滑油通道122分支出一个横通道128,通向在第一轴承体66的轴承段 68和传动轴52的区域70之间构成的枢轴承并对其进行润滑,最后从润滑油通道122分支 出一个排气通道130。用于润滑拨杆保护套管64内拨杆62的油在拔杆保护套管64对着区域70的开口 132的区域内离开拨杆保护套管64,然后到达空腔70的由第一轴承体66构成的底盘134 上,并从该空腔通过利用底盘134形成供油的排流通道136进入电动机外壳90的上部内腔 140。此外,用于润滑轴承段68内传动轴52区域70的油在轴承段68的底面142从其排出 并因此进入电动机外壳90的上部内腔140。通过连接于吸入口接头152的抽吸管道150,将由涡旋式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介 质输送到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该吸入口接头一端固定在外壳10上,但另一端穿过该外壳 一直连接于电动机外壳90。吸入口接头152优选地具有套管154,其穿过根据本发明压缩机的外壳10并且如 图1和3所示嵌接于固定连接于电动机外壳90的外壳套筒88的保护套管156。在此方面, 保护套管156包括在外壳套筒88内具有的制冷介质的引入口 158,从而制冷介质可以直接 进入在定子102和第二轴承体92之间电动机外壳90的下部内腔160中。此外,引入口 158这样设置在中轴线46的方向上,使制冷介质在定子102绕组端 部162的高度上进入同样伸入内腔160内的下部内腔160。为使制冷介质最佳分布在下部内腔160内,引入口 158设有具有两个导向面166 和168的导向单元164,两个导向面将通过套管154大致沿中轴线46径向流入的制冷介质 这样改变方向,使所输送的气态制冷介质的主流沿与中轴线46相反的两个方位角方向环 绕绕组端部162流动,而且是在外壳套筒88的内部,与此同时将在方位角方向172和174上 扩散开的制冷介质继续输送到外壳套筒的内壁176,并有助于使随同所输送的制冷介质输 送的油在内壁176上分离,在该壁上在图5单独示出的第二轴承体92的方向上向下流动。 其中,轴承体92也构成基本上封闭外壳套管88的底盘178,但它具有排油口 180,分离的油 可从派油口排放到油池114内。通过封闭的底盘178,进入电动机外壳90下部内腔160的制冷介质基本上不可能 进入第二轴承体92和底盘件110之间的自由空腔112内,而是基本上保留在内腔160内用于冷却绕组端部162,然后从内腔160出发通过冷却通道106和转子100与定子102之间的 间隙104,进入处于第一轴承体66和定子102之间的上部内腔140,以便冷却伸入上部内腔 140内的绕组端部182。在绕组端部182的高度上,在外壳套管88中如图1和4所示设有至少一个排放口 184,通过该排放口制冷介质从电动机外壳90的上部内腔140排出并进入中间间隙188内, 其位于圆柱体段88和第一轴承体66-除了支架82以外-和电动机外壳90之间并为油分 离器190的一部分。特别是中间间隙188基本上处于外壳10圆柱体段86的内壁表面192 和圆柱体外壳套管88的外壁表面194之间,其中中间间隙188优选作为封闭的环形空腔环 绕外壳套管88延伸。为在中间间隙188内相反分布的方位角方向196、198上产生气态制冷介质的流 动,排放口 184的对面设置一个具有导向面202和204的导向单元200,将从排放口 184排 放的气态制冷介质导入方位角方向196和198。但也可以设想,设有多个通入中间间隙188内的排放口 184和在环绕中轴线46角 度位移分配给这些排放口的导向单元200。通过将气态制冷介质导入方位角方向196和198,特别是内壁表面192和外壁表面 194之间,由于气态制冷介质内小油滴始终作用的径向加速度而出现一种油分离器效果,它 特别是在内壁表面192和外壁表面194上由制冷介质所携带的油沉淀中表现出来,其中在 带有基本上垂直中轴线46设置的压缩机情况下,油在外壳10和电动机外壳90之间优选可 以沿内壁表面192和外壁表面194沿油池114的方向流出,因为在外壳10和电动机外壳90 之间通过电动机外壳90在中轴线46方向上的整个延伸,存在从中间间隙188出发过渡到 自由空腔112内的中间间隙206,油通过该中间间隙最后可输送到油池114。在油分离器190内,分离由制冷介质在其行程上通过内腔160、间隙104和冷却通 道106以及内腔140携带的全部油,特别是至少部分还有在轴承段68的底面142上排出的 油和排流通道136输送到内腔140的油。由此在油分离器190内基本上由油释放的制冷介质然后从油分离器190的中间间 隙188出发,穿过支架82之间并因此沿着涡旋式压缩机12的抽吸区34的方向从第一轴承 体66的外面流过,并由该压缩机吸入和压缩,其中经过压缩的制冷介质通过排口 36和下面 的止回阀208进入高压室210,高压室处于外壳10的盖212和隔离体40之间并由该隔离体 通过压力管线214排出。止回阀208具有设置在排口 36下面的前室216和设置在该前室下面的阀座218, 其上可放置阀体220。正如特别是从图8中可看到的那样,排口 36的中轴线222相对于前室216的中轴 线224侧面偏移设置,从而排口 36整体上对称通入前室216内。为此前室216的横截面面积数倍于排口 36的横截面面积,从而排口 36利用全部 横截面面积通入前室216的底盘226。前室216然后下面利用其相对于排口 36增大的横截面面积一直延伸到中轴线224 方向上的阀座218,从而阀体220在阀座218区内提升的情况下,横截面面积相当于前室 216横截面面积的贯通口 228可供阀座218通流使用。阀体220作为板状封闭的,也就是一直延伸到外部轮廓238无开口的阀体构成,其中外部轮廓238具有例如圆形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但该形状也可以椭圆形、矩形,可能带 有倒圆角构成。在与前室216相对的面上,阀体220的运动腔230从阀座218凸起,阀体的中轴线 232与中轴线224重合。运动腔230沿中轴线232通过阀座218 —直延伸到整体采用240 标注的制速器240,其将运动腔230限制在与阀座218相对的面上。在此方面,运动腔230的横截面面积大致相当于阀座218区域内的横截面面积,从 而阀体220可以在运动腔230内阀体220处于阀座218上的关闭位置(图7)和阀体220 紧贴在制速器240上的打开位置(图10)之间自由运动。为引导可在运动腔230内运动的阀体220,运动腔230在阀座218后面具有与中轴 线232平行分布的导向面242,它们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由限制运动腔230的壁表面构成,并 例如彼此以均勻的角度位移设置,以便在运动腔230圆周面238其中轴线232的方向上引 导阀体220,从而特别是确保阀体220在从打开位置过渡到阀座218上的关闭位置内时以必
要精密度覆盖。如图10所示,为了在阀体220处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前室216和阀座218进入运 动腔230内的气态制冷介质能够从运动腔230流出,运动腔230的侧面设有排放腔244,它 通过出口 246侧面通入运动腔230内,其中出口 246优选从制速器240 —直延伸到中轴线 232方向上的阀座218,并在环绕中轴线232的切线方向上分别一直延伸到导向面242。此外,排放腔244通向对着制速器240的排放口 248,该排放口过渡到制速器240 内具有的通流口 250内,其中制速器240内通流口 25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排放腔244排放 口 248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在阀体220的打开位置上通过阀座218进入运动腔230内的 气态制冷介质可以通过出口 246离开运动腔230,通流排放腔244并从排放腔244通过其排 放口 248和制速器240内的通流口 250进入高压室210内。在此方面,排放腔244和排放口 248以及制速器内通流口 250的流体断面这样选 择,使通流运动腔230和排放室244的气态制冷介质可以环绕处于打开位置上的阀体220 流动,在此方面也有助于使阀体220在止回阀208打开时在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运动,在该位 置上阀体220例如紧贴在制速器240上。阀体220具有靠近制速器240的上端面252,它优选通过阀体220的整个延伸垂直 于中轴线232—直延伸到外部轮廓238,并在阀体220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紧 贴在制速器240的接触面254上,其中接触面254的表面延伸基本上相当于端面252的表面 延伸,从而端面252可以整面放置在制速器244的接触面254上,特别是为了避免阀体220 在从关闭位置迅速过渡到打开位置内时损坏。为了可以使阀体220迅速从打开位置运动到关闭位置,而且特别是为了由于端面 252置放在接触面254上而阀体220任何方式粘结在制速器240上都能迅速提升,制速器 240设有缺口 260,其从处于制速器240接触面254内的出口 262 —直延伸到制速器240对 着高压室210的上面264,以便在存在于高压室内的压力在运动腔210内压力降时,用于将 力作用于端面252对着缺口 260的分区域,并在阀体220利用端面252与接触面254分离 时,然后最终通过高压室210内的压力使力作用于整个端面252,以便使阀体220 —定程度 从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的方向上向运动腔230内运动,使通过排放腔244在排口 36的方向 上回流的气态制冷介质流附加拖动阀体220并在关闭位置上加速度,图6和7中示出的运动,以达到迅速关闭止回阀208的目的。在此方面,缺口 260优选与中轴线232不是对称设置,而是相对于该中轴线侧面偏 置而且在中轴线232与排放口 26的中轴线222相对的面上并此外在环绕与平面E对称延 伸的中轴线232的一个角区W内部设置,该平面穿过运动腔230的中轴线232和排口 36的 中轴线222分布。通过缺口 260的这种设置,阀体220在端面252与接触面254分离时得到一种与 中轴线232不对称施加的力,它导致阀体220利用端面252处于缺口 260附近的分区域比 利用处于排口 36上的分区域更迅速地从接触面254提升,并由此阀体220进行一种略微的 翻转运动,它整体上有益于端面252与接触面254的分离,此外使阀体220更迅速地运动到 制冷介质流内,后者穿过排放腔244和运动腔230在前室216的方向上分布,从而该制冷介 质流262使阀体220在阀座218的方向上加速并因此运动到关闭位置。此外,阀体220从打开位置进入关闭位置的运动也可以由此加速度,即排口 36对 称通入前室216的底盘226内,并因此整体上无论是在前室216内还是在运动腔230内,从 高压室210在排口 36的方向上均构成一种与中轴线232对称的制冷介质流,高压室此外有 助于阀体220在离开打开位置后加速度运动到关闭位置。根据本发明止回阀208由此得以实现,即排口 36和基本上前室216仍与压缩机体 16底盘20的内部配合,而在整体在底盘20上成型的环形接合法兰42内,加工阀座216、运 动腔230和排放腔244,最后制速器240以盖的形式处于环形接合法兰42上。制速器240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不仅具有所述的功能,而且还与中轴线232径 向一定程度上在作用于环形接合法兰42的隔离体40的方向上这样延伸,使制速器240搭 接于环形接合法兰42和隔离体40之间作用的密封件270,该密封件处于一个环绕环形接合 法兰42的槽272内并使环形接合法兰42和隔离体40之间耐压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冷介质的压缩机,包括外壳(10);设置在外壳(10)内的涡旋式压缩机 (12),其带有固定设置在外壳(10)内的第一压缩机体(16)和可相对于第一压缩机体(16) 运动的第二压缩机体(18),它们各自具有底盘(20、24)和凸出各自底盘(20、24)的第一或 第二涡旋翅片(22、26),后者这样交错连接,为压缩制冷介质使第二压缩机体(18)相对于 第一压缩机体(16)在运行轨道上形成室(28)的情况下可环绕中轴线(46)运动;还包括排 口(36),其位于固定的压缩机体(16)底盘(20)内且通向外壳(10)内的高压室(210);和 设置在排口(36)与高压室(210)之间且带有阀体(220)的止回阀(208),在阀座(218)与 制速器(240)之间延伸的运动腔(230)内,阀体可在由阀座(218)确定的关闭位置和由制 速器(240)确定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运动;其特征在于,运动腔(230)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 排放腔(244),其利用制速器(240)和阀座(218)之间的出口 (246)侧面通入运动腔(230) 内并通向排放口(248),运动腔(230)通过至少一个处于至少一个出口(246)旁边的壁表面 (242)限制,至少一个壁表面构成阀体(220)的导向面(242),且阀体(220)通过多个环绕 运动腔(230)的中轴线(232)设置的导向面(242)引导。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导向面(242)以相同的角度位移环绕运动腔 (230)的中轴线(232)设置。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排口(36)具有中轴线(222),它可相对于阀 体(220)的阀座(218)中轴线(224)在相对于中轴线(224)的横向方向上偏置。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阀座(218)贯通口(228)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排放 口(36)的横截面面积。
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在阀座(218)和排口(36)之间设置 一个具有大于排口(36)横截面面积的前室(216)。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前室(216)的横截面面积至少等于贯通口(228) 的横截面面积。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前室(216)的中轴线(224)垂直于排口(36) 的中轴线(222)偏移设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前室(216)的中轴线(224)基本上与阀座(218) 的中轴线(224)重合。
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运动腔(230)以大致等于阀座(218) 的横截面面积沿自己中轴线的方向从阀座(218)向制速器(240)延伸。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运动腔(230)的中轴线(232)基本上与阀座 (218)的中轴线(224)重合。
1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阀体(220)形成具有大致等于阀座 (218)的外部轮廓(238)的板状。
12.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排放腔(244)的出口(246)—直延 伸到阀座(218)。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排放口(248)设置在制速器(240) 的区域内。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排放口(248)过渡到制速器(240)内的通流口 (250)内。
1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多个排放腔(244)环绕运动腔 (230)设置。
1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制速器(240)具有阀体(220)的接 触面(254)。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中,阀体(220)具有平面靠在阀体(220)接触面 (254)上的端面(252)。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接触面(254)具有大于端面(252)表面延伸一 半的表面延伸。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接触面(254)的表面延伸大致等于端面(252) 的表面延伸。
20.按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阀体(220)板状构成,端面 (252)的表面延伸等于阀体(220)垂直于其中轴线(232)延伸的一半多。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其中,端面(252)的表面延伸基本上等于阀体(220) 的横截面面积。
22.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制速器(240)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260),其从处于接触面(254)内的出口 (262)向制速器(240)的高压侧(264)之一延伸。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至少一个缺口(260)处于运动腔(230)中轴线 (232)的侧面。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至少一个缺口(260)设置在角扇形段(W)内, 该段处于运动腔(230)的中轴线(232)的与排口(36)的中轴线(222)相对的面上。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角扇形段(W)与穿过排口(36)中轴线(222) 和运动腔(230)中轴线(232)的平面(E)对称分布。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缩机,其中,角扇形段(W)约为150°。
2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制速器(240)内的通流口(250)处 于其封闭运动腔(230)部分的外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介质的压缩机,包括外壳(10);设置在外壳(10)内的涡旋式压缩机(12);排口(36),其位于固定的压缩机体(16)的底盘(20)内且通向外壳(10)内的高压室(210);和止回阀(208),其设置在排口(36)与高压室(210)之间且带有阀体(220)。为对其这样进行改进,使其保证止回阀(208)尽可能最佳的功能,提出排口(36)具有中轴线(222),它可相对于阀体(220)的阀座(218)中轴线(224)在横向上向中轴线(224)位移。
文档编号F04C29/02GK102116293SQ20111004964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5日
发明者卡尔-弗里德里希·卡姆霍夫, 托马斯·瓦尔加 申请人:比泽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