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660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使用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cycle)装置。
背景技术
对在冷冻循环装置内循环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已知采用下述结构,即具有电动机部与配置在电动机部的轴向两侧的两个压缩机构部,且将这些电动机部与压缩机构部收容在共用的密闭壳体(case)内(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吸入压缩机构部内并压缩,并将压缩后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密闭壳体内。然后,将喷出至密闭壳体内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冷凝器内。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实开昭48-105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类型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当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吸入压缩机构部内时,为了去除该气体制冷剂中所含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一般使用储液器(accumulator)。如果要在专利文献I中所示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设置储液器,则考虑在密闭壳体的外周侧且两个压缩机构部的中间位置配置一个储液器。并且,储液器与两个压缩机构部之间通过供气体制冷剂流动的吸入配管而连接。此时,考虑到连接储液器与压缩机构部的吸入配管将变长,制冷剂在吸入配管内流动时的流路阻力变大,产生的压力损失变大,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性能会下降。关于连接储液器与压缩机构部的吸入配管的长度尺寸,在与压缩机构部的吸气频率的关系上,存在能够使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效率最佳地运转的长度尺寸。但是,随着吸入配管的长度尺寸变长,变得难以调整吸入配管的长度尺寸以能够使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效率最佳地运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机部的两侧具有两个压缩机构部的高性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使用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一个电动机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两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且配置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轴向两侧,连结于所述电动机部以压缩工作流体;两个储液器,分别靠近所述密闭壳体的外周侧的所述压缩机构部而配置;以及吸入配管,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储液器与两个所述压缩机构部。根据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上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连接于所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膨胀装置,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以及蒸发器,连接于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之间。借此,能够减小制冷剂在吸入配管内流动时的流路阻力,且能够减小产生的压力损失以提高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性能。


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即空调机的冷冻循环的模式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侧视图。·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正视图。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I :空调机(冷冻循环装置)2、2A、2B :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3 :四向阀4 :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5 :膨胀装置6 :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冷凝器)7、8:储液器9 :密闭壳体10 :连结片11 :流入路12 :吸入配管13、71:电动机部14、15:压缩机构部16、17、75、77 :驱动轴18,72 :定子19,73 :转子20、21 :偏心部22,23 :压缩部24 :气缸室25 :气缸26 :滚筒27:叶片28 :弹簧29 :分隔板
30 :轴承31 :喷出消音器32:喷出间隙(喷出部)33 :供油部34 :喷出管 35:叶片背室36、47、48 :连通路37 :永久磁铁38、51 :作用压力切换部39、52:三向阀40,53 :高压导入管41、54:低压导入管42、55:压力导入管43 :挡板体44: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5,46 :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73a,73b :分割转子74、76:转子内腔78:切口部79 :止转销80,81 :轴插入孔LI :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的合计轴向长度尺寸L2 :定子72的轴向长度尺寸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基于图I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作为冷冻循环装置的空调机I如图I中的冷冻循环图所示,是将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四向阀3、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装置5、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6连通成循环状而形成,所述室外热交换器4在冷气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在暖气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所述室内热交换器6在冷气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在暖气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具备两个储液器7、8,这些储液器7、8形成为相同的结构。该空调机I中,在冷气运转时,作为工作流体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喷出并如实线的箭头所示般流动,且经由四向阀3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4内,并在室外热交换器4内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凝。经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经由膨胀装置5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6内,并在室内热交换器6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经由四向阀3而被吸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内。另一方面,在暖气运转时,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喷出并如虚线的箭头所示般流动,且经由四向阀3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冷凝器)6内,并在室内热交换器6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冷凝,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经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由膨胀装置5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蒸发器)4内,并在室外热交换器4内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向阀3而被吸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内。如上所述般持续制冷剂的循环,由此持续空调机I的冷气运转或暖气运转。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圆筒形状的密闭壳体9,以横长的方向设置;以及圆筒形状的两个储液器7、8,在密闭壳体9的外周侧以纵长的方向设置。
在密闭壳体9内,如后所述,收容有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部与驱动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部。而且,在密闭壳体9内,贮留着对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储液器7、8如图2所示,使用连结片10而熔接并固定于密闭壳体9的外周侧。在储液器7、8的上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有经热交换而蒸发后的气体制冷剂所流入的流入路11。从储液器7、8的下部延伸出吸入配管12,所述吸入配管12将流入储液器7、8内的气体制冷剂供给至密闭壳体9内的压缩机构部。吸入配管12中的位于储液器7、8内的一端侧如图3的虚线所示,延伸至储液器7、8内的上端侧为止并开口,从而成为下述结构,即将气体制冷剂中所含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贮留在储液器7、8内,而仅将已去除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后的气体制冷剂供给至压缩机构部。吸入配管12的另一端侧连接于压缩机构部的吸入侧。基于图4来说明密闭壳体9内的结构。在横长的密闭壳体9内,收容有一个电动机部13,配置在该密闭壳体9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以及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配置在电动机部13的轴向两侧。在电动机部13中,设有绕中心线旋转的两个驱动轴16、17,电动机部13与一个(图示左侧的)压缩机构部14经由驱动轴16而连结,电动机部13与另一个(图示右侧的)压缩机构部15经由驱动轴17而连结。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的基本结构相同,对经由吸入配管12而从储液器7、8吸入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以获得高压·高温的气体制冷剂。另外,熔接于密闭壳体9外周侧的储液器7、8中,一个储液器7靠近一个压缩机构部14而配置,另一个储液器8靠近另一个压缩机构部15而配置。电动机部13具有定子18和转子19,定子18通过粘合或压入等而固定于密闭壳体9的内周部,转子19可旋转地插入定子18的内侧。在转子19的中央部固定着驱动轴16、17。在驱动轴16、17中,分别设有两个偏心部20、21,这些偏心部20、21沿着驱动轴16、17的旋转方向呈180°的相位而配置。—个压缩机构部14通过未图不的固定构件而固定于密闭壳体9内,且具有两个压缩部22、23。
两个压缩部22、23分别具备气缸(cylinder) 25,具备气缸室24 ;滚筒(roller) 26,一边使外周面的一部分抵接于气缸室24的内周面,一边可偏心旋转地被收容在气缸室24内;以及可滑动(slide)的叶片(blade) 27,设在气缸25内,使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的外周面,将气缸室24内沿着滚筒26的旋转方向而一分为二。在叶片27的后端侧配置着弹簧(spring) 28,该弹簧28将叶片27朝向其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外周面的方向赋能。驱动轴16的偏心部20、21位于气缸室24内,滚筒26嵌合于这些偏心部20、21的外周部。因此,两个滚筒26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方向呈180°的相位而配置。气缸25的一个端面且两个压缩部22、23的相向面间通过分隔板29而封闭。气缸 25的另一个端面通过轴承30而封闭,所述轴承30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轴16。在压缩机构部14的外周侧,设有喷出消音器(muffler) 31,所述喷出消音器31喷出经该压缩机构部14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在喷出消音器31与轴承30之间,形成有将喷出消音器31内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密闭壳体9内的喷出部即喷出间隙32。进而,在压缩机构部14中设有供油部33,所述供油部33将贮留在密闭壳体9内的润滑油供给至压缩机构部14的内部。供油部33对润滑油的供给例如是通过利用气缸室24内与密闭壳体9内的差压来从微小的间隙部分吸入润滑油而进行。另外,在密闭壳体9中的压缩机构部14的上方位置,连接着喷出管34,所述喷出管34将密闭壳体9内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密闭壳体9外。另一个压缩机构部15的基本结构与压缩机构部14相同,相同结构的部分以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此处,对结构与压缩机构部14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压缩机构部15中的两个压缩部22、23的气缸25内,形成有叶片背室35,所述叶片背室35可滑动地收容叶片27的后端侧,且相对于密闭壳体9内的空间而成气密状态。在位于两个压缩部22、23的相向面间的分隔板29上,形成有连通路36,所述连通路36连通一个压缩部22的叶片背室35与另一个压缩部23的叶片背室35。而且,在各叶片背室35内,设有永久磁铁37,所述永久磁铁37在叶片27使其前端部远离滚筒26的外周面而未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压缩的休缸状态的情况下,吸附并保持该叶片27。另外,永久磁铁37也可跨及两个叶片背室35而一体地形成。进而,在压缩机构部15中设有作用压力切换部38,所述作用压力切换部38对作用于叶片背室35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的大小进行切换。该作用压力切换部38包括三向阀39 ;高压导入管40,一端连接于密闭壳体9内的底部且另一端连接于三向阀39 ;低压导入管41,一端连接于储液器7的吸入配管12且另一端连接于三向阀39 ;以及压力导入管42,一端连接于三向阀39且另一端连接于叶片背室35。当切换三向阀39,使经压缩机构部14压缩后喷出至密闭壳体9内的喷出侧工作流体即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经由润滑油而作用于叶片背室35时,通过该压力来对叶片27进行赋能,叶片27的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的外周面,从而成为压缩机构部15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运转状态。而且,当切换三向阀39,使经压缩机构部14压缩之前的储液器7内的吸入侧工作流体即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叶片背室35时,不存在朝使叶片27的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外周面的方向来对叶片27进行赋能的力,叶片27的前端部将远离滚筒26的外周面,压缩机构部15成为不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压缩的休缸状态。
另外,前端部远离滚筒26外周面的叶片27被永久磁铁37吸附而将前端部保持在远离滚筒26的位置。在密闭壳体9内,设有将该密闭壳体9内划分成三个空间的两个挡板(baffle)体
43。这些挡板体43形成为环(ring)形状,且嵌合于位于电动机部13与压缩机构部14、15之间的轴承30的外周部,将密闭壳体9内划分为一个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两个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所述一个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收容有电动机部13,所述两个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收容有压缩机构部14、15。喷出消音器31的喷出间隙32朝向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开口。挡板体43将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划分成,气体制冷剂与润滑油可在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之间移动,且以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的压力高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的压力的方式产生差压。返回图3,在两个储液器7、8的底部侧之间连接着连通路47。进而,在两个储液器7、8的吸入配管12间,在位于气缸室24更下侧的位置连接着连通路48。通过利用连通路47来连通连接储液器7、8的底部侧之间,蓄积在储液器7、8内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连通路47而在储液器7、8之间移动。而且,通过利用连通路48来连通连接储液器7、8的吸入配管12间,从而当压缩机构部15成为休缸状态而润滑油蓄积在压缩机构部15的气缸室24内时,该润滑油通过连通路48内而被抽吸至成为运转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4侦U。此种结构中,在空调机I的运转时,电动机部13受到驱动而驱动轴16、17旋转,与驱动轴16、17的偏心部20、21嵌合的滚筒26在各压缩机构部14、15的气缸室24内偏心旋转。通过滚筒26在气缸室24内偏心旋转,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储液器7、8经由吸入配管12被吸入气缸室24内并受到压缩。在气缸室24内受到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气缸室24喷出至喷出消音器31内,进而,从喷出消音器31的喷出间隙32喷出至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内。喷出至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内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挡板体43的划分部分而移动至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内,移动至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内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喷出管34喷出至密闭壳体9外。此处,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中,将电动机部13与位于该电动机部13两侧的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收容在密闭壳体9内,位于密闭壳体9外周侧的两个储液器7、8靠近压缩机构部14、15而配置。并且,彼此靠近配置的储液器7与压缩机构部14以及储液器8与压缩机构部15分别经由吸入配管12而连接。因此,能够缩短吸入配管12的长度尺寸,因此能够减小气体制冷剂在吸入配管12内流动时的流路阻力,且能够减小产生的压力损失以提高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性能。而且,关于连接储液器7、8与压缩机构部14、15的吸入配管12的长度尺寸,在与压缩机构部14、15的吸气频率的关系上,存在能够使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效率最佳地运转的长度尺寸。
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中,能够缩短吸入配管12的长度尺寸,因此可调整吸入配管12的长度尺寸,以能够使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效率最佳地运转。进而,当在压缩机中使用储液器时,该储液器中所需的容积由压缩机的气缸容积所决定。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中,由于使用两个储液器7、8,因此与使用一个储液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各储液器7、8的容积减半,从而能够实现各储液器7、8的小型化。并且,当将小型化的两个储液器7、8配置于密闭壳体9的侧方时,与将大型的一个储液器配置于密闭壳体9的侧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中的与密闭壳体9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借此,能够实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小型化,能够缩小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设置面积。
如图4所示,设有两个挡板体43,所述两个挡板体43用于将密闭壳体9内划分成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这三个部分,在压缩机构部14、15中经压缩的气体制冷剂被喷出至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挡板体43将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划分成,气体制冷剂与润滑油可在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之间移动,且以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的压力高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的压力的方式产生差压。因此,在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运转时,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内的压力,密闭壳体9内的润滑油从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移动至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内,贮留在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内的润滑油的量变少。因此,能够防止在电动机部收容空间44内旋转的转子19浸在润滑油中,从而能够防止浸在润滑油中的转子19的旋转阻力变大而导致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性能下降。另一方面,在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45、46中,贮留的润滑油的量变多,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借助供油部33来进行的润滑油向压缩机构部14、15的供给。压缩机构部14的两个压缩部22、23的滚筒26沿着驱动轴16的旋转方向呈180°的相位而配置。因此,当将压缩机构部15切换成休缸状态而仅使压缩机构部14的两个压缩部22、23运转时,能够进行转矩(torque)变动少的低振动的运转。在能够切换成运转状态与休缸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5中,两个压缩部22、23的各叶片背室35通过连通路36而连通,并且,所述两个压缩部22、23的滚筒26呈180°的相位而配置。因此,在高压经由高压导入管40与压力导入管42而作用于这些叶片背室35的运转状态下,当伴随叶片27的滑动而一个叶片背室35内的压力上升时,另一个叶片背室35的压力下降,因此在两个叶片背室35中,压力的变动彼此抵消。因此,在压力导入管42或高压导入管40内,不会产生与叶片27的滑动相伴的润滑油的往复流动,能够防止压力导入管42或高压导入管40中的润滑油的配管振动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性能、耐久性。两个储液器7、8间如图3所示般利用连通路47而连通连接,蓄积在储液器7、8内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该连通路47而移动。因此,在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运转时,能够防止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大量蓄积在任一个储液器7、8中,从而能够使蓄积在两个储液器7、8内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的量相同。借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储液器7、8内的容积来蓄积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而能够实现储液器7、8的容积的小型化,而且,能够防止液体状的制冷剂大量蓄积在单侧的储液器7、8中这一问题的产生,从而提高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可靠性。两个储液器7、8在两个储液器7、8中的吸入配管12间且气缸室24更下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利用连通路48来连通连接。通过该连通路48,能够将成为休缸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5的气缸室24内蓄积的润滑油抽吸至成为运转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4侦U。借此,能够将浸入休缸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5的气缸室24的润滑油吸入至压缩机构部14侧,而防止其蓄积在连接于压缩机构部15的储液器8内,因此当压缩机构部15成为休缸状态时,能够防止润滑油蓄积在储液器8内,从而防止密闭壳体9内的润滑油的液面下降。 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假定了压缩机构部14、15中的气缸室24的容积相同的情况,但也可使压缩机构部14的气缸室24的容积与压缩机构部15的气缸室24的容积不同。例如,通过使休缸状态的压缩机构部15的气缸室24的容积大于压缩机构部14的气缸室24的容积,能够使压缩机构部15休缸时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输出小于通常的运转状态的输出的1/2。第2实施方式基于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以及以下要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先前已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的基本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相同,第2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与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构部14中的一个压缩部22可在运转状态与休缸状态之间切换。在压缩机构部14中的一个压缩部22的气缸25中,形成有叶片背室35,所述叶片背室35可滑动地收容叶片27的后端侧,且相对于密闭壳体9内的空间而成气密状态。并且,在压缩机构部14中设有作用压力切换部51,所述作用压力切换部51对作用于叶片背室35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的大小进行切换。该作用压力切换部51包括三向阀52 ;高压导入管53,—端连接于密闭壳体9内的底部且另一端连接于三向阀52 ;低压导入管54,一端连接于储液器7的吸入配管12且另一端连接于三向阀52 ;以及压力导入管55,一端连接于三向阀52且另一端连接于叶片背室35。当切换三向阀52,使经压缩机构部14压缩后喷出至密闭壳体9内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经由润滑油而作用于叶片背室35时,通过该压力来对叶片27进行赋能,叶片27的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的外周面,压缩机构部14的压缩部22成为运转状态。而且,当切换三向阀52,使经压缩机构部14压缩之前的储液器7内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叶片背室35时,不存在朝使叶片27的前端部抵接于滚筒26外周面的方向来对叶片27进行赋能的力,叶片27的前端部远离滚筒26的外周面,压缩机构部14的压缩部22成为不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压缩的休缸状态。另外,前端部远离滚筒26的外周面的叶片27被永久磁铁37吸附而将前端部保持在远离滚筒26的位置。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由于具备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结构,因此起到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作用及效果。进而,与作用压力切换部38的切换一并地进行作用压力切换部51的切换,借此可将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的运转状态切换为四阶段。即,以下说明运转状态的四阶段的切
换。
首先,在压缩机构部14中,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运转状态,而且,在压缩机构部15中,也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运转状态。借此,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成为利用压缩机构部14的两个压缩部22、23与压缩机构部15的两个压缩部22、23来进行压缩的四气缸形式的运转状态。其次,在压缩机构部14中将压缩部22设为休缸状态并且将压缩部23设为运转状态,而且,在压缩机构部15中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运转状态。借此,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成为利用压缩机构部14的一个压缩部23与压缩机构部15的两个压缩部22、23来进行压缩的三气缸形式的运转状态。其次,在压缩机构部14中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运转状态,而且,在压缩机构部15中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休缸状态。借此,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成为利用压缩机构部14的两个压缩部22、23来进行压缩的双气缸形式的运转状态。进而,在压缩机构部14中将压缩部22设为休缸状态并且将压缩部23设为运转状态,在压缩机构部15中将两个压缩部22、23设为休缸状态。借此,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A成为仅利用压缩机构部14的一个压缩部23来进行压缩的单气缸形式的运转状态。第3实施方式基于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B的基本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相同,第3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B与第I实施方式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的不同之处在于收容在密闭壳体9内的电动机部71的结构。在密闭壳体9内收容有电动机部71,配置在该密闭壳体9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以及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配置在电动机部71的两侧。电动机部71具有定子72与转子73,定子72通过粘合或压入等而固定于密闭壳体9的内周部,转子73可旋转地插入定子72的内侧。另外,转子73包括沿该转子73的轴向分割的两个分割转子73a、73b。在一个分割转子73a的中央部形成有转子内腔74,一个驱动轴75嵌插并固定于该转子内腔74,在该驱动轴75的一侧,连结着邻接于分割转子73a而配置的一个压缩机构部14。在另一个分割转子73b的中央部形成有转子内腔76,另一个驱动轴77嵌插并固定于该转子内腔76,在该驱动轴77的另一侧,连结着邻接于分割转子73b而配置的另一个压缩机构部15。一个驱动轴75的另一侧的前端部插入另一个的分割转子73b的转子内腔76内。在所述驱动轴75的另一侧端部和驱动轴77中的与驱动轴75的端部相向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半月状的切口部78,以作为使驱动轴75、77彼此止转的止转机构部,这些切口部78彼此嵌合。多个止转销79沿着与驱动轴75、77平行的方向插入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所述多个止转销79是作为用于使分割转子73a、73b彼此止转的止转机构部。这些止转销79插入分割转子73a上形成的轴插入孔80与分割转子73b上形成的轴插入孔81。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的合计轴向长度尺寸“LI”被设定得大于定子72的轴向长度尺寸“L2”。
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由于具备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结构,因此起到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作用以及效果。进而,电动机部71的转子73包含分割成两部分的分割转子73a、73b,因此在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B中,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电动机部71与压缩机构部14、15的连结,即将分割转子73a固定于连结着压缩机构部14的驱动轴75,而且,将分割转子73b固定于连结着压缩机构部15的驱动轴77,从两侧将这些分割转子73a、73b插入定子72内。因此,与将压缩机构部连结于驱动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机部71与压缩机构部14、15的连结,所述驱动轴被固定于插入定子内的转子。而且,插入至一个分割转子73a的转子内腔74内的一个驱动轴75的前端部也插入至另一个分割转子73b的转子内腔76内。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两个分割转子73a、73b的中心一致,从而能够均等地确保定子72与分割旋转子73a、73b之间的间隙(gap)。在驱动轴75、77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半月状的切口部78,这些切口部78彼此嵌合。因此,即使在压缩机构部14、15侧产生转矩的变动,驱动轴75与驱动轴77也能始终一体地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沿旋转方向产生位置偏移,从而能够防止因该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造成的电动机部71的性能下降。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通过插入至轴插入孔80、81内的止转销79而止转。因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的合计轴向长度尺寸“LI”被设定得大于定子72的轴向长度尺寸“L2”。因此,使分割转子73a、73b彼此牵引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定子72与转子73之间,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在使端面抵接的状态下旋转。借此,能够防止分割转子73a、73b在旋转中沿轴向移动的现象或分割转子73a、73b接触/分离而产生异响的现象。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举分割转子73a与分割转子73b的轴向长度尺寸相同的情况为例而表示,但当压缩机构部14、15的负载转矩不同时,也可根据该负载转矩的差异来改变分割转子73a、73b的轴向尺寸。例如,当运转时的压缩机构部14的负载转矩大于压缩机构部15时,使连结于压缩机构部14的分割转子73a的轴向尺寸大于分割转子73b的轴向长度尺寸。
借此,即使在压缩机构部14侧有较大的负载转矩产生作用,也能够防止在驱动轴75与分割转子73a之间产生位置偏移。根据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将电动机部13与位于电动机部13两侧的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收容在密闭壳体9内,使位于密闭壳体9外周侧的两个储液器7、8靠近压缩机构部14、15而配置。并且,彼此靠近配置的储液器7与压缩机构部14以及储液器8与压缩机构部15分别经由吸入配管12而连接。 因此,能够缩短吸入配管12的长度尺寸,借此,能够减小气体制冷剂在吸入配管12内流动时的流路阻力,因此能够减少产生的压力损失以提高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2A、2B的性能。以上,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壳体; 一个电动机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 两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且配置在所述电动机部的轴向两侧,连结于所述电动机部以压缩工作流体; 两个储液器,分别靠近所述密闭壳体的外周侧的所述压缩机构部而配置;以及 吸入配管,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储液器与两个所述压缩机构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两个所述储液器间连接着连通路,所述连通路使蓄积在两个所述储液器内的液体状 态的工作流体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挡板体,将所述密闭壳体内划分成电动机部收容空间与两个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收容有所述电动机部,所述两个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各收容有所述压缩机构部; 喷出部,将经各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后的工作流体喷出至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内;喷出管,连通于各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将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内的工作流体喷出至所述密闭壳体外;以及 供油部,设在各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内,将贮留在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内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压缩机构部, 两个所述挡板体将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与各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划分成,所述工作流体与所述润滑油可在这些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与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之间移动,且在所述电动机部收容空间与各所述压缩机构部收容空间产生差压。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压缩机构部设有两个压缩部,所述两个压缩部的每一个包括滚筒;气缸,具备气缸室,所述气缸室收容该滚筒并供该滚筒偏心旋转;以及叶片,可滑动地设在该气缸内,使所述叶片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滚筒的外周面,借此将所述气缸室内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一分为二, 各所述压缩机构部中的一个压缩机构部的所述两个压缩部中的一个压缩部的滚筒、与所述两个压缩部中的另一个压缩部的滚筒配置在呈180°的相位而旋转的位置上, 在所述一个压缩机构部中的所述两个压缩部的各气缸内设有叶片背室,所述叶片背室可滑动地收容所述叶片的后端侧,并且相对于所述密闭壳体内的空间而成气密状态,且所述叶片背室彼此连通, 设有作用压力切换部,通过使喷出侧工作流体的压力作用于所述一个压缩机构部的所述叶片背室,从而切换为使所述叶片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滚筒的外周面的运转状态,且通过使吸入侧工作流体的压力作用于所述叶片背室,从而切换为使所述叶片的前端部远离所述滚筒的外周面的休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部具有定子与可旋转地设在该定子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包含沿该转子的轴向分割的两个分割转子,各个所述分割转子与邻接于这些分割转子而配置的所述压缩机构部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轴而连结。
6.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连接于所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膨胀装置,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以及蒸发器,连接于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动机部的轴向两侧具有两个压缩机构部的高性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2)具备密闭壳体(9);一个电动机部(13),被收容在密闭壳体(9)内;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被收容在密闭壳体(9)内且配置在电动机部(13)的轴向两侧,连结于电动机部(13)以压缩工作流体;两个储液器(7、8),在密闭壳体(9)的外周侧分别靠近各压缩机构部(14、15)而配置;以及吸入配管(12),分别连接两个储液器(7、8)与两个压缩机构部(14、15)。
文档编号F04C29/02GK102852794SQ20121020225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平山卓也, 二见俊彦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