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704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103432号公报)所示的那样,在用于压缩在冷冻回路等中使用的制冷剂的压缩机中,有时设置有用于将压缩机的外壳安装在空调装置等的安置面并进行支撑的支撑脚(安装脚)。图9是示出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镶板(底壁部件)上安装的安装脚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图9中的III-III线剖面的剖面图。外壳的底壁部件120上安装的安装脚130具有脚主体131和倾斜片部132。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103432号公报以往,这种安装脚大多独立于外壳制作和接合。特别是支撑较重的外壳的安装脚,这是因为由于从底部支撑较重的外壳的支撑部件造成妨碍,喷涂时的喷射的反吹,固定位置周边的涂层容易变薄。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安装脚130中,倾斜片部132和脚主体131为死胡同状,如虚线的箭头(参照图10)所示的那样,由于喷射的反吹,涂料进入不到安装脚130的里面。因此,通过预先修补(touch up)对容易由于喷射的反吹而使得涂料变薄的部分进行涂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可以均匀地向安装脚和安装脚周边的外壳的部分喷涂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第I方面的压缩机具备外壳,其具有圆筒状的机体部和堵住机体部的下方的碗状的底部;以及安装脚,其在机体部的中心轴侧分别具有有缘的底面部和第I侧面部、第2侧面部,在安装脚中,第I侧面部的缘的上侧以及第2侧面部的缘的上侧以第I侧面部以及第2侧面部在相比于机体部的水平截面上的切线方向更接近径向的朝向上延伸的方式,被接合于外壳,外壳和安装脚通过由底部、第I侧面部的缘的下侧、第2侧面部的缘的下侧以及底面部的缘围起的开口部,形成从底面部与底部之间的第I空间延续到隔着开口部位于第I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的流通构造。根据第I方面的压缩机,形成从第I空间向第2空间的流通构造,因此,即便朝向机体部的径向进行喷涂,由于带着涂料的空气流通,因此也不会反吹而能够均匀地对底部和安装脚进行喷涂。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压缩机是在第I方面的压缩机中,安装脚在3个以上,3个以上的安装脚的第I侧面部的缘以及第2侧面部的缘分别具有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垂边,3个以上的安装脚被配置在外壳的周围,第I侧面部的垂边以及第2侧面部的垂边分别焊接在机体部的侧面,而与外壳接合。根据第2方面的压缩机,将第I侧面部的垂边以及第2侧面部的垂边焊接,将3个以上的安装脚配置在外壳的周围。因此,当从外壳的周围朝向机体部的径向进行喷涂时,能够不发生反吹而均匀地进行喷涂。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的压缩机是在第I方面或第2方面的压缩机中,第I侧面部以及第2侧面部分别具有设置在相比于机体部的外周更靠近中心轴侧的托架部,托架部的上边与底部焊接。根据第3方面的压缩机,从底部对第I侧面部以及第2侧面部的托架部施加压缩托架部的方向的力,因此,能够不损害涂装的容易性,而实现可以用安装脚进行支撑的压缩机的重量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的压缩机是在第I方面至第3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压缩机中,安装脚通过折叠一片金属板来形成底面部、第I侧面部、以及第2侧面部。根据第4方面的压缩机,能够通过折叠一片金属板来形成安装脚,能够廉价地得到安装脚。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的压缩机是在第I方面至第4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压缩机中,还具备在流通构造的周围的外壳和安装脚上均匀形成的涂膜。根据第5方面的压缩机,可以不通过修补来进行涂装,因此均匀地形成流通构造周围的涂膜,外壳与安装脚的接合部附近不易生锈。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的压缩机是在第2方面所述的压缩机中,在所述安装脚中,通过折弯一片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底面部、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分别具有在相比于所述机体部的外周更靠近所述中心轴侧设置的托架部(32n、33n),所述托架部的上边(32bn、33bn)被焊接于所述底部,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流通构造周围的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脚上均匀形成的涂膜。在本实用新型的第I方面的压缩机中,能够容易地对安装脚和外壳进行均匀的喷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压缩机中,能够从接合安装脚的外壳的周围朝向机体部的径向进行喷涂,能够容易地进行喷涂,因此,能够降低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的压缩机中,在保持了涂装的容易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基于安装脚的外壳支撑的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的压缩机中,通过削减安装脚的成本,能够廉价地提供压缩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的压缩机中,形成流通构造的外壳与安装脚的接合部附近不易生锈,能够提高压缩机的耐候性。

图I是用于压缩机的外观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接合了安装脚的底壁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I-I线剖面图。图4是示出喷涂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安装脚和底壁部件的部分俯视图。图5是示出喷涂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安装脚和底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图6是示出喷涂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安装脚和底壁部件的部分剖面图。图7是示出接合了安装脚的底壁部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0029]图8是图7中的II-II线剖面图。图9是示出接合了以往的安装脚的底壁部件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的III-III线剖面图。标号说明10 :压缩机;20 :外壳;21 :机体部件;22 :上壁部件;23 :底壁部件;23b :底部;30、30A :安装脚;31 :底面部;32 :第I侧面部;33 :第2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I)压缩机的概要图I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外观的侧视图。该压缩机10是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流体机械,是将电动机(省略图示)收纳在外壳20内的全封闭式结构。压缩机10用于例如在室外的冷冻装置、特别是海上运输用冷冻容器中使用的冷冻用压缩机。用于室外的冷冻装置的压缩机10被风吹雨淋,特别是在用于海上运输用冷冻容器的情况下,暴露在含有盐分的海风中。在提高压缩机10的商品价值的方面,即便处于这种环境下也不使压缩机10生锈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压缩机10具备的外壳20是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较长的圆筒状的机体部件21、圆顶形状的上部盖即上壁部件22、以及在下面具有凸出的曲面的碗状的下部盖即底壁部件23气密接合而构成的。而且,由于从下侧支撑外壳20,因此,安装脚30通过焊接与底壁部件23的表面23s接合。例如,在压缩机10为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下,在压缩机10的外壳20的内部,除了上述的电动机以外,还设置有通过该电动机来驱动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具有固定在外壳20内的固定涡旋盘,以及与该固定涡旋盘组合的可动涡旋盘。固定涡旋盘以及可动涡旋盘的外观以沿着机体部件21的内壁的方式形成为圆筒形。而且,可动涡旋盘与电动机连接。用于进行向该电动机等的布线的接线盒27设置在机体部件21上。在外壳20的上壁部件22上设置有连接排出管(省略图示)的排出管端口 26,在机体部件21上设置有连接吸入管(省略图示)的吸入管端口 25。通过压缩机构被压缩的制冷剂从连接排出管(省略图示)的排出管端口 26供给到冷冻回路,在冷冻回路上巡回并返回的制冷剂通过吸入管端口 25,被吸入压缩机构。此外,注入管用端口 29设置在上壁部件22上,构成冷冻回路的一部分的注入回路与端口 29连接。并且,在机体部件2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检测外壳20内部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检测端口 28。压缩机10具备包含固定涡旋盘以及可动涡旋盘的压缩机构、电动机、以及用于封入高压的制冷剂的外壳20,所以当然变得很重。进而,电动机和压缩机构在压缩机10中动作,因此,压缩机10自身产生振动。安装脚30支撑着这个较重且振动的压缩机10。而且,这种载荷和振动也施加到被支撑侧的底壁部件23上。为了能够承受这种载荷和振动,底壁部件23具有较厚的铁制的壁。焊接到底壁部件23上的安装脚30,也是由例如不锈钢等钢板而形成。而且,在外壳20以及安装脚30上喷涂具有耐候性的涂料。[0043](2)底壁部件和安装脚(2-1)安装脚的构造在图2中示出焊接在底壁部件上的安装脚30的平面形状,在图3中,示出局部剖开的状态下的图2中的I-I线剖面的形状。安装脚30由底面部31、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构成。底面部31是平面形状为大致方形的平坦的平板,如图3所示,具有前缘31a和后缘31b。以使后缘31b位于底壁部件23的下侧的方式来配置底面部31。在底面部31上位于前缘31a与后缘31b的中间稍稍靠近前缘31a处形成有螺纹孔31c。在该螺纹孔31c中插入螺栓来进行压缩机10的安装。在底面部31中,第I侧面部32和第2侧面部33分别从连接这些前缘31a和后缘 31b的2个侧端部31d、31e起相对于底面部31大致成直角延伸。第I侧面部32和第2侧面部33也分别具有前缘32a、33a和后缘32b、33b。第I侧面部32由以图3的双点划线为边界的第I侧面主体部32m和第I侧面托架部32n构成。此外,第2侧面部33也以双点划线为边界分为第2侧面主体部33m和第2侧面托架部33n。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的后缘32b、33b分别由上侧后缘32bx、33bx和下侧后缘32by、33by构成。而且,进而第I侧面部32的上侧后缘32bx可以分为相对于底面部31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垂边32bm、和作为第I侧面托架部32n的上侧的托架部上边32bn。同样地,第2侧面部33的上侧后缘33bx可以分为相对于底面部31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垂边33bm、和沿着第2侧面托架部33n的上侧的托架部上边33bn。(2-2)底壁部件的构造底壁部件23由圆筒状的圆筒部23a、在圆筒部23a下面延续的盘状的底部23b、以及在3a上面的大径部23c这3个部分构成。由于嵌入机体部件21,因此大径部23c具有几乎与圆筒部23a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2-3)向底壁部件接合安装脚图2所示的4个安装脚30通过焊接与底壁部件23接合。以在俯视图中相互邻接的安装脚30与底壁部件23的中心连线所成的角为大致90度的方式配置4个安装脚30。将各安装脚30的垂边32bm、33bn与底壁部件23的圆筒部23a焊接。因此,在俯视图中,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以大致沿着圆筒部23a的水平剖面所呈现的圆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接合。在图2中通过箭头Arl示出4个安装脚30中的左上的安装脚30的第I侧面部32延伸的方向。箭头Arl与圆筒部23a的水平剖面中的径向大致一致。此外,通过箭头Ar2示出第2侧面部33的延伸方向,通过箭头Ar3示出第2侧面部33的径向,通过箭头Ar4示出切线方向。第2侧面部33延伸的箭头Ar2的方向稍微偏离通过箭头Ar3示出的径向,箭头Ar2与箭头Ar3所成的角0 I比箭头Ar2与箭头Ar4所成的角0 2小。S卩,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在相比于圆筒部23a (机体部)的水平剖面中的切线方向更接近径向的方向上延伸。在各安装脚30的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上,将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的托架部上边32bn、33bn与底部24焊接。在该托架部上边32bn、33bn上也承受压缩机10的载荷。另外,在图I中示出在安装脚30的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与底壁部件23焊接时形成的焊缝41、42。从垂边32bm到托架部上边32bn连续地形成焊缝41,此外,从垂边33bm到托架部上边33bn连续地形成焊缝42。[0053](2-4)安装脚周边的涂装如图I所示,在将接合了安装脚30的底壁部件23气密地与机体部件21接合后,进行压缩机10的涂装。图4、图5以及图6中,通过虚线的箭头示出在喷涂中因喷射而产生的风的方向。图4以及图5不出从底壁部件23的侧面进行喷射的状态,图6不出从底部23b的下侧进行喷射的状态。与图10所示的以往的安装脚130不同,在安装脚30与底壁部件23之间,形成有图5所示的开口部50。开口部50是被图4所示的底面部31的后缘31b、第I侧面部32的下侧后缘32by、第2侧面部33的下侧后缘33by、以及图5所示的底部23b围起的区域。在图5中,底面部31与底部23b之间的空间是第I空间Spl。隔着开口部50在第I空间Spl的相反一侧的空间是第2空间Sp2。第2空间Sp2是底部23b的中心附近的下侧的空间。外壳20的底部23b和安装脚30形成具有该开口部50,且从第I空间Spl通过开口部50延续到第2空间Sp2的流通构造。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在喷涂中,当对由安装脚30的第I侧面部32和第2侧面部33围起的区域进行喷射时,涂料和风一起穿过开口部50、即流通构造,不会发生反吹。由此,当穿过流通构造时,涂料附着在开口部50附近的底面部31、第I侧面部32、第2侧面部33以及底部23b上,形成均匀的涂膜。(3)特征(3-1)如上所述,外壳20只由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支撑,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在相比于圆筒部23a (机体部)的水平剖面中的切线方向更接近径向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于外壳20的底部23b和安装脚30的流通空间从第I空间Spl (底面部31与底部23b)向第2空间Sp2 (开口部50的相反一侧)延续,因此,即便对流通构造周边的底部23b和安装脚30在底部23b的径向上进行喷射,也不会发生反吹。因此,能够容易地在流通构造周边的底部23b和安装脚30上进行均匀的涂装,能够提供廉价的压缩机10。此夕卜,不用通过修补来预先涂装,而只通过喷涂就能够不产生涂斑地形成涂膜,能够均匀地形成流通构造周围的涂膜,外壳20与安装脚30的接合部附近不易生锈。(3-2)如图2所示,将第I侧面部32的垂边32bm以及第2侧面部33的垂边33bm焊接,从而将4个安装脚30配置在底壁部件23 (外壳20)的周围。因此,当从外壳20的周围朝向机体部件21和底壁部件23 (机体部)的径向进行喷涂时,能够不发生反吹而进行均匀的喷涂。例如对于喷射,可以在使外壳20绕机体部件21的中心轴旋转的同时进行喷涂,涂装变得容易。通过容易地进行喷涂,能够省去通过修补来进行涂装的麻烦,从而降低压缩机10的制造成本。(3-3)第I侧面部32以及第2侧面部33具有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分别从第I侧面主体部32m以及第2侧面主体部33m延续,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与第I侧面主体部32m以及第2侧面主体部33m—体地构成。因此,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向底壁部件23的径向延伸,因此不损害涂装的容易性。而且,在压缩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的方向上对该第I侧面托架部32n以及第2侧面托架部33n施加压缩机10的载荷,减少了对垂边32bm、33bm的剪切方向上的载荷,能够使可以由安装脚30支撑的压缩机10的重量增加。其结果为,能够提高安装脚30对外壳支撑的可靠性。该安装脚30通过一片金属板的折弯而形成U字型,适合支撑较重的载荷,并且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通过使用将这种金属板弯曲成U字型的安装脚30,能够廉价地提供压缩机。(4)变形例(4-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了 4个安装脚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安装脚30只要在3个以上即可,例如如图7以及图8所示,可以通过3个安装脚30A来支撑压缩机。图7是底壁部件23与安装脚30A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的II-II线剖面图。(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安装脚30的形状折弯成U字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安装脚30的形状不限于U字型。例如,也可以在平板状的底面部上垂直地焊接2以上的侧面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底面部的宽度比侧面部的宽度大。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侧面部以V字型或W字型或A型焊接到底面部的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干,该压缩机具备 外壳(20),其具有圆筒状的机体部和堵住所述机体部的下方的碗状的底部;以及安装脚(30),其在所述机体部的中心轴侧分别具有带有缘的底面部(31)、第I侧面部(32)和第2侧面部(33), 在所述安装脚中,所述第I侧面部的所述缘的上侧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的所述缘的上侧以所述第I侧面部(32)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33)在相比于所述机体部的水平截面上的切线方向更接近径向的朝向上延伸的方式,被接合于所述外壳, 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脚通过由所述底部、所述第I侧面部的所述缘的下侧、所述第2侧面部的所述缘的下侧以及所述底面部的所述缘围起的开ロ部(50),形成从所述底面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第I空间(Spl)延续到隔着所述开ロ部位于所述第I空间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Sp2)的流通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安装脚为3个以上, 3个以上的所述安装脚的所述第I侧面部的所述缘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的所述缘分别具有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垂边, 3个以上的所述安装脚被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周围,所述第I侧面部的所述垂边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的所述垂边分别焊接在所述机体部的侧面,而与所述外壳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分别具有设置在相比于所述机体部的外周更靠近所述中心轴侧的托架部(32η、33η), 所述托架部的上边(32bn、33bn)被焊接于所述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安装脚中,通过折弯一片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底面部、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流通构造周围的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脚上均匀形成的涂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安装脚中,通过折弯一片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底面部、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 所述第I侧面部以及所述第2侧面部分别具有在相比于所述机体部的外周更靠近所述中心轴侧设置的托架部(32η、33η), 所述托架部的上边(32bn、33bn)被焊接于所述底部,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流通构造周围的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脚上均匀形成的涂膜。
专利摘要一种压缩机,其具有可以向安装脚和安装脚周边的外壳部分均匀喷涂的构造。在安装脚(30)中,第1侧面部(32)的上侧后缘(32bx)以及第2侧面部(33)的上侧后缘(33bx)以第1侧面部(32)及第2侧面部(33)在相比于底壁部件(23)的圆筒部(23a)的水平截面的切线方向更接近径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与圆筒部(23a)接合。底壁部件(23)和安装脚(30)通过由底部(23b)、第1侧面部(32)的下侧后缘(32by)、第2侧面部(33)的下侧后缘(33by)及底面部(31)的后缘(31b)围起来的开口部(50),形成从底面部(31)和底部(32b)之间的第1空间(Sp1)隔着开口部(50)延续到在第1空间(Sp1)的相反侧的第2空间(Sp2)的流通构造。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2811270SQ2012203797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中村壮一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