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臂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838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臂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起重机伸缩臂有关。
背景技术
图1为已有的起重机伸缩臂油缸内部结构图,序1为活塞杆杆头,序2为无杆腔油管,序3为活塞杆杆筒,序4为活塞杆杆尾,序5为缸体。活塞杆是由序1杆头与序2无杆腔油管先组焊的芯管组件、杆筒、杆尾等零件组焊、加工而成。无杆腔直接通过油管过油,而有杆腔需通过杆筒内腔和其上的通油孔过油。无杆腔过油管采用精轧油管,内壁光滑且面积比杆筒小很多,其清洁度很容易保证;有杆腔采用活塞杆内腔过油,其内壁面积远远大于油管的内壁面积,但其内腔中有很多死角,清洁度难以彻底保证;活塞杆的加工工艺大致为铆焊、车削、珩磨、电镀、抛光。珩磨时产生大量的污物,易进入内腔附着在活塞杆内壁上;外圆电镀时,因电镀液呈酸性,容易浸入活塞杆内腔,引起内壁表面锈蚀;进入内腔的污物及内腔锈蚀均不容易清除干净,清洁度更难以保证,给液压系统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杆筒内清洁度容易保证,活塞杆筒表面不易拉伤的伸缩臂油缸。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伸缩臂油缸,缸体7内由活塞分隔成无杆腔8和有杆腔9,杆筒5的两端分别与杆头1和杆尾4连接,杆头1和杆尾4与位于杆筒内的无杆腔油管2、有杆腔油管 3连接,有杆腔油管经杆筒上的通道通有杆腔,无杆腔油管经杆尾上的通道通无杆腔。杆筒5与活塞之间有隔套6,有杆腔油管经隔套6上的通道通有杆腔。图2为创新改进后起重机伸缩臂油缸内部结构图,活塞杆内腔增加有杆腔油管3, 液压油直接通过杆头1、油管3、杆尾4以及隔套6的通道到达有杆腔,避免了液压油通过杆筒内腔过油的不利因素。活塞杆通过两腔精轧油管分别过油,其清洁度很容易保证,工艺也较原有结构简单、实用。首先将杆头1与无杆腔油管2、有杆腔油管3、杆尾4组焊成杆芯组件,再与杆筒5组焊成活塞杆。在杆头与杆尾过油孔口处均设计有工艺螺堵,能有效的预防活塞杆在铆焊、车削、珩磨、电镀、抛光等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大量污物、杂质以及酸性液体进入油管,并且易清除干净,产品的清洁度得到大幅提高;工序安排也更合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约了产品成本。此外两腔液压油分别用精轧油管间隔开来,避免了杆筒内压引起的活塞杆筒伸出油缸部分尺寸变大,导向套密封以外尺寸涨大导致活塞杆表面拉伤。


图1为已有的伸缩臂油缸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杆筒5两端分别与杆头1,杆尾4连接,无杆腔油管2,有杆腔油管3位于杆筒5内与杆头,杆尾连接,活塞固连于杆尾4上,与杆筒5之间有隔套6。有杆腔油管3经隔套6上的通道与有杆腔连通。无杆腔油管2经杆尾上的通道与无杆腔连通。杆筒5与油缸之间有导向套。
权利要求1.伸缩臂油缸,其特征在于缸体(7)内由活塞分隔成无杆腔(8)和有杆腔(9),杆筒(5) 的两端分别与杆头(1)和杆尾(4)连接,杆头(1)和杆尾(4)与位于杆筒内的无杆腔油管 (2)、有杆腔油管(3)连接,有杆腔油管经杆筒上的通道通有杆腔,无杆腔油管经杆尾上的通道通无杆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臂油缸,其特征在于杆筒(5)与活塞之间有隔套(6),有杆腔油管经隔套(6)上的通道通有杆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伸缩臂油缸,解决已有伸缩臂油缸杆筒内清洁度不易保证,杆筒容易拉伤的问题。缸体(7)内由活塞分隔成无杆腔(8)和有杆腔(9),杆筒(5)的两端分别与杆头(1)和杆尾(4)连接,杆头(1)和杆尾(4)与位于杆筒内的无杆腔油管(2)、有杆腔油管(3)连接。有杆腔油管经杆筒上的通道通有杆腔,无杆腔油管经杆尾上的通道通无杆腔。
文档编号F15B15/16GK202203212SQ2011202755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兰万春, 刘玉英, 谢德勇 申请人:成都成缸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