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28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该液压卷管系统包括卷管马达、卷管泵、换向阀以及溢流阀,还包括蓄能器、比例溢流阀、补油单向阀和背压溢流阀,蓄能器与卷管马达的A口连通,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卷管马达的A口、B口连通,背压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回油油路上,补油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卷管马达的B口连通,进油口与背压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卷管系统,设置有比例溢流阀和背压溢流阀,通过对换向阀和比例溢流阀的控制,实现了卷管压力随下放深度增加而成比例变化,使胶管受力更为合理,可以大大提高了胶管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连续墙抓斗、扩孔钻机等深基础桩工机械,都需要通过卷管器输送两根胶管和工作装置同时深入地下进行施工作业。卷管器有弹簧卷管器和液压卷管器两种,由于弹簧卷管器受到弹簧限制,机械的挖掘深度或者扩孔深度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使用液压卷管器越来越多。液压卷管器的控制形式主要为开式卷管控制系统,其原理是在提升过程中,用液压泵的动力驱动卷管马达向上将胶管绷紧提升;下放过程中,胶管被斗体拽紧向下,原来的驱动马达此时工况成为泵的工况,为保证胶管为绷紧状态,一般在马达油路添加背压溢流阀保证有足够的背压。这样就造成了整个胶管下放过程中,背压溢流阀一致处于溢流状态,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会导致整个液压系统温升过大,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压卷管系统及工程机械,以保证胶管的随动性能并减少能源浪费、避免温升过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卷管系统,包括卷管马达、卷管泵、用于控制所述卷管泵向卷管马达供油的换向阀以及旁接在卷管泵至换向阀之间油路上的溢流阀,还包括蓄能器、比例溢流阀、补油单向阀和背压溢流阀,所述蓄能器与所述卷管马达的A 口连通,所述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卷管马达的A 口、B 口连通,所述背压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换向阀的回油油路上,所述补油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卷管马达的B 口连通,所述补油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背压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当所述卷管马达逆时针旋转时,所述换向阀的油口关闭,当所述卷管马达顺时针旋转时,所述换向阀接通所述卷管泵与卷管马达的A 口以及接通所述卷管马达的B 口与油箱。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卷管马达的A 口与所述换向阀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为二位四通电磁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卷管马达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并联,每个卷管马达对应设置有补油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卷管泵的出油口处设置有滤油器。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溢流阀的先导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溢流阀与所述卷管泵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背压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
[001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0014]进一步的,所述工程机械为连续墙抓斗或扩孔钻机。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设置有比例溢流阀和背压溢流阀,通过对换向阀和比例溢流阀的控制,实现了卷管压力随下放深度增加而成比例变化,使胶管受力更为合理,可以大大提高了胶管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设置有蓄能器,可以吸收系统压力冲击和多余能量后重复利用,不仅可以很好的节能,还能避免温升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卷管泵,2-滤油器,3-换向阀,4-压力传感器,5-蓄能器,6_卷管马达,7_补油单向阀,8-比例溢流阀,9-溢流阀,10-背压溢流阀,1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图1即为本实施例所述液压卷管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如图中所示,该液压卷管器包括两个并联的卷管马达6、一个卷管泵1、一个用于控制卷管泵I向卷管马达6供油的换向阀3以及一个溢流阀9,还包括蓄能器5、比例溢流阀8、滤油器2、压力传感器4、两个补油单向阀7和一个背压溢流阀10。
[0022]该换向阀3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其P 口与卷管泵I的出油口连通,A 口和B口分别与卷管马达6的A 口、B 口连通,T 口接回油箱,背压溢流阀10就设置在换向阀3的T 口至油箱的回油油路上,即背压溢流阀10的进油口与换向阀3的T 口连通,背压溢流阀10的出油口接回油箱。该蓄能器5与卷管马达6的A 口连通,该比例溢流阀8的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卷管马达6的A 口、B 口连通,两个补油单向阀7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个卷管马达6的B 口连通,进油口同时与背压溢流阀10的出油口连通。该滤油器2设置在卷管泵I的出油口处,该溢流阀9的进油口与滤油器2的出油口及换向阀3的P 口连通,该溢流阀9的出油口与背压溢流阀10的进油口连通,在该溢流阀9的先导油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11。该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换向阀3的A 口至卷管马达6的A 口之间的油路上。
[0023]当卷管马达6逆时针旋转时,即下放过程中,换向阀3不得电,使换向阀3的油口关闭,溢流阀9上的电磁阀11不得电,使卷管泵I卸荷,此时卷管马达6处于泵工况,从背压溢流阀10及补油单向阀7吸油,液压油经卷管马达6进入蓄能器5存储起来;当卷管马达6顺时针旋转时,即提升过程中,换向阀3得电,是换向阀3的A 口和P 口连通,B 口和T口连通,溢流阀9上的电磁阀11得电,使溢流阀9关闭,此时液压油经由卷管马达6或比例溢流阀8、背压阀流回油箱。
[0024]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的蓄能器5在适当的充气压力下,下放过程中吸收卷管马达6所排出的压力油,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蓄能器5中的油液逐渐增多,压力也逐步升高,以保证胶管有足够的绷紧力。在提升过程中,蓄能器5释放出其下放过程中所蓄积的压力油,其压力值随着深度较小而较小,保证胶管不受太大的拉力。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还设置有卷管泵1、比例溢流阀8以及压力传感器4等。假如检测到卷管的提升力不足时,卷管泵I起压供油,保证卷管顺利提起。另假如检测到卷管提升力太大时,调节比例溢流阀8压力,以保证提升力合理,不导致胶管损坏。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既保证了胶管良好的随动性能,而且还能利用蓄能器5吸收系统压力冲击和多余能量后重复利用,不仅可以很好的节能,还能避免温升过高。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溢流阀可以旁接在卷管泵至换向阀之间油路上,该电磁阀也可以与溢流阀串联。
[0026]除了上述液压卷管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液压卷管系统的工程机械,尤其是连续墙抓斗或扩孔钻机,该连续墙抓斗和扩孔钻机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卷管系统,包括卷管马达(6)、卷管泵(I )、用于控制所述卷管泵(I)向卷管马达(6)供油的换向阀(3)以及旁接在卷管泵(I)至换向阀(3)之间油路上的溢流阀(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5)、比例溢流阀(8)、补油单向阀(7)和背压溢流阀(10),所述蓄能器(5)与所述卷管马达(6)的A 口连通,所述比例溢流阀(8)的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卷管马达(6)的A 口、B 口连通,所述背压溢流阀(10)设置在所述换向阀(3)的回油油路上,所述补油单向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卷管马达(6)的B 口连通,所述补油单向阀(7)的进油口与所述背压溢流阀(10)的进油口连通;当所述卷管马达(6)逆时针旋转时,所述换向阀(3)的油口关闭,当所述卷管马达(6)顺时针旋转时,所述换向阀(3)接通所述卷管泵(I)与卷管马达(6)的A 口以及接通所述卷管马达(6)的B 口与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管马达(6)的A口与所述换向阀(3 )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3)为二位四通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管马达(6)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并联,每个卷管马达(6)对应设置有补油单向阀(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管泵(I)的出油口处设置有滤油器(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阀(9)的先导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阀(9)与所述卷管泵(I)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9)的出油口与所述背压溢流阀(10)的进油口连通。
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卷管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连续墙抓斗或扩孔钻机。
【文档编号】F15B13/02GK203548375SQ20132061452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余晓军, 杨东升, 龙飚 申请人: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