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876发布日期:2018-07-07 22:1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噪声,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困扰。而对于空压机而言,风冷式冷却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普通的风机噪音和能耗都很大,而且因为体积较大,从而提高了整机的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第二导风罩、第三导风罩、离心风机、支撑架、出风网板、冷却器和钣金件,所述第一导风罩一侧设有第二导风罩,所述冷却器位于第一导风罩与第二导风罩之间,所述冷却器与钣金件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通过支撑架垂直放置,所述第二导风罩上方设有出风网板,所述第一导风罩一侧设有第三导风罩,所述第三导风罩一侧设有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与支撑架通过螺纹紧固件紧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风罩与冷却器之间的夹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罩靠近冷却器一端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导风罩外侧一面与第一导风罩纵向夹角1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风罩一侧留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静音型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三导风罩与冷却器之间的夹角为°,可以使第三导风罩把冷风导入并与冷却器完全接触,带走热量,通过设置的第二导风罩将热风导出并向上经过出风网板排除,形成气压从而促使设备中的空气流动,带动整机循环散热,通过设置的第二导风罩靠近冷却器一端为水平面,之后形成°角将热空气向上排出,避免了热空气受阻增大排出风压,从而影响冷却器散热,通过设置的第三导风罩左侧预留足够区域为空压机的油路系统让出安装空间,从而保证空压机油的进出流量,有良好的散热效率,确保机器良好运行,本实用新型从原来的倒挂安装,改为现有的侧支撑安装并替换为静音型离心分机,离心风机能耗是原有风机的一半,风压大,体积小,因此可以把第三导风罩缩小为原导风罩的一般,并降低整机钣金件的支撑厚度,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导风罩;2、第二导风罩;3、第三导风罩;4、离心风机;5、支撑架;6、出风网板;7、冷却器;8、钣金件;9、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1、第二导风罩2、第三导风罩3、离心风机4、支撑架5、出风网板6、冷却器7和钣金件8,所述第一导风罩1一侧设有第二导风罩2,所述冷却器7位于第一导风罩1与第二导风罩2之间,所述冷却器7与钣金件8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7通过支撑架5垂直放置,所述第二导风罩2上方设有出风网板6,所述第一导风罩1一侧设有第三导风罩3,所述第三导风罩3一侧设有离心风机4。

其中,所述冷却器7与支撑架5通过螺纹紧固件9紧锁。

其中,所述第三导风罩3与冷却器7之间的夹角为30°。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罩2靠近冷却器7一端为水平面,所述第二导风罩2外侧一面与第一导风罩1纵向夹角120°。

其中,所述第三导风罩3一侧留有空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静音型冷却装置,工作时,通过设置的第三导风罩3与冷却器7之间的夹角为30°,可以使第三导风罩3把冷风导入并与冷却器7完全接触,带走热量,通过设置的第二导风罩2将热风导出并向上经过出风网板6排除,形成气压从而促使设备中的空气流动,带动整机循环散热,通过设置的第二导风罩2靠近冷却器7一端为水平面,之后形成120°角将热空气向上排出,避免了热空气受阻增大排出风压,从而影响冷却器7散热,通过设置的第三导风罩3左侧预留足够区域为空压机的油路系统让出安装空间,从而保证空压机油的进出流量,有良好的散热效率,确保机器良好运行,本实用新型从原来的倒挂安装,改为现有的侧支撑安装并替换为静音型离心分机,离心风机能耗是原有风机的一半,风压大,体积小,因此可以把第三导风罩3缩小为原导风罩的一般,并降低整机钣金件8的支撑厚度,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