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液压油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856发布日期:2018-09-18 20:3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车架液压油路。



背景技术:

挖掘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在生产和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挖掘机的行走、回转及挖掘动作均有液压油路驱动,而传统的挖掘机的制动齿轮泵油路及主泵油路流量分配不合理,造成作业效率低、平地及修整斜坡时动作不协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路中各部件布置合理的车架液压油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车架液压油路,包括上车架液压油路和下车架液压油路,上车架液压油路包括吸油过滤器、均设置在上车架上的油箱、多路阀、高速换挡阀、低速换挡阀、中央回转接头、行走换向阀、双路制动阀、前隔膜式蓄能器、后隔膜式蓄能器、液压转向器、驻车控制器、双单向阀、先导油源阀、主泵、集油块、充液阀、左右过桥板、推土阀,油箱与吸油过滤器连接,吸油过滤器分别与制动齿轮泵、主泵连接,制动齿轮泵与充液阀连接,充液阀与双单向阀连接,双向单向阀分别与前隔膜式蓄能器、后隔膜式蓄能器、驻车制动器控制阀连接,前隔膜式蓄能器、后隔膜式蓄能器均与双路制动阀连接,主泵分别与液压转向器、先导油源阀连接,先导油源阀分别与高速换挡阀、低速换挡阀、平衡油缸阀、集油块连接,集油块与左右过桥板连接,左右过桥板分别与行走换向阀、推土阀、回转梭阀连接,多路阀分别与左右过桥板、行走换向阀、推土阀、回转梭阀、主泵连接,中央回转接头分别与双路制动阀、驻车制动器控制阀、高速换挡阀、低速换挡阀、平衡油缸阀、液压转向阀、多路阀连接;下车架液压油路包括均设置在下车架上的行走马达、驻车制动器、高速换挡油缸、低速换挡油缸、前桥行车制动器、后桥行车制动器、双向液压锁、平衡油缸锁、液压转向油缸,中央回转接头分别与液压转向油缸、双向液压锁、高速换挡油缸、低速换挡油缸、平衡油缸锁、行走马达、驻车制动器、前桥行车制动器、后桥行车制动器连接。

作为优选,其中双路制动阀通过两路油管与中央回转接头连接。

作为优选,上车架液压油路还包括回转梭阀、先导手柄,左右过桥板与先导手柄连接,先导手柄与回转梭阀连接,回转梭阀与多路阀连接。回转梭阀的作用是取先导压力信号给回转马达解锁,即解除制动。

作为优选,下车架液压油路还包括平衡油缸,平衡油缸所与平衡油缸连接。

作为优选,下车架液压油路还包括推土油缸,双向液压锁与推土油缸连接。

作为优选,行走马达、高速换挡油缸、低速换挡油缸、驻车制动器均位于下车架中部。

作为优选,前桥行车制动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轮上,后桥行车制动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后轮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可有效的解决制动齿轮泵油路及主泵油路流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设置有双单向阀,对该路的有关可起到缓慢进油和回油,实现缓冲目的,达到减振效果,提高作业效率,平地及修整斜坡动作较为协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车架油路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架油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件连接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吸油过滤器、2—回油过滤器、3—多路阀、4—高速换挡阀、5—回转马达、6—中央回转接头、7—行走换向阀、8—回转梭阀、9—双路制动阀、10—前隔膜式蓄能器、11—液压转向器、12—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3—夹具脚踏阀、14—双单向阀、15—先导油源阀、16—主泵、17—制动齿轮泵、18—背压阀、19—集油块、20—充液阀、21—行走马达、22—驻车制动器、23—变速箱、24—高速换挡油缸、25—前桥行车制动器、26—后桥行车制动器、27—双向液压锁、28—平衡油缸锁、29—上车架、30—下车架、31—油箱、32—前轮、33—后轮、34—油管、35—低速换挡阀、36—后隔膜式蓄能器、37—低速换挡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车架液压油路,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车架液压油路和下车架液压油路。

上车架液压油路包括吸油过滤器1、回油过滤器2、均设置在上车架29上的油箱31、多路阀3、高速换挡阀4、低速换挡阀35、回转马达5、中央回转接头66、行走换向阀7、回转梭阀8、双路制动阀9、前隔膜式蓄能器10、后隔膜式蓄能10、液压转向器11、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2、夹具脚踏阀13、双单向阀14、先导油源阀15、主泵16、制动齿轮泵17、背压阀18、集油块19、充液阀20、先导手柄、左右过桥板、加速控制阀、加速泵。

油箱31与吸油过滤器1通过油管34连接,吸油过滤器1上设有两路油管34,其中一路油管34与制动齿轮泵17连接、另一路油管34与主泵16连接。制动齿轮泵17与充液阀20通过油管34连接,充液阀20与双单向阀14连接,双向单向阀上设有三路油管34,第一路油管34与前隔膜式蓄能器10连接,第二路油管34与后隔膜式蓄能器36连接,第三路油管34与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2连接。前隔膜式蓄能器10、后隔膜式蓄能器36均与双路制动阀9通过油管34连接。

主泵16为柱塞泵,主泵16上设有四路油管34,第一路油管34和第二路油管34与多路阀3连接,第三路油管34与液压转向器11连接,第四路油管34与先导油源阀15连接。先导油源阀15上设有五路油管34,第一路油管34与高速换挡阀4连接,第二路油管34与低速换挡阀35连接,第三路油管34与平衡油缸阀连接,第四路油管34与集油块19连接,第五路油管34与加速控制阀连接,加速控制阀与加速泵连接。集油块19与左右过桥板通过油管34连接,左右过桥板上设有两路油管34,其中一路油管34与行走换向阀7连接,另一路油管34与先导手柄连接,先导手柄上设有四路油管34,第一路油管34直接与多路阀3连接,第二路油管34与回转梭阀8连接,第三路油管34与推土阀连接,第四路油管34与行走换向阀7连接,多路阀3均通过油管34分别与回转梭阀8、推土阀、行走换向阀7连接,多路阀3与背压阀18、动臂、斗杆、挖斗等油路连接。

中央回转接头6均通过油管34分别与双路制动阀9、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2、高速换挡阀4、低速换挡阀35、平衡油缸阀、液压转向阀、多路阀3连接,其中双路制动阀9通过两路油管34与中央回转接头6连接。

设置背压阀18,控制油在油管34上的流动,起切断和节流作用,调节方便。

油箱31设置在上车架29左前部,吸油过滤器

先导油源阀15位于油箱31前方,主泵16位于先导油源阀15前方,高速换挡阀4、低速换挡阀35位于油箱31下方,回转马达5位于油箱31后方,中央回转接头6位于回转马达5右后方,多路阀3位于油箱31后方,回转梭阀8位于中央回转接头6右前方,行走换向阀7位于回转梭阀8后方,双路制动阀9位于行走换向阀7右方,液压转向器11位于双路制动阀9右方,夹具脚踏阀13位于液压转向器11右方,双单向阀14位于夹具脚踏阀13右前方,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2位于双单向阀14前方,前隔膜式蓄能器10、后隔膜式蓄能器36位于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2左前方,充液阀20位于前隔膜式蓄能器10、后隔膜式蓄能器36右前方,集油块19位于隔膜式蓄能器10前方,背压阀18位于集油块19左前方,制动齿轮泵17位于背压阀18左前方。

上述各部件的布置位置明了方便,可节省布置时间。

下车架液压油路包括均设置在下车架30上的行走马达21、驻车制动器22、变速箱23、高速换挡油缸24、低速换挡油缸37、前桥行车制动器25、后桥行车制动器26、双向液压锁27、平衡油缸锁28、平衡油缸、推土油缸、液压转向油缸,中央回转接头6分别与液压转向油缸、双向液压锁27、高速换挡油缸24、低速换挡油缸37、平衡油缸锁28、行走马达21、驻车制动器22、前桥行车制动器25、后桥行车制动器26连接。平衡油缸所与平衡油缸连接。双向液压锁27与推土油缸连接。行走马达21与变速箱23连接。

行走马达21、高速换挡油缸24、低速换挡油缸37、变速箱23、驻车制动器22均位于下车架30中部。前桥行车制动器2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轮32上,后桥行车制动器2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后轮33上。平衡油缸锁28和平衡油缸均设置在下车架30后部中间位置,双向液压锁27和推土油缸均设置在下车架30前部中间位置。上述布置位置,可将下车架30的重心平衡在下车架30中部,提高下车架30的平衡性。双向液压锁27的设置可起到保压和锁定推土油缸位置的作用,使推土油缸不会因为其它原因自动滑出造成事故,可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