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591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备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空调设备等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通常具备两个压缩机构部,但已知有为了将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喷出量增加而具备三个以上的压缩机构部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
[0003]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在旋转轴的轴向上配置有三个压缩机构部,旋转轴被位于这三个压缩机构部的两侧的一对轴承(主轴承、副轴承)支承。
[0004]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为了抑制旋转轴的挠曲而将旋转轴在轴心方向上分割,在压缩机构部间设置轴承,能够使分割的旋转轴同步旋转。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9430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 — 122400号公报发明概要
[000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由于将旋转轴用配置在三个压缩机构部的两侧的两个轴承支承,所以轴承间距离变大,容易因压缩反作用力或旋转不平衡而在旋转轴上发生较大的挠曲,压缩性能及可靠性下降。
[0011]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需要用来使分割的旋转轴同步旋转的机构,该机构构造较复杂并且零件件数较多,所以成本上升。进而,在组装时难以将各压缩机构部的全部的轴心高精度地对位,压缩性能及可靠性容易按照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而发生差异。

【发明内容】

[0012]
[001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三个以上压缩机构部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中、能够抑制旋转轴的挠曲并且能够使支承旋转轴的机构简单化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备该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技术方案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密闭箱内收容有可绕轴心旋转的旋转轴、连结在该旋转轴的一端侧的电动机部、和连结在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侧的压缩机构体的压缩机主体;上述压缩机构体具有:以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三个压缩机构部、分别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各分隔板、和在沿着上述旋转轴的轴向的上述压缩机构体的两端侧支承上述旋转轴的主轴承及副轴承;上述压缩机构部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缸室的缸、设在上述旋转轴上并配置在上述缸室内的偏心部、与该偏心部嵌合并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在上述缸室内偏心旋转的辊、和将上述缸室内一分为二的叶片;上述各分隔板中的至少一个分隔板构成支承上述旋转轴的分隔板轴承。
[0016]此外,技术方案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连接在上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上;膨胀装置,连接在上述冷凝器上;蒸发器,连接在上述膨胀装置与上述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之间。
[0017]由此,在具有三个以上压缩机构部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中,能够抑制旋转轴的挠曲,并且能够使支承旋转轴的机构简单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包括用截面表示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内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2是将构成分隔板轴承的分隔板分割表示的平面图。
[0020]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用截面表示的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内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0021]图4是表示压缩机构体的组装次序的剖视图。
[0022]图5是表示压缩机构体的组装次序的剖视图。
[0023]图6是表示压缩机构体的组装次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5](第I实施方式)
[0026]基于图1及图2对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冷冻循环装置1,该冷冻循环装置I具有: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4、连接在压缩机主体2的喷出侧的冷凝器5、连接在冷凝器5上的膨胀装置6、和连接在膨胀装置6与蓄能器3之间的蒸发器7。该气缸旋转式压缩机4具有压缩机主体2和设置在该压缩机主体2的横侧的蓄能器3。作为动作流体的制冷剂在该冷冻循环装置I内循环,反复进行从制冷剂的散热、向制冷剂的吸热。
[0027]压缩机主体2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密闭箱8,在密闭箱8内,收容有具有上下方向的轴心且能够绕轴心旋转的旋转轴9、连结在该旋转轴9的一端侧(上端侧)的电动机部10、和连结在旋转轴9的另一端侧(下端侧)的压缩机构体11。
[0028]蓄能器3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密闭箱12,在该密闭箱12内将在冷冻循环装置I内循环的制冷剂中包含的液体制冷剂分离,仅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三根吸入管(第I吸入管13、第2吸入管14、第3吸入管15)向压缩机构体11供给。这些第I?第3吸入管13、14、15将蓄能器3的底部贯通而设置,一端在蓄能器3内的上方位置开口,另一端将密闭箱8的侧面贯通而连接在压缩机构体11上。
[0029]冷凝器5将从压缩机主体2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并使其成为液体制冷剂。
[0030]膨胀装置6将由冷凝器5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减压。
[0031]蒸发器7使由膨胀装置6减压后的液体制冷剂蒸发。
[0032]旋转轴9具有上下方向的轴心,被主轴承16、副轴承17和后述的分隔板轴承支承,可绕轴心旋转地设置。在旋转轴9上的基于主轴承16和副轴承17的支承部位之间的部分(中间的部分)处,设有后述的三个偏心部。
[0033]电动机部10具有固定在旋转轴9上并与旋转轴9 一体地旋转的转子18、和固定在密闭箱8的内侧并配置在将转子18包围的位置的定子19。在转子18上设有永久磁铁(未图示),在定子19上卷绕着通电用的线圈(未图示)。
[0034]压缩机构体11具有在旋转轴9的轴向上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三个压缩机构部(第I压缩机构部20、第2压缩机构部21、第3压缩机构部22)、分别配置在该三个压缩机构部的相邻的两个压缩机构部之间并将相邻的压缩机构部之间分隔的两个(各)分隔板23、24(配置在第I压缩机构部20与第2压缩机构部21之间的第I分隔板23、配置在第2压缩机构部21与第3压缩机构部22之间的第2分隔板24)、以及在沿着旋转轴9的轴向的压缩机构体11的两端侧支承旋转轴9的上述主轴承16和副轴承17。
[0035]第I压缩机构部20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第I缸室25的第I缸26,第I缸室25的上方端面被主轴承16封闭,第I缸室25的下方端面被第I分隔板23封闭。
[0036]一体地形成在旋转轴9上的第I偏心部27位于第I缸室25内,第I辊28嵌合在该第I偏心部27上。
[0037]第I辊28配置为,在旋转轴9的旋转时一边使其外周面与第I缸26的内周面线接触一边在第I缸室25内偏心旋转。在第I缸26中,设有能够往复移动、通过使前端部抵接在第I辊28的外周面上而将第I缸室25内沿着第I辊28的旋转方向二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这样两个空间的第I叶片(blade) 29。
[0038]在第I缸室25上连接着第I吸入管13。在主轴承16上,形成有将在第I缸室25内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I缸室25内向密闭箱8内的空间喷出的第I喷出孔30。
[0039]第2压缩机构部21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第2缸室31的第2缸32,第2缸室31的上方端面被第I分隔板23封闭,第2缸室31的下方端面被第2分隔板24封闭。
[0040]一体地形成在旋转轴9上的第2偏心部33位于第2缸室31内,第2辊34嵌合在该第2偏心部33。
[0041]第2辊34配置为,在旋转轴9的旋转时一边使其外周面与第2缸32的内周面线接触一边在第2缸室31内偏心旋转。在第2缸32中,设有能够往复移动、通过使前端部抵接在第2辊34的外周面上而将第2缸室31内沿着第2辊34的旋转方向二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这样两个空间的第2叶片35。
[0042]在第2缸室31上连接着第2吸入管14。在第I分隔板23上,形成有将在第2缸室31内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2缸室31内向密闭箱8内的空间喷出的第2喷出孔36。
[0043]第3压缩机构部22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第3缸室37的第3缸38,第3缸室37的上方端面被第2分隔板24封闭,第3缸室37的下方端面被副轴承17封闭。
[0044]一体地形成在旋转轴9上的第3偏心部39位于第3缸室37内,第3辊40嵌合在该第3偏心部39。
[0045]第3辊40配置为,在旋转轴9的旋转时一边使其外周面与第3缸38的内周面线接触一边在第3缸室37内偏心旋转。在第3缸38中,设有能够往复移动、通过使前端部抵接在第3辊40的外周面上而将第3缸室37内沿着第3辊40的旋转方向二分为吸入室和压缩室这样两个空间的第3叶片41。
[0046]在第3缸室37上连接着第3吸入管15。副轴承17上,形成有将在第3缸室37内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3缸室37内向密闭箱8内的空间喷出的第3喷出孔
42ο
[0047]形成在旋转轴9上的三个偏心部(第I偏心部27、第2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