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油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4811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3]上述内部流路23e的入口侧是直径比上述活塞24的外径大的大直径部23el,上述内部流路23e的出口侧形成为直径比上述活塞24的外径略大的小直径部23e2。上述第二流路出口 23c形成于与上述大直径部23el连通的位置,另外上述活塞24在上述小直径部23e2内滑动而往复运动。另外,以将上述活塞24与上述内部路径23e之间密封的方式设置有O型环27。
[0064]接着,说明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动作。在该动作的说明中,说明供油式压缩机I进行通常运转和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的例子。
[0065]压缩机的通常运转时,上述排气配管20中的上述电磁阀21是关闭的,所以上述流路入口 23a成为大气压力,上述活塞24成为被上述弹簧25推向上述流路入口 23a侧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
[0066]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减少,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上限压力Pl时,进行上述自动停止控制。在该自动停止控制中,使上述电动机4停止,使压缩机主体3也停止。同时上述电磁阀21打开,压缩空气从上述分油器16出口侧流入急速排气阀22的流路入口 23a,该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24的端面,抵抗上述弹簧25将活塞24推向上述第一流路出口 23b侧。由该压缩空气推压活塞24的力变得大于由弹簧25推压的力时,活塞24向第一流路出口 23b侧移动(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小径孔口 24a和上述大径孔口 23d两者向大气侧大量排出,上述油箱15内的压力急速降低。
[0067]然后,因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降低,由压缩空气推压活塞24的力也逐渐降低,而变得小于由上述弹簧25推压的力时,上述活塞24因该弹力而向流路入口 23a侧移动(图2所示的状态)。成为图2的状态时,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仅从上述小径孔口24a向大气侧排出,所以排气量减小,上述油箱15内的压力缓慢降低。
[0068]用图4说明该动作。图4是说明压缩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的特性的线图。在该图4中,横轴是经过时间,纵轴是分油器16的内部压力。
[0069]另外,纵轴上的Pl是用户侧的空气压力的上限值(上限压力),是用户侧的空气压力达到该上限压力Pl时压缩机I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或无负载运转控制的压力。上述纵轴上的P2是因使油箱15内的压力急速降低而发生起泡的压力(起泡发生压力),P3是在压缩机I再起动时不会引起起动迟滞的可再起动压力,P4是切换为仅使用流路截面积小的小流路(小径孔口)的小排气流量的压力(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
[0070]另外,线图中的实线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特性,虚线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仅具有小径孔口的压缩机中的分油器内部压力特性。而且,图4的横轴上的Tl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的分油器内部压力从上限压力Pl降低至大气压(P = O)所需的时间。另外,T2是本实施例中的从上限压力Pl降低至上述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所需的时间,T3是从上述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降低至大气压(P = O)所需的时间。
[0071 ]压缩机I起动时,首先进行通常运转,在该通常运转中,用户侧的使用空气量减少,用上述压力传感器19检测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上限压力Pl时,转移至使电动机4停止、使压缩机主体3也停止的自动停止控制运转。转移至该自动停止控制时,上述电磁阀21打开,压缩空气从上述分油器16出口侧流入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流路入口 23a,上述活塞24向第一流路出口23b侧移动(图3所示的状态)。由此,上述分油器16和上述油箱15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上述小径孔口24a和上述大径孔口23d两者向大气侧大量排出,所以上述分油器16的内部压力P如实线A的Al所示急速降低(油箱15内的压力也同样降低)。
[0072]然后,在上述分油器的内部压力P比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低,并且降低至比上述起泡发生压力P2高的规定压力(小排气流量切换压力P4)时,上述活塞24因弹簧25而向流路入口23a侧移动(图2所示的状态),因为上述压缩空气仅从上述小径孔口 24a向大气侧排出,所以排气量减小,上述分油器16内的压力如实线A的A2所示,缓慢地降低。从而,能够防止发生起泡。
[0073]另外,本实施例中,因为使用上述大径孔口23d和小径孔口 24a两者大量排出压缩空气直到上述分油器16侧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其结果是,能够缩短直到下一次再起动的限制时间,对于用户侧的负载变动,能够更迅速地供给压缩空气。
[0074]进而,通过设定直到下一次再起动的限制时间以使得上述分油器16侧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或者构成为检测分油器16侧的压力而在其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之后再起动,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总是正常地起动。
[0075]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排气路径设置的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例如上述小径孔口 24a)发生异物引起的闭塞(堵塞)的情况下,因为流路截面积较大的部分(例如大径孔口 23d)通常不会发生异物引起的闭塞,所以能够从该流路截面积较大的部分在短时间内排出压缩空气,直到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正常地起动。
[0076]为了实现以上说明的动作,本实施例中,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设定设置于上述急速排气阀22的上述弹簧25的强度。即,设定为当分油器内部压力成为可再起动压力P3以下并且成为起泡发生压力P2以上的压力时,上述活塞24克服上述弹簧25的推力如图3所示地向右侧移动并开放,使流路入口 23a与第二流路出口 23c连通。
[0077]再者,上述小径孔口24a(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以形成不会发生上述起泡的压降的斜率的方式形成其孔径(流路截面积)。
[0078]再者,上述实施例中,对从通常运转切换为自动停止控制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具有无负载运转控制功能,进行该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应用本实施例。即,在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仅是在保持使压缩机主体继续运转的状态下进行这一点不同,进行关闭压缩机吸入侧的吸入节流阀、并对大气排出通过分油器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控制是相同的,该控制与上述图4中说明的相同。
[0079]而且,在该无负载运转控制中,也能够通过缩短分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力的时间(压力降低时间),从而使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更快地降低,其结果是,可以获得能够减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的效果。另外,也具有即使在设置于排气配管的流路截面积较小的部分(小径孔口)发生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机主体排出侧的压力迅速降低而进行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效果。进而,能够与上述自动停止控制的情况同样地避免压缩机的无负载运转控制时的起泡。
[0080]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压缩机的容量控制(自动停止控制和无负载运转控制)时,将油分离装置(分油器和油箱等)内的压缩空气向大气侧排出时,从大径孔口或者从大径孔口和小径孔口两者排气直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在上述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并且成为比上述起泡发生压力高的规定压力时,仅从上述小径孔口排气,所以能够抑制起泡的发生并且大幅缩短分油器内部的压缩空气的排气时间(压力降低时间)。结果,能够实现自动停止控制时的直到再起动为止的限制时间的缩短,并且能够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的起动迟滞而正常地起动。
[0081]另外,在无负载运转控制的情况下,因为能够缩短油分离装置内的压力降低时间,所以也可以获得能够减低压力降低过程中的动力的效果。
[0082]进而,即使上述小径孔口中发生异物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上述大径孔口在短时间内排放压缩空气直到成为上述可再起动压力以下,所以能够得到可靠地避免再起动时发生起动迟滞而能够正常地起动的供油式压缩机。
[0083]再者,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排气路径设置有大径孔口和小径孔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使用大小孔口,只要能够使用较大的流路截面积(流通大流量的路径)和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