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263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阀阀杆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知的工程机械,如装载机的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杆身上开有节流 槽和环形平衡槽,由于节流槽为纵向设制,与平衡槽相互隔离,容易产生径向
不平tf力,或称液压卡紧力;阀杆相对于高压油的受力面为直角设制,受力面 较小;阀杆中部的一段,如


图1所示位于A、 B腔的杆身段,在平衡槽之间的杆 径与平衡槽位置的杆径相同,与阀体的接触面大,上述综合因素使得液压阀在 换向过程中操作力较重,容易产生"卡阀"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 液压阀的换向过程中操作力重或"卡阀"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杆身上开有节流槽和环 形平衡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节流槽至少和一道环形平tHt相交,所述的阀 杆中部的至少 一段杆身比其两侧开有平衡槽的杆身缩径h 。
阀杆杆身上开有环形平衡槽面向油槽的端沿制成锥面状。
本实用新型由于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面向油槽的端沿制成锥面状,与高压 油的受力面增加;阀杆的节流槽和环形平衡槽相交而相通,使得阀杆在该部位 的圓周上各处液压力相等,能较好地消除由于液压阀阀杆圓周方向上液压力不
相等而产生的径向不平衡力;阀杆中部的一段杆身比其两侧的杆身缩径,与阀体的摩擦面减小,因而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液压阀的"卡阀"(液压卡紧)问题, 减小液压阀的操作力,可实现小流量控制,提高手控微动操作性能,还能降低 液压阀相应零件的摩损及延长液压阔的使用寿命,工作可靠,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的液压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Gl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G2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示实施例中,液压换向阀主要由定位装置1、阀体2、转斗阀杆3、动 臂阀杆4组成,转斗阀杆3、动臂阀杆4装在阀体2上的阀杆孔内,操纵转斗 阀杆3可实现转斗的上翻、下翻、制动等动作,操纵动臂阀杆4可实现动臂的 上升、下降、浮动、制动等动作。为了使该阀具有良好的微动(调速)性能, 转斗阀杆3、动臂岡杆4杆身上分别设制降低液压卡紧力用的多道环形平衡槽a 和改善樣t调性能用的轴向节流槽(微动槽)d,节流槽d至少开在一道环形平ff 槽a位置,即节流槽d至少和一道环形平tf槽a相交连通,图3所示节流槽d 和两道环形平tf槽a相交连通。阀杆3、 4杆身上开有环形平^^槽面向油腔P 的b处端沿制成锥面状,以增加与高压油的受力面,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阀 杆与阀体的摩擦面,在图l中c处,即B1、 BZ腔和A1、 A2腔的阀杆中部的一 段杆身比其两侧开有平衡槽的杆身缩径h,减少了与阀体的接触面,也即减小 了摩擦力。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转斗阀杆(3)和动臂阀杆(4)杆身上开有节流槽(d)和环形平衡槽(a),其特征在于节流槽(d)至少和一道环形平衡槽(a)相交,阀杆中部至少一段杆身的半径比其两侧开有平衡槽的杆身缩小h。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其特征在于在阀杆杆 身上开有环形平衡槽面向油腔的端沿制成锥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的液压换向阀阀杆,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杆身上开有节流槽和环形平衡槽,在阀杆杆身上开有环形平衡槽面向油槽的端沿制成锥面状。节流槽至少和一道环形平衡槽相交,在阀杆中部的一段杆身比其两侧开有平衡槽的杆身缩径h。本实用新型向油槽的端沿制成锥面状,与高压油的受力面增加;阀杆的节流槽和环形平衡槽相交而相通,能较好地消除由于液压阀阀杆圆周方向上液压力不相等而产生的径向不平衡力,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液压阀的“卡阀”问题,减小液压阀的操作力,可提高手控微动操作性能,还能降低液压阀相应零件的磨损及延长液压阀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K31/44GK201250942SQ20082016242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应世建 申请人:临海多伊尔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