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371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构件,尤其是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
技术背景[0002]当前所用到的摩托车平衡轴发动机的平衡齿一般均采用斜齿轮,为使平衡齿运转平衡及减小噪声,在从动齿轮内套装有从动齿内圈,从动齿内圈与从动齿轮间加装有若干减震胶套,通过铆钉和减震胶套盖板把从动齿内圈、减震胶套固定在从动齿轮上。从动齿轮通过螺母和垫圈安装在平衡轴上,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安装在曲轴上。发动机运转时,曲轴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平衡轴随从动齿轮一起运转。在发动机加速过程中,从动齿轮会受到向内侧的轴向推力,该推力由从动齿轮直接传递到从动齿内圈, 并最终由平衡轴及其上轴承承受;在发动机减速过程中,从动齿轮会受到向外侧的轴向推力,该推力由从动齿轮直接传递到减震套盖板上,并最终由减震套盖板及铆钉承受。在现有技术情况下,从动齿轮组件安装时在螺母与该组件之间的垫圈是锁紧垫圈6,也可能是平垫,无论是哪种垫圈,该垫圈被设置为其内侧端面仅能作用于从动齿轮组件3中的从动齿内圈32(如图1所示),而无论何种情况,该垫圈的内侧端面都不可能作用于从动齿轮组件 3中的从动齿轮31。这种情况下,在发动机减速运行过程中,如从动齿轮31所受向外侧的轴向推力足够大,就可能使减震套盖板33及其铆钉35不能承受,因而可能出现减震套盖板 33变形或铆钉35与其分离脱出,从而使从动齿轮31和/或主动齿轮2损坏的现象。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能有效保证减震套盖板及铆钉受力可控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包括平衡轴、从动齿轮组件及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套装于从动齿轮中的从动齿内圈、设于从动齿轮及从动齿内圈之间的减震胶套以及减震胶套盖板,通过铆钉与减震胶套盖板的铆接, 从动齿内圈和减震胶套一起被弹性地连接在从动齿轮上;主动齿轮由曲轴驱动并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组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平衡轴上,螺母与从动齿组件之间设有垫圈,其第一特征在于,垫圈的内侧端面直接作用于从动齿内圈,同时,该垫圈的内侧端面间隙地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对并可作用于该从动齿轮。[000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平垫。[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特征,垫圈的内侧端面直接作用于从动齿内圈,在从动齿轮受到外向、轴向推力并向外侧轴向移动时,可在减震胶套的作用下进行缓冲而减小运行噪声并使运行更趋平稳。而同时,该垫圈的内侧端面间隙地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对并可作用于该从动齿轮,这样的设置,在保证从动齿轮与从动齿内圈前述弹性地减震的情况下,当从动齿轮所受外向、轴向推力过大并可能导致减震胶套盖板变形或使铆钉脱出时,从动齿轮的外侧端面因向外侧轴向移动后可直接与垫圈接触并将力量通过垫圈最终传递到平衡轴,以保证减震胶套不致或/和铆钉不致从减震胶套盖板上脱出,从而保证运行噪声的降低及平稳运行。[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所用垫圈选用平垫,设计、应用简单、方便,成本上也能得到保证。


[0008]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衡轴及其上连接的从动齿轮组件的局部图。[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3为图2中平衡轴及其上连接的从动齿轮组件的局部图。[0011]图4为图2中从动齿内圈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5为图2中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6为图2中减震胶套盖板的主视图。[0014]图7为图2中垫圈(平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是在不改变现在技术下平衡轴齿轮主要结构的情况下所作的改进,下面仅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描述中涉及的“内”、“外”,及其他方位性词汇,以图2中所标注的为准。[001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包括平衡轴1、从动齿轮组件3及主动齿轮2,主动齿2由曲轴(图中未示出)驱动并与从动齿轮组件3啮合,从动齿组件3通过螺母5固定连接在平衡轴1上,螺母5与从动齿组件3之间设有垫圈(平垫)4。[0017]如图3所示,从动齿轮组件3包括从动齿轮31、套装于从动齿轮31中的从动齿内圈32、设于从动齿轮31及从动齿内圈32之间的减震胶套34以及减震胶套盖板33。如图 6所示,减震胶套盖板33为中心有一盖板中心孔39 (孔的直径为A)的圆环状平板,其上具有6个盖板铆钉孔38,相应地,内圈32沿外周缘与盖板铆钉孔38相对应地设有6个内圈插入凸台323并在每一凸台的中心纵向设有相应的内圈铆钉孔321(如图4所示)。同时,对应地,在从动齿轮31与内圈插入凸台32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6个减震套安装孔312 (如图5所示)。[0018]如图3,从动齿内圈32的外侧靠近内圈中心孔325的内圈周缘凸台321 (如图4), 刚好插入从动齿轮31的从动齿轮中心孔313(如图幻中并与之滑动配合,减震套34被分别套装在内圈插入凸台323及减震套安装孔312之间,铆钉35穿过内圈铆钉孔322被铆定在减震胶套盖板34的盖板铆钉孔38上。这样,从动齿内圈32和减震胶套34 —起,被弹性地连接在从动齿31上。同时,通过从动齿内圈32上的键槽324、平衡轴1上的键槽及键(图中未示出),整个从动齿轮组件3与平衡轴1之间形成键连接以防止从动齿轮组件3在平衡轴1上转动。并且,从动齿内圈32、从动齿轮31及减震胶套34的外侧端面基本在同一个立面上。[0019]如图3所示,在从动齿轮组件3与螺母5之间设有平垫4,平垫4的外径为B且使 B略小于减震胶套盖板33的中心孔径A ;其内径与内圈中心孔325的孔径大小一致。该平垫4(即垫圈)被设置为,其内侧端面F靠孔的周缘部分直接与从动齿内圈32的内圈周缘凸台321的外侧端面相接触并发生作用;同时,该内侧端面F远离孔的周缘部分,预设有间隙地与从动齿轮31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313的周缘部分的外侧端面相对,在从动齿轮33 受外向、轴向推力发生轴向移动并可能超过减震胶套盖板33与铆钉35所能承受的相应移动时,该内侧端面F远离孔的周缘部分即与从动齿轮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313的周缘部分的外侧端面接触并发生作用,从而减少减震胶套盖板33与铆钉35的受力,保护减震胶套盖板33不至变形或/和铆钉35不至脱出。平垫4的设计、应用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可达到一定节省成本的目的。此实施例为较优的实施方式。[00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是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按前一实施例的设计要点进行改进。所用垫圈如图1所示为锁紧垫圈6,其外侧端外径大于内侧端外径,且其内侧端外径略小于盖板中心孔39的孔径A(如图6),这样,实际上锁紧垫圈6具有两个环形的内侧端面。其中,位于最里层的内侧端面,仍然仅直接作用于从动齿内圈32的内圈周缘凸台321的外侧端面;但其第二个内侧端面,则设置为其与减震胶套盖板33外侧端面 (当减震胶套盖板33靠近盖板中心孔的周缘完全覆盖住从动齿轮31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的周缘时)之间的距离C或者其与从动齿轮31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313的周缘部分的外侧端面(当减震胶套盖板33靠近盖板中心孔的周缘未完全覆盖住从动齿轮31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的周缘,也就是当盖板中心孔39的孔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中心孔313的直径时) 之间的距离(图中未示出),被预设为前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间隙距离,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从动齿轮33受外向、轴向推力发生轴向移动并可能超过减震胶套盖板33与铆钉35所能承受的相应移动时,前述第二个内侧端面(图中未标注)将直接与减震胶套盖板33外侧端面或从动齿轮31靠近从动齿轮中心孔313的周缘部分的外侧端面相接触并发生作用,将从动齿轮所受部分轴向力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锁紧垫圈6传递到平衡轴上,从而减少减震胶套盖板33与铆钉35的受力,保护减震胶套盖板33不至变形或/ 和铆钉35不至脱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圈4为锁紧垫圈,其设计、制作较为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并非首选的实施方式。[0021]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设计,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包括平衡轴(1)、从动齿轮组件( 及主动齿轮O);所述从动齿轮组件C3)包括从动齿轮(31)、套装于从动齿轮(31)中的从动齿内圈(32)、设于从动齿轮(31)及从动齿内圈(3 之间的减震胶套(34)以及减震胶套盖板(33),通过铆钉(3 与减震胶套盖板(33)的铆接,从动齿内圈(3 和减震胶套(34) —起被弹性地连接在从动齿轮(31)上;所述主动齿轮O)由曲轴驱动并与从动齿轮(31)啮合,所述从动齿组件(3 通过螺母( 固定连接在平衡轴(1)上,所述螺母( 与从动齿组件( 之间设有垫圈G),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⑷的内侧端面直接作用于所述从动齿内圈(32),同时,该垫圈(4)的内侧端面间隙地与所述从动齿轮(31)相对并可作用于该从动齿轮(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4)为平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有效保证减震套盖板及铆钉受力可控的摩托车发动机平衡轴齿轮。包括平衡轴、从动齿轮组件及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组件包括从动齿轮、套装于从动齿轮中的从动齿内圈、设于从动齿轮及从动齿内圈之间的减震胶套以及减震胶套盖板,通过铆钉与减震胶套盖板的铆接,从动齿内圈和减震胶套一起被弹性地连接在从动齿轮上;主动齿轮由曲轴驱动并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组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平衡轴上,螺母与从动齿组件之间设有垫圈,垫圈的内侧端面直接作用于从动齿内圈,同时,该垫圈的内侧端面间隙地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对并可作用于该从动齿轮。
文档编号F16D1/06GK202326986SQ2011204655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士利 申请人:重庆路沃发动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