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815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一定速度运行的设备如果出现机械故障,会相当危险,以在工地现场施工的吊篮为例,吊篮在运输物品或者人员的时候,如果升降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吊篮加速下坠,而由于吊篮的升降系统都与轴的旋转有关系,如何实现转动式制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当本装置可以对旋转的轴承实施制动。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出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包括壳体;转动连接壳体的制动锥,制动锥的端部设有外螺纹;轴向固定壳体的挡圈,挡圈内设螺孔,制动锥端部紧邻/伸入螺孔,螺孔的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在制动锥的运动趋势方向上设有固定壳体的刹车片。在制动锥的外侧设有第一突出部,在挡圈的外侧设有第二突出部,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缓冲装置。在缓冲装置与第一突出部和/或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挡块。缓冲装置为碟簧组。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当制动锥发生转动时,其端部将陷入螺孔内,使得制动锥发生轴向移动,制动锥接触到刹车片,从而使制动锥停止转动,同理,可以使带动制动锥的转轴停止转动。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制动锥;21、端部;3、刹车片;4、缓冲装置;5、挡圈;6、挡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例I提出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包括壳体I ;转动连接壳体I的制动锥2,制动锥2的端部21设有外螺纹;轴向固定壳体I的挡圈5,挡圈5内设螺孔,制动锥2端部21紧邻/伸入螺孔,螺孔的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在制动锥2的运动趋势方向上设有固定壳体I的刹车片3。在制动锥2的外侧设有第一突出部,在挡圈5的外侧设有第二突出部,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缓冲装置4。在缓冲装置4与第一突出部和/或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挡块6。缓冲装置4为碟簧组。
当制动锥2发生转动时,其端部21将陷入螺孔内,使得制动锥2发生轴向移动,制动锥2接触到刹车片3,使制动锥2停止转动,同理,可以使带动制动锥2的转轴停止转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 转动连接所述壳体(I)的制动锥(2),所述制动锥(2)的端部(21)设有外螺纹; 轴向固定所述壳体(I)的挡圈(5),所述挡圈(5)内设螺孔,所述制动锥(2)端部(21)紧邻/伸入所述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 在所述制动锥(2)的运动趋势方向上设有固定所述壳体(I)的刹车片(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动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锥(2)的外侧设有第一突出部,在所述挡圈(5)的外侧设有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缓冲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装置(4)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或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挡块(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为碟簧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动式制动装置,包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制动锥,所述制动锥的端部设有外螺纹;轴向固定所述壳体的挡圈,所述挡圈内设螺孔,所述制动锥端部紧邻/伸入所述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在所述制动锥的运动趋势方向上设有固定所述壳体的刹车片。当本装置可以对旋转的轴承实施制动。
文档编号F16D43/04GK102878227SQ20121033886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潘明志 申请人: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