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26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升降支撑装置,尤指一种可增加摩擦力的升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尤其是平面显示器,为了适应观看的视觉角度变化,除具有仰角调整的功能外,亦有技术人员增加了高度升降的功能,使显示器可应不同体型的人士,而调整其高度,进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求。一般而言,用于显示器的升降支撑装置是将一支承座接装于一对滑轨之间,使该支承座两侧的活动轨可沿着该对滑轨的固定轨纵向位移,以调整该显示器的高度。另外,为了使该显示器具有停滞定位的效果,因此技术人员将至少一定力弹簧装设于该支承座与直立架之间,以便借助该定力弹簧的弹力平衡该显示器、支承座的重量及该对滑轨的摩擦力,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因此,当该定力弹簧的弹力与该显示器、支承座的重量及该对滑轨的摩擦力达到平衡时,使用者可以很轻松地调整显示器至适当高度。但是随着大尺寸显示器的推出,使得显示器的重量亦大幅增加,以致必需选用弹性系数高的定力弹簧,才能获得前述重力、摩擦力与弹力产生平衡的效果。然而该定力弹簧的弹力若小于显示器、支承座的重量及该对滑轨的摩擦力,则该显示器会下降并抵接于该直立架的该对滑轨底部,而无法进行高度的调整。反之,该定力弹簧的弹力若大于显示器、支承座的重量及该对滑轨的摩擦力,则该显示器会上升并抵接于该直立架的该对滑轨顶部,亦无法进行高度的调整。因此,若能在支承座与直立架之间增设一摩擦力补偿机构,以便补偿该定力弹簧的弹力不足或过大的缺陷,使得该定力弹簧的弹力加上该摩擦力补偿机构的摩擦力与显示器、支承座的重量及该对滑轨的摩擦力能够处于平衡状态,以利于显示器的升降调整,此为相关技术人员亟待突破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支撑装置,其在支承座与直立架间增设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使得该支承座在直立架纵向滑移时可额外增加两者间的摩擦力,以补偿定力弹簧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使得该显示器连同支承座得以在直立架的两滑轨间稳定地调整升降与停滞定位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升降支撑装置,其包括一直立架,其直立基板两侧内壁相对固设一对滑轨的固定轨;一支承座,其两侧座翼接装于该对滑轨的活动轨,且各活动轨可滑动地装设于该固定轨内,另于该支承座轴向开设至少一安装部;一弹力机构,其具有至少一装设于该直立架与该支承座之间的定力弹簧;以及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其包括一装设于各安装部的调整件,且各调整件朝向该基板的端部结合一弹性体及一耐磨套,使得该耐磨套弹性抵触于该基板;当该支承座在该直立架两侧间纵向滑动时,该耐磨套与该基板间可产生额外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升降支撑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承座与直立架间增设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使得该支承座在直立架纵向滑移时可额外增加两者间的摩擦力,以补偿定力弹簧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使得该显示器连同支承座得以在直立架的两滑轨间稳定地调整升降与停滞定位效果。进一步地,该摩擦力补偿机构的调整件与耐磨套之间设有一可弹性调整裕度的弹性体,使该耐磨套弹性抵触于直立架的基板,从而延长耐磨套的使用寿命。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组立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组立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的升降支撑装置组立后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第二实施例组立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撑装置较佳的实施方式是由一直立架1,一支承座2,一弹力机构3,以及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4所组成。其中,直立架I为一直立架体,其底部枢接一底座(常用部件,未在图中示出),该直立架I在一直立基板11两侧内壁相对固设一对滑轨12,各滑轨12包括一固定轨121及一装设于该固定轨121且可滑动的活动轨122,且该滑轨12工作时,例如但不局限于现有的滚珠式滑轨。其中,该直立架I两侧突设多个凸耳13,且各凸耳13设有耳孔131,以便通过连接元件,例如螺丝与直立架I外部的包覆体,例如塑料壳体连接,以增加该直立架I的整体性美感。此外,该基板11顶部向前伸出至少一顶板14,以便供弹力机构3的装设。此夕卜,该直立架I底部具有一结合部15,以便直接枢设于底座,使该直立架I相对于底座具有转动及调整倾斜角度的功能。支承座2用以连接被支撑物,例如显示器(常用部件,未在图中示出)。该支承座2两侧座翼21接装于所述一对滑轨12的活动轨122,使该支承座2得以在该直立架I两侧的一对滑轨12的固定轨121间纵向滑动。其中,该支承座2轴向开设一轴孔22,以便利用已知枢轴枢接一旋转架(常用部件,未在图中示出),而该旋转架则进一步接装一显示器,使该显示器接装于该支承座2前方,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请再参阅图2,该支承座2背面径向形成至少一座槽23,且各座槽23内设有一扣接部24,例如扣勾,以便与弹力机构3连接。而该支承座2的特点在于,其适当位置,例如底部至少一侧开设至少一安装部25,例如贯穿该支承座2的螺孔(见图4),使得该螺孔25的一孔口位于该支承座2背面并朝向基板11,而该螺孔25的另一孔口则位于支承座2前方,以便供摩擦力补偿机构4的装设,进而增加该支承座2与直立架I的基板11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地,该支承座2背面设有一纵向沟槽26,而该至少一安装部25设置于该纵向沟槽26的侧边处(见图2),而有利于摩擦力补偿机构4对该安装部25进行拆卸、组装及调整;而该直立架I对应该纵向沟槽26位置设有一跨置该基板11前方且供该纵向沟槽26的套设的纵向轨道16,使该支承座2可沿着该纵向轨道16滑移。弹力机构3包括至少一簧座31及至少一定力弹簧32,各簧座31接装于直立架I的顶板14,且各簧座31顶部设有一弧凹面311,以便供卷曲成圈状的定力弹簧32跨置,使各定力弹簧3内壁沿着并贴附于所装设的簧座31前壁,且令各定力弹簧3自由端的接合部321,例如扣孔接装于该支承座2背面的扣接部24,例如扣勾,使得该定力弹簧32对该支承座2及其连接的显示器提供弹性支撑力。各摩擦力补偿机构4包括一调整件41,例如调整螺丝接装于支承座2的安装部25,例如螺孔内,而该调整螺丝41的前、后端选择性地开设嵌槽411,以便以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嵌入该嵌槽411内,并施力旋转该调整螺丝41至定位。其中该调整件41的前、后端的实施不以所述嵌槽为限,其亦可为其它等效结构的实施。如图1及图2所示,该调整件41螺接于该支承座2背面的螺孔25,且该调整件41朝向基板11的端部则依序结合一具有弹性裕度(flexible margin)的弹性体42,例如碟形弹片、弹簧及一耐磨套43。如图4所示,该耐磨套43为一覆盖该调整件41端部的盖体,使该弹性体42位于该调整件41端部与该耐磨套43之间,以形成弹性调整的效果,并迫使该耐磨套43抵触该基板11。 该弹性体42与该调整件41端部的结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为限,其亦可采用套接方式,例如该调整件41端部套接该弹性体42及该耐磨套43后,亦可同样获得弹性调整的效果。其中,该耐磨套43由高分子材料,例如塑钢(聚甲醛,Ρ0Μ)所制成,且其与基板11的接触面具有压花431的设置,以增加摩擦力。本实用新型经由对各元件及组立关系的描述,其组立后的空间型态如图3所示,而该摩擦力补偿机构4与基板11的接触关系则如图4所示。该支承座2借助两侧的活动轨122在直立架I两侧的固定轨121间纵向位移。而各定力弹簧32的接合部321连接于支承座2的扣接部24,因此,理论上,该定力弹簧32持久地施予该支承座2向上的作用力(弹力)足以与该显示器、支承座2的重量及该对滑轨12的摩擦力相平衡,使得该显示器连同支承座2可在直立架I的两滑轨12间纵向升降与停滞定位。若该定力弹簧32的弹力大于或小于该显示器、支承座2的重量及该对滑轨12的摩擦力时,即可调整摩擦力补偿机构4的调整件41,使其后端的耐磨套43抵接于基板11,使支承座2于直立架I调整升降的同时,该接装于支承座2的耐磨套43与基板11间形成摩擦力,以补偿该定力弹簧32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使得该显示器连同支承座2可在直立架I的两滑轨12间纵向升降与停滞定位。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关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由直立架1、支承座2、弹力机构3及摩擦力补偿机构4所组成,在此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异于前述实施例之处在于,如图5及图6所示,该调整件41螺接于该支承座2前方的安装部25,例如螺孔,且该调整件41朝向基板11的端部则依序套接一具有弹性裕度的弹性体42,例如碟形弹片、弹簧及一分高子材料制成的耐磨套43。因此,通过改变该调整件41螺接于该支承座2前方或背面位置,亦可获得调整该耐磨套43与直立架I的基板11间的摩擦力大小,而具有补偿该定力弹簧32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支承座与直立架间增设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使得该支承座在直立架纵向滑移时可额外增加两者间的摩擦力,以补偿定力弹簧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使得该显示器连同支承座得以在直立架的两滑轨间稳定地调整升降与停滞定位效果。进一步地,该摩擦力补偿机构的调整件与耐磨套之间设有一可弹性调整裕度的弹性体,使该耐磨套弹性抵触于直立架的基板,从而延长耐磨套的使用寿命O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直立架,其直立基板两侧内壁相对固设一对滑轨的固定轨;一支承座,其两侧座翼接装于该对滑轨的活动轨,且各活动轨可滑动地装设于该固定轨内,另于该支承座轴向开设至少一安装部;一弹力机构,其具有至少一装设于该直立架与该支承座之间的定力弹簧;以及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其包括一装设于各安装部的调整件,且各调整件朝向该基板的端部结合一弹性体及一耐磨套,使得该耐磨套弹性抵触于该基板;当该支承座在该直立架两侧间纵向滑动时,该耐磨套与该基板间可产生额外的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件端部以套接方式结合该弹性体及该耐磨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座的安装部设于底部至少一侧,且各安装部为贯穿该支承座的螺孔;而调整件为调整螺丝,其两端选择性地开设嵌槽,并螺接于该支承座背面或前方的各螺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耐磨套与基板的接触面具有压花的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耐磨套由塑钢所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立架上方另设有至少一顶板;该弹力机构另具有至少一装设于各顶板上的簧座,该簧座顶部具有一弧凹面,其供各定力弹簧的圈形部跨置,并将各定力弹簧自由端的接合部连接于支承座;以及该支承座背面径向设有至少一扣接部,以便与各定力弹簧自由端的接合部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座轴向开设一供枢轴装设的轴孔,该枢轴枢接一旋转架,且该旋转架进一步接装一显示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立架两侧突设多个凸耳,且各凸耳设有耳孔;以及该直立架底部具有一与底座枢接的结合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座背面设有一纵向沟槽,而该直立架对应该纵向沟槽位置设有一跨置该基板前方且供该纵向沟槽的套设的纵向轨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支撑装置,其由一直立架,一支承座,一弹力机构,以及至少一摩擦力补偿机构所组成。该直立架的基板与该支承座两侧相对设有一对滑轨,该弹力机构具有至少一装设于该直立架与支承座之间的定力弹簧,而该摩擦力补偿机构具有装设于该支承座的调整件,且各调整件朝向该基板端部结合一弹性体及一耐磨套;当该支承座在该直立架两侧间纵向滑动时,该耐磨套与该基板间可产生额外的摩擦力,以补偿定力弹簧弹力不足或弹力过大的情况。
文档编号F16M11/24GK202901749SQ2012204735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国峰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