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100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包括液压悬置和电子控制装置,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底盖、螺栓、进液管路,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底盖由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螺栓与底盖压铆连接,橡胶主簧包括内芯子、内骨架、外骨架、橡胶体,内芯子、内骨架、外骨架与橡胶体硫化为一体,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本体、上流道板、下流道板、解耦膜和变流阀,流道本体侧壁具有两个开口,变流阀具有两个开口且变流阀与流道本体配合装配,电子控制装置与变流阀驱动连接且可驱动变流阀与流道本体进行相对转动。本发明所公开的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在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巡航工况下均能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悬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对汽车性能各方面的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节能、环保、安全性能及乘车的舒适性。发动机作为一个主要的振源,其振动的传递途径是由动力总成经悬置传递到车架或车身上,因此最大限度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向车身传递非常关键。动力总成悬置作为振动传递途径中的主要元件,其隔振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振动和噪声状况,对乘车的舒适性和汽车部件的正常工作及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0003]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车身振动和车内室噪声水平都有较大的影响,悬置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主要振动来源是工作过程中其自身产生惯性力和扭矩波动,另外汽车在各种路况上行驶,由路面激励传递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产生的影响。因此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降低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的传递和控制动力总成位移。
[0004]通常普通的液压悬置只能在某一频率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振性能,而不能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满足要求。通过增大阻尼可满足低频大振幅大刚度要求,即汽车过坑时传递到动力总成所产生的激励,但同时由于阻尼的增加也加大了怠速运转时的振动传递率和高频时振动的传递率,不利于减振降噪。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在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巡航工况下均能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000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包括液压悬置和电子控制装置,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底盖、螺栓、进液管路,进液管路中设置有堵塞该管路的钢珠,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底盖由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螺栓与底盖压铆连接,橡胶主簧包括内芯子、内骨架、外骨架、橡胶体,内芯子、内骨架、外骨架通过橡胶体硫化为一体,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本体、上流道板、下流道板、解耦膜和变流阀,流道本体具有流道内环形壁和流道外环形壁,上流道板与流道本体顶侧固定,下流道板与流道本体底侧固定,解耦膜板套接于流道内环形壁并位于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之间,上流道板、流道外环形壁、流道内环形壁形成上流道,下流道板、流道外环形壁、流道内环形壁形成下流道,橡胶主簧、上流道板、解耦膜、流道内环形壁之间形成工作腔,在下流道板、流道内环形壁、皮碗之间形成补偿腔,流道本体侧壁具有两个与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的通道连通的开口,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的通道与补偿腔连通,变流阀具有两个开口且变流阀与流道本体配合装配,变流阀开口与工作腔连通,电子控制装置与变流阀驱动连接且可驱动变流阀与流道本体进行相对转动。
[0007]优选地,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阀体、电路板、电机、齿轮和旋转杆,电机输出轴与齿轮驱动连接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与旋转杆啮合并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与变流阀驱动连接。
[0008]优选地,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均与流道本体铆接固定。
[0009]优选地,变流阀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和O型圈。
[0010]本发明中,通过电子控制装置带动变流阀相对流道本体转动,使得变流阀的开口与流道本体的开口具有连通与错开两种状态;当变流阀的开口与流道本体的开口连通时,工作腔液体直接从变流阀流入补偿腔,此时流动通道长度很短,接近纯胶悬置特性,可以获得低频减振能力和高频下低动刚度;当变流阀的开口与流道本体的开口错开时,工作腔液体经上流道、变流阀、下流道后流入补偿腔中,此时流动通道长度很长,属于液压悬置,在低频大振幅时能产生较大的动刚度和阻尼;从而实现了在液压悬置与纯胶悬置之间进行切换,在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巡航工况下均能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包括液压悬置和电子控制装置1,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14、底盖15、螺栓16、进液管路,进液管路中设置有堵塞该管路的钢珠11,注入液体时,先将钢珠11取出,将液体灌装注入悬置内后,可以通过钢珠11堵塞进液管路实现密封,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14、底盖15由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螺栓16与底盖15压铆连接,通过内芯子5、螺栓16便于将悬置与发动机、车身进行连接;橡胶主簧包括内芯子5、内骨架7、外骨架8、橡胶体6,内芯子5、内骨架7、外骨架8通过橡胶体6硫化为一体,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本体12、上流道板9、下流道板13、解耦膜10和变流阀2,流道本体12具有流道中间环形壁和流道外环形壁,上流道板9与流道本体12顶侧铆接固定,下流道板13与流道本体12底侧铆接固定,解耦膜10篏接于流道中间环形壁并位于上流道板9与流道本体12之间,上流道板9、流道外上环形壁、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上流道,下流道板13、流道外下环形壁、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下流道,橡胶主簧、上流道板
9、解耦膜10、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工作腔,在下流道板13、流道内环形壁、皮碗14之间形成补偿腔,流道本体12侧壁具有两个与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的通道连通的开口,变流阀2位于上流道和下流道之间,变流阀2具有两个开口且变流阀2与流道本体12配合装配,变流阀2开口与工作腔、补偿腔连通,变流阀2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3和O型圈4,电子控制装置I与变流阀2驱动连接且可驱动变流阀2与流道本体12进行相对转动;电子控制装置I包括电磁阀阀体、电路板、电机、齿轮和旋转杆,电机输出轴与齿轮驱动连接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与旋转杆啮合并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与变流阀2驱动连接。
[001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子控制装置I带动变流阀2相对流道本体12转动,使得变流阀2的开口与流道本体12的开口具有连通与错开两种状态;当变流阀2的开口与流道本体12的开口连通时,工作腔液体直接从变流阀2流入补偿腔,此时流动通道长度很短,接近纯胶悬置特性,可以获得低频减振能力和高频下低动刚度;当变流阀2的开口与流道本体12的开口错开时,工作腔液体经上流道、变流阀2、下流道后流入补偿腔中,此时流动通道长度很长,属于液压悬置,在低频大振幅时能产生较大的动刚度和阻尼;从而实现了在液压悬置与纯胶悬置之间进行切换,在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巡航工况下均能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O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悬置和电子控制装置(1),液压悬置包括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14)、底盖(15)、螺栓(16)、进液管路,进液管路中设置有堵塞该管路的钢珠(11),橡胶主簧、流道总成、皮碗(14)、底盖(15)由上自下依次装配为整体,螺栓(16)与底盖(15)压铆连接,橡胶主簧包括内芯子(5)、内骨架(7)、外骨架(8)、橡胶体(6),内芯子(5)、内骨架(7)、外骨架⑶与橡胶体(6)硫化为一体,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本体(12)、上流道板(9)、下流道板(13)、解耦膜(10)和变流阀(2),流道本体(12)具有流道中间环形壁和流道外环形壁,上流道板(9)与流道本体(12)顶侧固定,下流道板(13)与流道本体(12)底侧固定,解耦膜(10)嵌接于流道中间环形壁并位于上流道板(9)与流道本体(12)之间,上流道板(9)、流道外上环形壁、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上流道,下流道板(13)、流道外下环形壁、流道内环形壁形成下流道,橡胶主簧、上流道板(9)、解耦膜(10)、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工作腔,在下流道板(13)、流道中间环形壁、皮碗(14)之间形成补偿腔,流道本体(12)侧壁具有两个与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的通道连通的开口,变流阀(2)位于上流道和下流道之间,变流阀(2)具有两个开口且变流阀(2)与流道本体(12)配合装配,变流阀(2)开口与工作腔、补偿腔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形成用于连接工作腔和补偿腔的流动通道,电子控制装置(I)与变流阀(2)驱动连接且可驱动变流阀(2)与流道本体(12)进行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装置(I)包括电磁阀阀体、电路板、电机、齿轮和旋转杆,电机输出轴与齿轮驱动连接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与旋转杆啮合并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与变流阀(2)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上流道板(9)、下流道板(13)均与流道本体(12)铆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道半主动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变流阀(2)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⑶和O型圈(4)。
【文档编号】F16F13/08GK104279261SQ20141022844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卢江 申请人: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