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794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汽车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筒、工作缸、连杆、导向器、油封、活塞阀总成以及底阀总成,工作缸套设于贮油筒内,导向器和底阀总成设置于贮油筒内并且分别位于工作缸的两端,油封与导向器固定连接,活塞阀总成活动设置于贮油筒内,连杆的一端与活塞阀总成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器和油封并且伸出于贮油筒的外部,工作缸的内壁中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与活塞阀总成间隙配合的导流槽,连杆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位于导向器与活塞阀总成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车辆在颠簸路段或平整路面行驶下减震效果均较好、活塞阀总成复位速度较快。
【专利说明】汽车减震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吸震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吸震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吸震弹簧跳跃的。减震器依靠阻尼力来抑制吸震弹簧的跳跃。现有减震器的结构通常包括贮油筒、工作缸、连杆、导向器、油封、活塞阀总成以及底阀总成,工作缸套设于贮油筒内,导向器和底阀总成设置于贮油筒内并且分别位于工作缸的两端,油封与导向器固定连接,活塞阀总成活动设置于贮油筒内,连杆的一端与活塞阀总成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器和油封并伸出于贮油筒的外部,贮油筒的底端设置有底盖,其中导向器、工作缸以及活塞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活塞阀总成、工作缸以及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贮油筒、导向器、工作缸、底盖以及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导向器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三工作腔的导向孔。工作时,当连杆受外力作用向贮油筒外做拉伸运动时,活塞阀总成随连杆同步运动,此时第一工作腔体积减小,油压增大,使得第一工作腔内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流至第二工作腔内,另一部分油液经导向孔流至第三工作腔内,与此同时,由于第二工作腔体积增大,油压减小,使得第三工作腔内的油液经底阀总成流至第二工作腔中,从而对第二工作腔的油压进行补充;当连杆带动活塞阀总成向底阀总成方向运动时,第一工作腔体积增大,油压降低,第二工作腔体积减小,油压增大,此时第二工作腔内的一部分油液经活塞阀总成进入第一工作腔内,第三工作腔内的部分油液经导向孔回流至第一工作腔内,从而对第一工作腔内的油压进行补充。油液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形成阻尼力,从而抑制了吸震弹簧跳跃。
[0003]现有减震器因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在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之间设置活塞阀总成,工作时油液需要在较大的压力下才能穿过活塞阀总成,而车辆在实际运行时既会在颠簸路段行驶,也会在平整路面行驶,当在颠簸路段时,由于车桥振幅较大,使得连杆运动幅度较大,此时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的油压变化较大,使得油液能够顺利穿过活塞阀总成,从而对车身有效起到了减震效果,然而当车辆行驶在平整路面时,由于车桥振幅较小,使得连杆运动幅度也随之较小,此时活塞阀总成基本保持在工作缸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的油压变化较小,导致油液无法穿过活塞阀总成,从而导致油液阻尼力较大,造成减震器整体较“硬”,进而影响了驾驶员的驾驶感受;第二,由于连杆结构设置不合理,当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时,常常造成活塞阀总成与导向器相接触,此时第一工作腔的体积和油压基本为零,导致活塞阀总成难以回复原位,使得减震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车辆在颠簸路段或平整路面行驶下减震效果均较好、活塞阀总成复位速度较快的汽车减震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筒、工作缸、连杆、导向器、油封、活塞阀总成以及底阀总成,所述工作缸套设于所述贮油筒内,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底阀总成设置于所述贮油筒内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缸的两端,所述油封与所述导向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阀总成活动设置于所述贮油筒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油封并且伸出于所述贮油筒的外部,所述贮油筒的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导向器、所述工作缸以及所述活塞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活塞阀总成、所述工作缸以及所述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贮油筒、所述导向器、所述工作缸、所述底盖以及所述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所述导向器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三工作腔的导向孔,所述工作缸的内壁中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活塞阀总成间隙配合的导流槽,当所述活塞阀总成位于所述工作缸的中部时,所述第一工作腔通过若干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连杆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位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活塞阀总成之间,并且所述活塞阀总成与所述限位套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套之间的最短距离。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工作缸的轴向呈长条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套设有与所述限位套紧密接触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位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套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器上嵌设有与所述连杆相适应的衬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塞阀总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串设于所述连杆上的压板、活塞本体、压块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压板与所述活塞本体之间设置有复原阀片,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压块之间设置有流通阀片,所述活塞本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复原阀片配合的复原孔、与所述流通阀片配合的流通孔,所述复原阀片设置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引流孔,所述压板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配合的导流孔,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导流孔、所述引流孔以及所述流通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复原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导流槽间隙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阀总成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配合的阀帽、设置于所述阀帽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阀座,所述阀帽与所述阀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阀帽的底部边缘延伸设置有卡板,所述阀帽通过所述卡板卡设于所述工作缸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座抵设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阀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补偿阀片,所述阀座设置有与所述补偿阀片配合的补偿孔,所述阀帽设置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流道孔,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流道孔以及所述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缸的内壁中部设置若干与活塞阀总成间隙配合的导流槽,当车辆行驶在平整路面时,由于车桥震动较小,连杆震动幅度较小,使得活塞阀总成位于工作缸的中部时,第一工作腔通过若干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此时当连杆在车桥的作用下产生微小震动时,第一工作腔内的油液通过若干导流槽与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进行交换,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时,车桥震动较大,连杆震动幅度随之增大,当第一工作腔内的体积压缩时,第一工作腔内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流至第二工作腔内,一部分经导向孔流至第三工作腔内,还有一部分经若干导流槽流至第二工作腔;当第二工作腔的体积被压缩时,第二工作腔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流至第一工作腔,另一部分经若干导流槽流至第一工作腔中,第三工作腔内的油液经导向孔回流至第一工作腔中,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平整路面和颠簸路面均能有效起到减震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了汽车的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杆上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位于导向器与活塞阀总成之间,当活塞阀总成随连杆往复运动时,在限位套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第一工作腔的体积和油压为零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活塞阀总成的快速复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阀总成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阀总成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1至图4中:
[0018]1、贮油筒;11、底盖;2、工作缸;21、导流槽;3、连杆;31、限位套;32、减震垫;4、导向器;41、导向孔;42、衬套;5、油封;6、活塞阀总成;61、压板;611、导流孔;62、活塞本体;621、复原孔;622、流通孔;63、压块;64、锁紧螺母;65、复原阀片;651、引流孔;66、流通阀片;7、底阀总成;71、安装座;72、阀帽;721、卡板;722、流道孔;73、阀座;731、补偿孔;74、
弹簧;75、补偿阀片;A、第一工作腔;B、第二工作腔;C、第三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的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筒1、工作缸2、连杆3、导向器4、油封5、活塞阀总成6以及底阀总成7,工作缸2套设于贮油筒I内,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7设置于贮油筒I内并且分别位于工作缸2的两端,油封5与导向器4固定连接,活塞阀总成6活动设置于贮油筒I内,连杆3的一端与活塞阀总成6固定连接,连杆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器4和油封5并且伸出于贮油筒I的外部,贮油筒I的底端设置有底盖11,导向器4、工作缸2以及活塞阀总成6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A,活塞阀总成6、工作缸2以及底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B,贮油筒1、导向器4、工作缸2、底盖11以及底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C,导向器4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一工作腔A和第三工作腔C的导向孔41。
[0021]工作缸2的内壁中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与活塞阀总成6间隙配合的导流槽21,当活塞阀总成6位于工作缸2的中部时,第一工作腔A通过若干导流槽21与第二工作腔B连通。当车辆行驶在平整路面时,由于车桥震动较小,连杆3震动幅度较小,使得活塞阀总成6位于工作缸2的中部时,第一工作腔A通过若干所述导流槽21与所述第二工作腔B连通,此时当连杆3在车桥的作用下产生微小震动时,第一工作腔A内的油液通过若干导流槽21与第二工作腔B内的油液进行交换,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时,车桥震动较大,连杆3震动幅度随之增大,当第一工作腔A内的体积压缩时,第一工作腔A内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6流至第二工作腔B内,一部分经导向孔41流至第三工作腔C内,还有一部分经若干导流槽21流至第二工作腔B ;当第二工作腔B的体积被压缩时,第二工作腔B的油液一部分经活塞阀总成6流至第一工作腔A,另一部分经若干导流槽21流至第一工作腔A中,第三工作腔C内的油液经导向孔41回流至第一工作腔A中,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平整路面和颠簸路面均能有效起到减震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了汽车的性能,提高了驾驶的舒适度。
[0022]连杆3设置有限位套31,限位套31位于导向器4与活塞阀总成6之间,并且活塞阀总成6与限位套3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导向器4与限位套31之间的最短距离。当活塞阀总成6随连杆3往复运动时,在限位套31的作用下有效避免了第一工作腔A的体积和油压为零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活塞阀总成6的快速复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002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导流槽21沿工作缸2的轴向呈长条状,使得导流槽21与活塞阀总成6相互配合的有效长度较长,从而充分保证了当车辆行驶在平整路面时的减震效果。
[0024]连杆3套设有与限位套31紧密接触的减震垫32,减震垫32位于导向器4与限位套31之间,通过设置减震垫32,有效降低了限位套31与导向器4之间的撞击,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25]导向器4上嵌设有与连杆3相适应的衬套42,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使连杆3与导向器4接触更为紧密。
[0026]具体而言,活塞阀总成6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串设于连杆3上的压板61、活塞本体62、压块63以及锁紧螺母64,压板61与活塞本体62之间设置有复原阀片65,活塞本体62与压块63之间设置有流通阀片66,活塞本体62分别设置有与复原阀片65配合的复原孔621、与流通阀片66配合的流通孔622,复原阀片65设置有与流通孔622对应的引流孔651,压板61设置有与引流孔651配合的导流孔611,第一工作腔A、导流孔611、引流孔651以及流通孔622依次呈连通设置,复原孔621与第二工作腔B连通,活塞本体62与导流槽21间隙配合。
[0027]当第一工作腔A被压缩时,此时第一工作腔A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导流孔611、引流孔651进入流通孔622内,流通阀片66在油压的作用下被打开,流通阀片66与流通孔622脱离,油液进入第二工作腔B内,此时复原阀片65与复原孔621紧密接触,第二工作腔B内的油液无法进入第一工作腔A内;当第二工作腔B内压缩时,此时第二工作腔B内的部分油液进入复原孔621内,复原阀片65在油压的作用下与复原孔621脱离,油液进入第一工作腔A内,此时流通阀片66与流通孔622紧密接触,第一工作腔A内的油液无法进入第二工作腔B内。
[0028]具体而言,底阀总成7包括安装座71、与安装座71配合的阀帽72、设置于阀帽72与安装座71之间的阀座73,阀帽72与阀座73之间设置有弹簧74,阀帽72的底部边缘延伸设置有卡板721,阀帽72通过卡板721卡设于工作缸2与安装座71之间,安装座71抵设于底盖11与阀座73之间,阀座73与安装座71之间设置有补偿阀片75,阀座73设置有与补偿阀片75配合的补偿孔731,阀帽72设置有与补偿孔731配合的流道孔722,第二工作腔B、流道孔722以及补偿孔731依次呈连通设置。
[0029]当第三工作腔C内的油压升高时,此时补偿阀片75在油压的作用下与安装座71脱离,油液经安装座71与补偿阀片75之间的间隙进入补偿孔731内,并通过流道孔722进入第二工作腔B内,从而对第二工作腔B内的油压进行补偿。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汽车减震器,包括贮油筒、工作缸、连杆、导向器、油封、活塞阀总成以及底阀总成,所述工作缸套设于所述贮油筒内,所述导向器和所述底阀总成设置于所述贮油筒内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工作缸的两端,所述油封与所述导向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阀总成活动设置于所述贮油筒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阀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器和所述油封并且伸出于所述贮油筒的外部,所述贮油筒的底端设置有底盖,所述导向器、所述工作缸以及所述活塞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活塞阀总成、所述工作缸以及所述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贮油筒、所述导向器、所述工作缸、所述底盖以及所述底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所述导向器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三工作腔的导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的内壁中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活塞阀总成间隙配合的导流槽,当所述活塞阀总成位于所述工作缸的中部时,所述第一工作腔通过若干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连杆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位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活塞阀总成之间,并且所述活塞阀总成与所述限位套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套之间的最短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工作缸的轴向呈长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套设有与所述限位套紧密接触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位于所述导向器与所述限位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上嵌设有与所述连杆相适应的衬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阀总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串设于所述连杆上的压板、活塞本体、压块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压板与所述活塞本体之间设置有复原阀片,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压块之间设置有流通阀片,所述活塞本体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复原阀片配合的复原孔、与所述流通阀片配合的流通孔,所述复原阀片设置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引流孔,所述压板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配合的导流孔,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导流孔、所述引流孔以及所述流通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复原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活塞本体与所述导流槽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总成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配合的阀帽、设置于所述阀帽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阀座,所述阀帽与所述阀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阀帽的底部边缘延伸设置有卡板,所述阀帽通过所述卡板卡设于所述工作缸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安装座抵设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阀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补偿阀片,所述阀座设置有与所述补偿阀片配合的补偿孔,所述阀帽设置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流道孔,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流道孔以及所述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
【文档编号】F16F9/32GK204041834SQ20142044135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王建海, 汪凯 申请人:宁波卡西可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