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34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走轮装置,特别是一种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厂里所用的水泥熟料辊式破碎机,其内部辊套和某些零部件是易损件,使用周期短从而需要经常更换;但是辊套和大部分的易损零部件都是安装在冷却机内部,在更换辊套和其它易损零部件时,都须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出冷却机主体。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整体移出装置均为进口,主要有以下二种装置:

1.滑动移出装置。该装置设有底板和辊式破碎机底座;使用时,通过底板和辊式破碎机底座之间的滑动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出。整个辊式破碎机重量通常都在数十吨以上,导致整个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非常大,所以要在该装置周围配合滑轮、辘轳、钢丝绳等在内的庞大辅助拖动设施;该设备存在投资大、占据空间大、移出缓慢、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2.轨道式滚动移出装置。这种装置虽然有行走轮,但行走轮是通过悬挂装置安装在辊式破碎机底座下面,使辊式破碎机底座距离混凝土基础之间的距离较大,辊式破碎机移出时重心过高,存在不安全因素,同时也对周边工作环境的高度要求比较苛刻;另外,由于预埋轨道钢上表面高出混凝土基础表面,其高出部分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导致车辆和行人经过时有不安全因素;还有,整个辊式破碎机在 检修外的正常工作时,辊式破碎机自重、工作时向下的冲击载荷、料载等,都作用于仅可设置成单个的行走轮上,使得整个辊式破碎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影响辊式破碎机及移出装置的使用寿命,也使辊式破碎机工作效率下降。

这两种进口设备存在了价格成本高、占据空间大、移出速度慢、工作效率低、重心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占据空间小、移出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重心低,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包括底板、辊式破碎机底座、行走轮、行走轮轴、连接件和支撑件;底板预埋在混凝土基础中,在设备工作时作为整个设备的支撑,在设备移动时作为行走轨道;辊式破碎机底座断面为工字形,辊式破碎机底座放置在底板上,辊式破碎机底座下底面有两个开孔,行走轮可从开孔处伸出与底板表面形成接触连接,并直接在底板上滚动行走;行走轮安装在行走轮轴上,行走轮轴通过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支撑件与辊式破碎机底座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是一体式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是标准件中的滚轮轴承或滚针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数量可以根据支撑设备的重量设置成单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升降丝杆和支撑螺母的组合,支撑螺母固定连接在辊式破碎机底座上,支撑螺母下部设有开孔,中间部位设有横向凸起;在横向凸起的竖起方向设有螺纹通孔,升降丝杆穿过螺 纹通孔,与支撑螺母构成螺纹连接;横向凸起下表面接触连接有行走轮轴;连接件穿过行走轮轴和设置在支撑螺母下部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螺旋千斤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液压千斤顶。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装置中用支撑件和连接件共同控制行走轮的升降,使行走轮与底板形成接触连接,推动设置在行走轮上的辊式破碎机底座,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来达到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的目的,将辊式破碎机移动至指定地点并完成检修或更换配件,当检修完成后,再反向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将辊式破碎机移回到最原始的工作位置;这种整体移动用的升降式行走轮装置有成本低、占据空间小、移出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重心低、安全性高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移动设备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使用螺旋千斤顶作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使用螺旋千斤顶作为支撑件设备移动 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使用液压千斤顶作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中使用液压千斤顶作为支撑件设备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 2辊式破碎机底座 3行走轮

4行走轮轴 5连接件 6支撑件

7升降丝杆 8支撑螺母 9手柄

10顶杆 11螺母座 12上油管

13下油管 14顶杆 15油缸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动用升降式行走轮装置包括底板1、辊式破碎机底座2、行走轮3、行走轮轴4、连接件5和支撑件6;底板1预埋在混凝土基础中,在设备工作时作为整个设备的支撑,在设备移动时作为行走轨道;辊式破碎机底座2断面为工字形,辊式破碎机底座2放置在底板上,辊式破碎机底座2下底面有两个开孔,行走轮3可从开孔处伸出与底板1表面形成接触连接,并直接在底板1上滚动行走;行走轮3安装在行走轮轴4上,行走轮轴4通过连接件5与支撑件6相连;支撑件6与辊式破碎机底座2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3是一体式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3是标准件中的滚轮轴承或滚针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3的数量可以根据支撑设备的重量设置成单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6为升降丝杆7和支撑螺母8的组合,支撑螺母8固定连接在辊式破碎机底座2上,支撑螺母8下部设有开孔,中间部位设有横向凸起;在横向凸起的竖起方向设有螺纹通孔,升降丝杆7穿过螺纹通孔,与支撑螺母8构成螺纹连接;横向凸起下表面接触连接有行走轮轴4;连接件5穿过行走轮轴4和设置在支撑螺母下部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6为螺旋千斤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6为液压千斤顶。

辊式破碎机底座上承受着整个辊式破碎机的重量;移动设备时,同时向下拧动二侧的升降丝杆7,当拧至行走轮3和底板1接触后,继续加力拧动,此时整个辊式破碎机底座2慢慢向上离开底板1,而行走轮3穿过辊式破碎机底座2上的开孔后和底板1接触。当拧至升降丝杆与支撑螺母之间的距离h1=0时,即升降丝杆7头部与支撑螺母8接触而无法再拧动时,辊式破碎机底座2和底板1之间距离为h2(h1值不小于h2)时推动整个辊式破碎机底座2,行走轮3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轻松移出辊式破碎机。

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到指定检修位置时,反向拧动升降丝杆7,直到升降丝杆7拧不动时即h1=0,行走轮3回缩并和底板1脱离,此时辊式破碎机底座2与底板1均匀接触,保证停放平衡,然后开始进行包括更换辊套在内的所有检修。

当检修完成后,再反向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将辊式破碎机移回到最原始的工作位置。

从上述过程中可看出,本发明可以将整个辊式破碎机高效、安全、可靠的移动;主要表现在:借助″螺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即使辊 式破碎机有数十吨重,也可以轻松将辊式破碎机顶离底板1;由于移动时是用滚动摩擦的方式,所以移动时的阻力较小,无须专门的庞大辅助设施;由于行走轮3可设置成双列或多列,例如当行走轮为两个对称安装在行走轮轴上,保证了移动时受力平稳、不易跑偏,无须铺设轨道钢;同时底板1不高出混凝土地面,不影响行人及车辆的正常通行。该装置可用于其他设备整体式移动。

如图5、图6所示,当使用螺旋千斤顶作为支撑件6时:螺旋千斤顶由手柄9、顶杆10和螺母座11组成;螺母座11和行走轮轴4相连接;移动设备时,正向转动手柄9,直到手柄9不能再转动时,即顶杆10升起距离为h1时,行走轮3与底板1接触,辊式破碎机底座2升起,与地面间距离为h2,推动整个辊式破碎机底座2,行走轮3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轻松移出辊式破碎机。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到指定检修位置,反向转动手柄9直到不能转动时,当顶杆10降下距离为h1时,行走轮3回缩并和底板1脱离,此时辊式破碎机底座2与底板1均匀接触,保证停放平衡,然后开始进行包括更换辊套在内的所有检修。

如图7、图8所示,还可用液压千斤顶来代替支撑件6:液压千斤顶由上油管12、下油管13、顶杆14和油缸座15组成;油缸座15与行走轮轴4相连接;移动设备时,下油管13加压进油,上油管12卸压出油,当顶杆14升起距离为h1时,行走轮3与底板1接触,辊式破碎机底座2升起,与地面间距离为h2,推动整个辊式破碎机底座2,行走轮3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轻松移出辊式破碎机。将辊式破碎机整体移到指定检修位置,将上油管12加压进油,下油管13卸压出油,当顶杆14降下距离为h1时,行走轮3回缩并和底板1脱离,此时辊式破碎机底座2与底板1均匀接触,保证停放平衡,然后开始进行包括更换辊套在内的所有检修。

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在正常工作及检修时,行走轮3收回后不 与底板有线接触,仅辊式破碎机底座2与底板1均匀面接触,使得整个辊式破碎机数十吨的重量支承不通过行走轮、仅通过辊式破碎机的底座,这样在大大延长了行走轮3使用寿命的同时,使得辊式破碎机在正常工作和检修时,都更加的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