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5685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重型载荷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针对该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C/C-SiC复合材料,即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双基体材料,该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能好、耐腐蚀、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等优点,是一种能满足1650℃使用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其作为刹车材料不仅具有盘件密度小、刹车平稳,磨损失重率小、热容量大等优势,而且克服了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盘吸湿后摩擦系数减小明显(湿态动摩擦系数低)、静摩擦系数低、适应性差的不足。在重型载荷摩擦材料中,C/C-SiC材料由于其优越的高温摩擦性能、导热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而在重载和高速制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F1赛车、超级跑车、舰载机等。但由于C/C-SiC复合材料硬度高而脆性大,在装配过程中往往出现C/C-SiC摩擦材料基体的压溃现象。同时由于钢结构背板与C/C-SiC摩擦盘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高速制动情况下,摩擦盘件会迅速升温,在高温情况下钢结构背板受热膨胀变形大,而C/C-SiC摩擦片受热膨胀变形很小,此时传统的非浮动连接方式往往由于背板膨胀带动铆钉向四周运动,从而扯动C/C-SiC摩擦盘,导致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该结构的应用,可以避免背板膨胀带动铆钉向四周运动,避免扯动摩擦盘,防止破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连接摩擦盘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接结构为铆钉结构,铆钉外部设有铆接保护套,该铆接保护套为内孔内壁具有锥形面的保护套,安装后的铆接保护套与摩擦盘之间留有间隙,安装后的摩擦盘与背板浮动连接。通过铆接保护套的应用,确保C/C-SiC摩擦盘与固定背板之间为浮动连接,铆接保护套外形与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之间有间隙配合,确保了浮动空间,同时在装配铆接过程中,C/C-SiC摩擦盘不受力,防止了因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材料脆性而导致的铆接压溃现象。

进一步地,铆接保护套为整体冷锻件,其内孔为车加工成型,性能稳定。

进一步地,铆钉为实心铆钉或半空心铆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与众不同,该铆接结构应用的有铆接保护套结构,铆接保护套和摩擦盘之前的间隙可确保摩擦盘与背板浮动连接,确保浮动间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该复合材料制动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2中B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C/C-SiC复合材料制动盘的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连接摩擦盘1和背板4,且该铆接结构为铆钉3结构,铆钉3外部设有铆接保护套2,该铆接保护套2为内孔内壁具有锥形面的保护套,安装后的铆接保护套2与摩擦盘1之间留有间隙,安装后的摩擦盘1与背板4浮动连接。铆接保护套2为整体冷锻件,其内孔为车加工成型。

具体应用时,先将摩擦盘1和背板4放置到相对位置处,然后将铆接保护套2放置在摩擦盘1中的铆钉孔内,最后将铆钉3穿过背板4、保护套2将C/C-SiC摩擦盘1连接在一起,尔后在铆接机的压力下使铆钉3变形,完成背板4及C/C-SiC摩擦盘1的连接,在铆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铆接力,以防止铆接保护套2变形,保证浮动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