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隔振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0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限位隔振底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限位隔振底座。



背景技术: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还能诱发多种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

环境监测领域中,使用环境监测车时,监测设备置于车内,仪器运行噪音大,尤其需对URG监测仪进行隔振。现有技术在汽车车厢中主要使用吸振弹簧,但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或急刹时,通过吸振弹簧,虽然可以过滤路面的振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隔振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环境监测车中仪器的隔振,又可以固定监测车中的仪器确保在行车运行过程中颠簸、急刹车等条件下,有效减小由于冲击、振荡给环境检测仪器带来的损坏,提高其安全性的限位隔振底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限位隔振底座,包括下底板、隔震橡胶和上载物板,其中:

所述下底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用于将下底板与车厢固定的第一沉孔;

所述上载物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和用于将上述上载物板与待固定的监测仪器连接的第二沉孔;

所述第一和第二螺纹孔均为5个,分别位于所述上载物板和下底板的四个角部以及中部;

所述隔振橡胶的中心带有通孔且置于所述上载物板和下底板之间,通过螺栓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螺纹孔与所述上载物板和下底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隔振橡胶为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载物板和下底板上在与所述隔振橡胶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与所述隔振橡胶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沉孔均为4个且呈方形布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隔振底座,下底板设有用于固定下底板和车厢的第一沉孔,将整个底座固定到车厢,在行车过程中不易滑动;下底板和上载物板各设有位置相对应的5个螺纹孔,隔振橡胶位于上载物板和下底板之间,用螺栓通过螺纹孔结构将上载物板、隔振橡胶和下底板相连,分别位于隔振底座的四角和中心部位,隔振橡胶位置的合理分布,使限位隔振底座受力均匀,使用寿命延长并且可以很好的降低监测车内仪器运行的噪音,起到隔振的作用;上载物板设有用于固定上载物板和监测仪器的第二沉孔,可以根据待固定仪器的大小设置相应沉孔的大小和数量,将监测仪器限位固定在隔振底座上的作用,确保行车运行过程中颠簸、急刹车等条件下,有效减小由于冲击、振荡给环境检测仪器带来的损坏,提高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隔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隔振底座的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隔振底座的上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位隔振底座,如图1-3所示,包括下底板1、隔震橡胶2和上载物板3,其中:

下底板设有第一螺纹孔12和用于将下底板1与车厢固定的第一沉孔11;

上载物板3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32和用于将上载物板3与监测仪器固定的第二沉孔31;

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32均为5个,分布位于上载物板3和下底板1的四个角部以及中部;

隔振橡胶2的中心带有通孔且置于上载物板3和下底板1之间,通过螺栓及第一螺纹孔12和第二螺纹孔32与上载物板3和下底板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隔振底座,下底板1设有用于固定下底板1和车厢的第一沉孔11,将整个底座固定到车厢,在行车过程中不易滑动;下底板1和上载物板3上各设有位置相对应的5个螺纹孔12和32,隔振橡胶2位于上载物板3和下底板1之间,用螺栓通过螺纹孔结构将上载物板3、隔振橡胶2和下底板1相连,分别位于隔振底座的四角和中心部位,隔振橡胶2位置的合理分布,使限位隔振底座受力均匀,使用寿命延长并且可以很好的降低监测车内仪器运行的噪音,起到隔振的作用;上载物板3设有用于固定上载物板3和监测仪器的第二沉孔31,可以根据待固定仪器的大小设置相应沉孔的大小和数量,将监测仪器限位固定在隔振底座上的作用,确保行车运行过程中颠簸、急刹车等条件下,有效减小由于冲击、振荡给环境检测仪器带来的损坏,提高其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隔振橡胶2优选为圆柱体结构,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圆柱体的形状,可以为方形、三角形或者梯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形状,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优选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上载物板3与下底板1在与隔振橡胶2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凹槽,凹槽的直径与隔振橡胶2的直径相同,凹槽优选为圆形,实际应用中凹槽形状可以根据隔振橡胶2上下面的形状设置相对应形状。这样可以增加隔振橡胶2与上载物板3和下底板1的紧密度,增加隔振橡胶2在监测车水平运行方向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沉孔11和第二沉孔31均为4个且呈方形布置,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将置于上载物板3的仪器运行产生的振动均匀传递给位于四个角部及中心部位的隔振橡胶,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载物板和下底板设有的沉孔数量及设置方式除了上述优选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符合前述原则的各种结构,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