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386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的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以承载显示器升降的刀式薄形非滚珠滑轨类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现今生活中,目前显示器基本上以液晶显示器为主流,液晶显示器为一种近似板状的显示器,其本身无法自行站立,必须借助支撑架等支撑装置的支撑才能使用,且为实际使用中更便利使用,大多显示器还需要能升降,现今常见用以承载显示器的支撑装置为了达到可升降的功能,多会于支撑装置中设置有相关的连动机构,具体说该升降高度的调整是通过采用支撑架中能平衡显示器重力的升降模组来实现的,而升降模组需借助伸入竖向设置在板状底座上的支架纵向槽道内并沿支架上下可升降滑动,而为升降顺畅,还需在支架内设置滑轨,以便升降模组能依托并沿滑轨的导引进行升降。由于显示器比较重,需进行平衡其重力,使升降省力和显示器能在任意高度随停,才方便人员使用,而用来产生平衡力的元件大多数都是采用定力弹簧,这种弹簧在拉伸过程时其拉力基本恒定,能较好地与重力恒定的显示器平衡匹配,实现升降时显示器高度位置随停。当然要能实际应用还需增加一些能调节显示器视角的机构等。虽上述这些已能满足基本的操作使用要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目前人们越来越追求支架薄型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所谓支架薄型,指从支架的横断面看其外形的长宽中的一个尺寸很小),这对传统升降支撑架是个很大的挑战,其实现难度很大。

目前,与本实用新型最相近的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其结构主要包括:

一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一支架,支架内上部设有容置滑槽,容置滑槽两相对着的内侧壁各设有一滚珠型滑轨,一设连于两滑轨而能相对所述支架上下升降移动的升降模组;

一定力弹簧,由具有弹性的长形薄钢片卷绕成形,其包含一卷绕端及相对于该卷绕端的一拉伸端,分别与所述支架与升降模组相连,升降模组内其又包含一升降滑动件、一承接板、一设连与该升降滑动件与该承接板之间的俯仰枢纽组件;从而当所述升降模组在相对所述支架上下升降时由定力弹簧产生相应平衡显示器重力用的弹力使显示器能随停,使升降操作轻便。当然,除了提供升降支撑功能外,其也具备一些调整显示器视角功能的相应机构,最终支撑架使显示器能够按使用者所需功能被定位在适合使用者观赏画面的高度位置和视角上。

但现有技术其支架从横断面上看,外形尺寸很大,造成外观粗大,不符合目前人们的审美要求,这其中也有升降模组的设计原因,其升降模组中的升降滑动件为左右方向比较宽大的框架结构,该结构两侧具有相间隔的两翼,分别与两滑轨连接,显然因其框架及两翼结构而使支架左右方向宽度跟着加大。还有所用的滚珠型滑轨(其滑轨结构除包括数个滚珠外,还包括外轨、内轨和珠架,其横断面形状都近似为U字形),但其必须两根滑轨联合使用,而两滑轨显然则腰占据很多空间尺寸,无法实现支架的薄型化,造成整个滑轨在支架的左右方向上厚度大,继而造成支架在此方向上厚度也跟着大,以致无法满足有薄型支架要求的升降支撑架中。

对于相关支撑装置的制造厂商而言,长期以来每遇到这类支架厚度要求薄型的支撑架结构,往往只能选择放弃,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给生产商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支撑架薄型支架的当今,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如何在可达到升降功能的前提下,制作出体积相对较小、特别是超薄、能升降、成本低、结构更简单的支撑装置,乃为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解决上述缺陷的支撑架,在本行业中极具需求及发展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刀式薄形支撑装置,通过采用改进支架及各相关件的结构,特别是用一种滚动轴承加滚道的方式取代传统的两根滚珠滑轨的习用结构,从而大幅减小支架横断面外形长宽中的一个尺寸,使其可在薄型支架中安装使用,从而提供一种支架特别薄的显示器升降支撑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刀式薄形支撑装置,其用于支撑一显示器并能升降,其特征是,包括:

一底座;

一板状支撑组件,其包含有一长形的板状支架本体,该板状支架本体竖立地设置于该底座,且该板状支架本体的一窄侧面朝向显示器,该板状支架本体内沿纵向形成有一滑动槽且该滑动槽与上部连通,所述的一窄侧面局部内凹形成有一竖向外通槽并与该滑动槽贯通;

一板状滑动组件,其包含有一板状滑动本体及数个塑料抵触减磨件,该板状滑动本体又包含有一板状滑动部及相固连或一体延伸形成的一板状连接部;该板状滑动部对应设置于该滑动槽中并能沿该滑动槽升降移动;该板状连接部外露于该竖向外通槽以与该显示器相互连接;该板状滑动部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宽侧面分别固设有该些塑料抵触减磨件使所述板状滑动部经由该些塑料抵触减磨件与该滑动槽壁面相抵触进行所述升降移动,从而使所述板状滑动部获得在垂直于板状滑动部寛侧面方向的约束定位并同时降低所述升降移动的摩擦阻力;

二滚动轴承,每一所述滚动轴承又包括一外圈、数个滚动体、一与数个滚动体对应的保持架、一内圈;该板状滑动部的板体沿所述升降移动方向上各设置一轴承安装孔并均对应安装一所述滚动轴承,所述每一滚动轴承的内圈中固连一圆柱状滚轴且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一段外露于所述板状滑动部两寛侧面,所述滑动槽在对应所述滚轴两所述伸出段的两处槽壁面部位各更沿纵向凹设有对应该滚轴伸出段的竖向滚槽,用于导引该滚轴所述两伸出段沿该两竖向滚槽上下滚动;以及

一弹性复位单元,其分别与该板状滑动组件和所述板状支撑组件相连接,从而使连接了具一定重量的显示器的该板状滑动组件在沿该滑动槽向该底座方向移动时能提供平衡用的一弹性回复力而使显示器于任意高度位置随停。

进一步地,该弹性复位单元为一或二个气体定压力弹簧,该气体定压力弹簧沿竖向设置,其上端连接于该板状滑动部,下端连接该板状支撑组件邻近该底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该板状滑动组件更包含有一俯仰枢接模块,该俯仰枢接模块又包含有一枢接本体及数个枢转件,所述板状连接部的前侧内凹形成有一卡合槽,对应的该枢接本体的后侧一体延伸一适配该卡合槽的插板,该枢接本体的前部枢设有该些枢转件,该些枢转件能与该显示器相连接,而使该显示器能相对于该枢接本体摆转;该插板与该卡合槽相互适配卡合且两者呈现为适配的楔型凹凸,同时,该板状连接部与该枢接本体分别具有相对应的螺锁部或弹性卡扣部以方便两者的拆装,该板状连接部与该插板彼此相对的该些螺锁部或弹性卡扣部,能透过锁固件而相互螺丝锁固或透过一卡槽与按压式弹性卡勾相互钩挂锁固。

进一步地,该板状支撑组件更具有一限位件及一顶盖,该限位件锁固于该板状支架本体顶端壁面上,以限制设置于该滑动槽中的该板状滑动部向上的移动范围,该限位件面对着该滑动槽的一侧设置有一弹性缓冲垫;该板状滑动部向远离该底座方向移动而邻近该限位件时,该弹性缓冲垫能对应弹性抵顶该板状滑动部进行缓冲;该顶盖设置于该板状支架本体顶部面上且能完全遮蔽该限位件及该板状支架本体顶端壁面;该顶盖与该限位件相向着的面上分别对应设有适配固连用的凸起和凹孔并附带弹性倒刺而进行连接,以使该顶盖外表面不出现任何紧固件却能快速拆或装在该限位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状滑动部板体的两侧面在轴承安装孔旁各固连有一螺钉或铆钉,所述螺钉头部或铆钉头部能挡住轴承外圈以防其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滚槽与所述滚轴圆柱面之间沿所述竖向滚槽面上贴设有长形薄钢片以便抵抗所述滚轴的压力防止所述板状支架本体表面变形影响升降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滚轴与所述内圈为一体加工成形的一体件并同为钢件;

进一步地,所述板状支架本体纵向外形、所述滑动槽及所述竖向滚槽为铝合金挤压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该弹性复位单元包含有一长形转接件、数个定力弹簧,一长形定位间隔件及对应该些定力弹簧的数个卷绕定位件;所述每一定力弹簧由薄弹性钢片卷绕且各卷绕圈相互贴紧而成形,所述每一定力弹簧又包括一卷绕端和一拉伸端;该长形转接件竖向固定设置于该板状滑动部的后向窄侧面并与数个定力弹簧的拉伸端连接;该竖向长形定位间隔件,竖向固定设置于该板状支架本体上,数个卷绕定位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地固定在该长形定位间隔件上,每一所述卷绕端分别对应设置在一个卷绕定位件上并能相对其滑转;所述板状支架本体在设置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处的后部沿纵向连通所述滑动槽开设有对应的避位用槽型空间;当该板状滑动组件连同该些拉伸端相对于该板状支架本体向下方向移动时,能提供该板状滑动组件所述弹性回复力;所述该些定力弹簧中至少其中一个定力弹簧自身为二至三层薄钢片复合一体卷绕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定位件为转动轴,其两端设置在所述该长形定位间隔件上,所述卷绕端套设在转动轴上并可滑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过板状支撑组件、板状滑动组件及弹性复位单元的相互配合设计,特别是采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即采用滚动轴承加滚道的创新结构取代传统的滚珠滑轨,藉此有效降低支架的厚度,实现了支架的超薄化;同时结构特别简单、可靠、稳定、寿命长,升降顺畅不卡滞,承载力大,成本低,组装便利,更环保,外形尺寸在长宽两个方向都特别小,少占空间。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以围绕滚动轴承为主的对板状支架本体横断面有关件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以围绕滚动轴承为主的对板状支架本体横断面有关件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200: 板状滑动组件

2: 板状滑动本体

21: 板状滑动部

22 : 板状连接部

23 : 塑料抵触减磨件

24 : 轴承安装孔

25 : 滚动轴承

26 : 滚轴

27 : 螺钉

28:长形薄钢片

29:卡合槽

500:气体定压力弹簧

600: 俯仰枢接模块

61: 枢接本体

62: 枢转件

63:插板

64:螺钉

65:扭簧

700:板状支撑组件

7: 板状支架本体

71 : 滑动槽

72 : 竖向外通槽

73: 竖向滚槽

74: 限位件

75: 顶盖

76 :弹性缓冲垫

77 :凸起与凹孔

800:弹性复位单元

8:定力弹簧

81:卷绕端

81:拉伸端

87:卷绕定位件

88:长形定位间隔件

89:长形转接件

900:底座

91:连接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系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实用新型之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实用新型之其他优点与功效。实用新型亦可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实用新型之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又实用新型之图式仅为简单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亦即未反应出相关构成之实际尺寸,本说明书所附图其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对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理, 请注意,本说明书中如涉及 “上” 、 “下”、“前”、“后”、“左”、“右”等用语是针对附图从操作者面对显示屏方向来看的大体方位,也包括“一”等用语,都是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适当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技术内容变更下,包括各种修饰与变更等,当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其示意图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刀式薄形支撑装置,其用于支撑一显示器并能升降,其特征是,包括:

一底座900(比如,为板体状);

一板状支撑组件700,其包含有一长形的板状支架本体7(大体为板体状),该板状支架本体7竖立(大体)地设置于该底座900(比如,本例采用数个螺钉自下向上直接固接,必要时可采用手动螺钉以便快拆装;特别需要时还可在两者间增设支架左右摆转枢纽组件以便利调节视角),且该板状支架本体7的一窄侧面朝向显示器(板体的窄侧面朝向显示器,即板体的板面垂直于显示器屏面,这不同于常见支架的板体板面朝向显示器),该板状支架本体7内沿纵向形成有一滑动槽71(比如,铝合金挤压成形,从该滑动槽横断面看为等截面的)且该滑动槽71与上部连通,所述的一窄侧面局部内凹形成有一竖向外通槽72并与该滑动槽71贯通;

一板状滑动组件200,其包含有一板状滑动本体2(比如,用铝合金或锌合金成形或铁基粉末冶金成形,或钢板冲压件镶嵌铝合金压铸件中)及数个塑料抵触减磨件23(比如,POM塑料),该板状滑动本体2又包含有一板状滑动部21及相固连或一体延伸形成的一板状连接部22(举例说,于实际应用中,为使板状滑动组件200整体具有更强的支撑刚度,所述板状滑动部21与该板状连接部22可以是一体成形地设置;或所述板状滑动部21为钢板冲压件镶嵌在该板状连接部22铝合金压铸件中;当然,在特殊的应用中,亦可以是透过其他构件而相互固定连接);该板状滑动部21对应设置于该滑动槽71中并能沿该滑动槽71升降移动(即,可选择性地向底座900方向靠近或远离);该板状连接部22外露于该竖向外通槽72(这是所述竖向外通槽72的主要功能,举例:于实际应用中,所述竖向外通槽72的纵向长度小于滑动槽71的纵向长度,而必要时竖向外通槽72可用以限制板状滑动组件200及其所连接的显示器相对于板状支架本体7的活动范围;必要时可作为该滑动槽的一部分也是可以的,但升降向下的限位功能失去需另考虑结构,比如在该板状滑动部21下部加长一段以抵触该底座900等进行下行限位;如为一体槽时,考虑外形美观还需增加板件对槽下部进行遮蔽,且该板状支架本体结构上因不封闭刚度会有所下降,这是需注意的)以与该显示器相互连接;该板状滑动部21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宽侧面分别固设有该些塑料抵触减磨件23使所述板状滑动部21经由该些塑料抵触减磨件23与该滑动槽71壁面相抵触(比如,必要时也可同时抵触所述竖向外通槽72的两相对的长形侧壁面上,效果会更好)进行所述升降移动,从而使所述板状滑动部21获得在垂直于板状滑动部21寛侧面方向的约束定位并同时降低所述升降移动的摩擦阻力(这是显然的);

二滚动轴承25(实际数量还可依据需求增加,不局限于图中所绘示的个数,但成本会增加;其滚动阻力极小,零件少,结构简单),每一所述滚动轴承25又包括一外圈、数个滚动体、一与数个滚动体对应的保持架、一内圈;该板状滑动部21的板体沿所述升降移动方向上各设置一轴承安装孔24并均对应安装一所述滚动轴承25(该滚动轴承的宽度最好略小于所述板状滑动部21的板体厚度),所述每一滚动轴承25的内圈中固连一圆柱状滚轴26(比如,过盈配合或带胶或与所述内圈为一体件)且所述滚轴26的两端分别伸出一段(用于实际承担升降滚动的)外露于所述板状滑动部21两寛侧面,所述滑动槽71在对应所述滚轴26两所述伸出段的两处槽壁面部位各更沿纵向凹设有对应该滚轴26伸出段的竖向滚槽73(请同时着重参照图3,该竖向滚槽73的槽宽度微微大于所述滚轴26直径最好),用于导引该滚轴26所述两伸出段沿该两竖向滚槽73上下滚动(注意所述滚轴26两端的顶端面不要碰到所述竖向滚槽73的壁面,显然,这应由该些塑料抵触减磨件23与该滑动槽71的壁面相抵触进行保证);以及

一弹性复位单元800,其分别与该板状滑动组件200和所述板状支撑组件700相连接,从而使连接了具一定重量的显示器的该板状滑动组件200在沿该滑动槽71向该底座900方向移动时能提供平衡用的一弹性回复力而使显示器于任意高度位置随停(必要时,还可在所述板状滑动部21上加装弹性抵顶摩擦件来抵顶所述滑动槽71壁面来人为增加摩擦力,以改善升降手感,不过本例为采用)。

进一步地,该弹性复位单元800为一或二个气体定压力弹簧500(俗称气弹簧),该气体定压力弹簧500沿竖向设置,其上端连接于该板状滑动部21,下端连接该板状支撑组件700邻近该底座900的一侧(因所述底座900通常与所述板状支撑组件700是相固连的,显然,所述下端也可连接在所述底座900上,功能是等价的)(两端的连接比如,可以是以螺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其上端设置于板状滑动部21下部比较好;其中,在板状滑动部21厚度相对较薄的情况下,板状滑动部21与气体定压力弹簧500彼此连接的位置可以是具有相对厚度较厚的强化结构,实际上,只要能限制气体定压力弹簧500只能沿纵向移动前提下,显然其两端只要分别能抵顶即可,不一定要固连,这样可简化连接结构;还应注意,所述板状支架本体7内部对气弹簧应留或让位其安装空间,不过图中未显示)。

进一步地,该板状滑动组件200更包含有一俯仰枢接模块600,该俯仰枢接模块600又包含有一枢接本体61及数个枢转件62,所述板状连接部22的前侧内凹形成有一卡合槽29,对应的该枢接本体61的后侧一体延伸一适配该卡合槽29的插板63(因两者只是为相互配合固连,该卡合槽29和该插板63的设置是相对的,两者哪一个为该卡合槽29,哪一个为该插板63显然均可,本例图中选的是一种,显然可对调,功能效果是相当的),该枢接本体61的前部枢设(比如,通过一或两个轴进行枢接两者)有该些枢转件62,该些枢转件62能与该显示器相连接,而使该显示器能相对于该枢接本体61摆转(比如,实际中,该轴上还常常套设有摩擦阻力矩单元以提供相对摆转时产生摩擦阻力矩来改善显示器俯仰时的手感)(为平衡部分因显示器重力所形成的俯仰方向的转矩,还可对应在该些轴上套设扭簧65,其两端分别抵顶所述枢转件62和所述枢接本体61,以进一步改善俯仰操作手感);该插板63与该卡合槽29相互适配卡合且两者呈现为适配的楔型凹凸(这样连接更易紧密,同时因只是为相互配合固连,凹凸的设置是相对的,两者哪一个为凹形,哪一个为凸形均可,本例图中选的是一种,显然可对调,功能效果是相当的),同时,该板状连接部22与该枢接本体61分别具有相对应的螺锁部(主要用螺钉64锁紧以固定牢靠,当然最好是手动螺钉锁紧以便快拆装)或弹性卡扣部(结构未图示),以方便两者的拆装,该板状连接部22与该插板63彼此相对的该些螺锁部或弹性卡扣部,能透过锁固件而相互螺丝锁固或透过一卡槽与按压式弹性卡勾相互钩挂锁固(弹性卡扣,这种更便于拆装,其具体结构可以多种形式,比如两相对件上,一个是凹坑或称卡槽,另一个是弹性薄板并带卡勾,故可选择地处于自动弹性地卡入该卡槽以互锁和处于当手按压该弹性薄板时所述卡勾脱离开卡槽而解锁,等等比较容易理解,故图中未显示)。

进一步地,该板状支撑组件700更具有一限位件74及一顶盖75,该限位件74锁固于该板状支架本体7顶端壁面上,以限制设置于该滑动槽71中的该板状滑动部21向上的移动范围,该限位件74面对着该滑动槽71的一侧设置有一弹性缓冲垫76(比如,带背胶的橡胶垫);该板状滑动部21向远离该底座900方向移动而邻近该限位件74时,该弹性缓冲垫76能对应弹性抵顶该板状滑动部21进行缓冲;该顶盖75设置于该板状支架本体7顶部面上且能完全遮蔽该限位件74及该板状支架本体7顶端壁面;该顶盖75与该限位件74相向着的面上分别对应设有适配固连用的凸起和凹孔77(图中只显示了一对凸起和凹孔77,实际可多对,在此不加限制)并附带弹性倒刺而进行连接,以使该顶盖75外表面不出现任何紧固件却能快速拆或装在该限位件74上(两者互连固接的结构显然还有多种选择,在此不加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板状滑动部21板体的两侧面在轴承安装孔24旁各固连有一螺钉27或铆钉,所述螺钉27头部或铆钉头部能挡住轴承外圈以防其脱落(也可用更简单的方法代替,比如对所述轴承安装孔24口边金属材料进行点冲塑性变形后来挡住所述外圈横向从孔中窜动脱落;注意所述螺钉27头部或铆钉头部大小及位置不要擦碰到所述竖向滚道的)。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滚槽73与所述滚轴26圆柱面之间沿所述竖向滚槽73面上贴设有长形薄钢片28(请同时着重参见图3,为便于定位等,比如,长形薄钢片28其一侧边缘或最下端可互连一体成形),以便抵抗所述滚轴26的压力防止所述板状支架本体7表面变形影响升降顺畅(因该板状支架本体7一般为铝合金,表面硬度偏低易压陷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滚轴26与所述内圈为一体加工成形的一体件并同为钢件;

进一步地,所述板状支架本体7纵向外形、所述滑动槽71及所述竖向滚槽73为铝合金挤压一体成形(所述底座900上连接所述板状支架本体7的部分除相互用数个螺钉螺锁外,为提高连接刚度,所述底座900上可制成适配所述滑动槽71的凸起结构如连接楔柱91,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2、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式薄形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复位单元800,以下将仅针对弹性复位单元800进行说明,其余构件之详细说明请参阅前述实施例,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该弹性复位单元800包含有一长形转接件89、数个定力弹簧8,一长形定位间隔件88,及对应该些定力弹簧8的数个卷绕定位件87;所述每一定力弹簧8由薄弹性钢片卷绕且各卷绕圈相互贴紧而成形,所述每一定力弹簧8又包括一卷绕端81和一拉伸端82;该长形转接件89竖向固定设置于该板状滑动部21的后向窄侧面并与数个定力弹簧8的拉伸端82连接(其中,比如,该些定力弹簧8与该长形转接件89的固定方式以及该板状滑动部21的后向窄侧面与该长形转接件89的固定方式可以依据需求加以变化,可以采用很多公知的件与件的连接结构,对此不加以限制,比如,该板状滑动部21与该板状连接部22和该长形转接件89三者为粉末冶金一体成形;在实际应用中,该长形转接件89后侧可以呈现为数个勾状结构,各定力弹簧8的所述拉伸端82则形成对应地挂孔或挂勾状结构,藉此,可彼此相互连接固定);该长形定位间隔件88,竖向固定设置于该板状支架本体7上(本例该竖向长形定位间隔件88其顶部有孔,可直接螺锁固连在所述滑动槽71的后壁面上,显然,固定在所述板状支撑组件700上其它件上效果也是等价的),数个卷绕定位件87沿上下方向间隔地固定在该长形定位间隔件88上,每一所述卷绕端81分别对应设置在一个卷绕定位件87上并能相对其滑转(本例该卷绕定位件87为块状的塑料POM件,其上表面为适配所述卷绕端81的凹弧面供其滑转)(本例该长形定位间隔件88为长形板架类件,数个该卷绕定位件87沿上下方向间隔地固设其上,比如,每一个所述卷绕定位件87均用相互卡位或螺锁方式竖向固设在所述长形定位间隔件88上,且其固定方式还可多种选择,这里不加限制);所述板状支架本体7在设置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处的后部沿纵向连通所述滑动槽71开设有对应的避位用槽型空间;当该板状滑动组件200连同该些拉伸端82相对于该板状支架本体7向下方向移动时,能提供该板状滑动组件200所述弹性回复力;所述该些定力弹簧8中至少其中一个定力弹簧8自身为二至三层薄钢片复合一体卷绕而成(这样复合可以在同样的弹性拉力要求下,成倍减少定力弹簧8的外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定位件87为转动轴,其两端设置在所述该长形定位间隔件上,所述卷绕端81套设在转动轴上并可滑转(这是所述卷绕定位件87的另一种结构实施例,即所述卷绕定位件87是转动轴,比如钢轴,而不是前述的具有凹弧面的POM塑料块状件结构,其沿上下间隔设置,数量对应所述卷绕端81的数量,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在板架状的所述长形定位间隔件88上,所述卷绕端81套在该转动轴上滑转,显然,功能效果是等价的,当然两者之间最好还应衬垫塑料套管等减磨类隔垫,以减少滑转阻力特别是防止金属对金属的磨损和噪音;不过图中未显示这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板状支撑组件700、板状滑动组件及弹性复位单元800的相互配合设计,特别是采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即采用滚动轴承25加滚道的创新结构取代传统的滚珠滑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藉此有效降低支架的厚度,实现了支架的超薄化;且结构特别简单、可靠、稳定、寿命长,升降顺畅不卡滞,承载力大,成本低,组装便利,更环保,外形尺寸在长宽两个方向都特别小,少占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