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用盘式注脂装置的注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75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轴承的注脂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加工完成后,需要对轴承内圈、外圈之间进行注脂。现有的注脂装置,一般为单个轴承独立注脂,轴承之间的切换速度较慢,注脂效率低;并且,注脂后的轴承内圈的内侧及外圈的外侧均会残留部分油脂,影响后期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轴承用盘式注脂装置的注脂组件,其注脂后不残留油脂、方便轴承后期包装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轴承用盘式注脂装置的注脂组件,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注脂头及注脂气缸,所述支架由推送主气缸驱动,所述推送主气缸安装于底座上;所述注脂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置于所述注脂头的内腔中,挤压块将所述内腔分隔成进脂端及出脂端,挤压块上设有连通进脂端及出脂端的连通孔,所述进脂端的顶部设有加注口,出脂端的端面具有出脂孔并设有分别可置于轴承外圈外侧及置于轴承内圈内侧的外挡脂环及内挡脂环;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储脂腔,储脂腔倾斜设置,其下端通过导脂管与所述加注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注脂组件,可避免油脂粘附在轴承内外圈外,提高注脂质量;油脂导入注脂腔中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01、支架;202、注脂头;203、注脂气缸;204、挤压块;205、加注口;206、出脂孔;207、外挡脂环;208、内挡脂环;209、推送主气缸;210、底座;211、储脂腔;2021、进脂端;2022、出脂端;2041、连通孔;212、导脂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轴承用盘式注脂装置的注脂组件,包括支架201、安装于支架201上的注脂头202及注脂气缸203,支架201由推送主气缸209驱动,推送主气缸209安装于底座210上;注脂气缸203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挤压块204,挤压块204置于注脂头202的内腔中,挤压块204将内腔分隔成进脂端2021及出脂端2022,挤压块204上设有连通进脂端2021及出脂端2022的连通孔2041,进脂端2021的顶部设有加注口205,出脂端2022的端面具有出脂孔206并设有分别可置于轴承外圈外侧及置于轴承内圈内侧的外挡脂环207及内挡脂环208;支架201的顶端安装有储脂腔211,储脂腔211倾斜设置,其下端通过导脂管212与加注口205连通。

使用时,推送主气缸209将支架201向前推送一段距离,注脂头202的出脂端2022的端面与轴承接触,注脂气缸203将油脂从出脂孔206中挤出至轴承中。当挤压块204后退时,进脂端2021的容积缩小,出脂端2022的容积增大,从储脂腔211中导入的油脂从连通孔2041中进入出脂端2022中,当挤压块204向前推进时,进脂端2021的容积增大,出脂端2022的容积缩小,油脂从出脂孔206挤出至轴承中,并且储脂腔211中的油脂进入进脂端2021。由于外挡脂环207及内挡脂环208的设置,油脂不会刮涂到轴承内外圈之外,从而利于后期的包装操作。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