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536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用来输送气体、液体等流体的装置,通常连接器是由管子、管子连接件、阀门等连接而成;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连接器的布置及安装,通常采用导管接头的方式来完成,现有接头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焊接及卡压等,在实际的操作安装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头制造,安装不方便、装卸困难、安装速度慢、锁扣件保持力不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快速连接器应运而生。

在目前现有的连接器中,把锁扣件全部没入母接头这类快速连接器,有相当一部分锁扣件对公接头产生的保持力不足以确保管路的可靠连接。同时多次拆装后,锁扣件容易失去原有保持力,所以会使连接断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快速连接器技术存在锁扣件产生的保持力不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易脱落、结构简单、具有足够的保持力的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快插接头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公接头通过所述卡扣件连接在所述母接头上;

所述公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公接头包括公连接管、第一软管连接部、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公连接管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软管连接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公连接管的中前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位于第二环形凸起的后侧,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之间为卡接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径;

所述母接头为中空结构,所述母接头包括开口结构、母连接管和第二软管连接部,所述母连接管的前端设有所述开口结构,所述母连接管的后端设有第二软管连接部,所述开口结构沿前后轴向设有贯通的管插入口,所述开口结构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卡接口,两个卡接口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卡接口与所述管插入口连通;所述卡接口为弧形,所述卡接口的左右方向一侧设有卡扣凹槽,所述卡接口的中部前侧设有扇形侧室,所述卡接口的左右方向另一侧设有前后布置的横柱;

所述卡扣件为弧形,所述卡扣件包括弧形本体、卡扣头部、扇形侧凸部、扇形下凸块和转动部,所述弧形本体的一端设有所述卡扣头部,所述弧形本体的内弧面的中部上设有所述扇形下凸块,所述扇形侧凸部位于所述扇形下凸块的前侧且布置在弧形本体的中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外弧面与弧形本体的外弧面在同一弧面上,所述弧形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转动部,所述卡扣头部卡接在所述卡扣凹槽内,所述扇形侧凸部位于所述扇形侧室内,所述弧形本体的另一端的内弧面搭接在横柱上并与横柱外表面贴合,所述转动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卡接口的左右方向另一侧上,所述弧形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结构的外表面在同一弧面上;

所述扇形侧室在靠近卡扣件转动部的一侧还设有缺口,所述卡扣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中心对称布置并分别卡接在所述开口结构的上下两侧的卡接口内;

所述扇形下凸块的弧形面抵触在公接头的卡接部上,所述公接头的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开口结构的前侧并与开口结构贴合,所述扇形下凸块的后侧面与第一环形凸起的前侧面贴合。

进一步,所述卡扣头部包括手拨部、第一斜面、斜角、第二斜面、小半圆凸头和半圆凹口,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位于所述小半圆凸头的一侧,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一斜面通过卡扣头部的斜角与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连接,所述半圆凹口位于所述小半圆凸头的另一侧;

所述卡扣凹槽包括第一斜面、圆弧平台、第二斜面、水平平台、第三斜面和圆轴,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通过圆弧平台与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连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通过卡扣凹槽的水平平台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连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的末端设有所述圆轴;所述卡扣头部的手拨部分别与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和圆弧平台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斜角与所述卡扣凹槽的水平平台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贴合,所述小半圆凸头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与圆轴之间形成的卡槽卡接,所述半圆凹口与圆轴的弧面配合;

所述扇形侧凸部包括第一弧形斜面、第二弧形斜面、第一圆弧、水平支撑面、第二圆弧和第三弧形斜面,所述第二弧形斜面向前下方倾斜并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斜面的内弧面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斜面通过第一圆弧与所述水平支撑面连接,所述水平支撑面通过第二圆弧与第三弧形斜面的外弧面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斜面向后下方倾斜,所述第三弧形斜面的内弧面与所述扇形侧室的内室底部贴合;

所述扇形侧室前侧壁上设有第一斜壁、过渡圆角、第二斜壁和水平微斜面,所述第一斜壁通过过渡圆角与第二斜壁连接,所述第二斜壁的下方设有所述水平微斜面,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一斜壁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二斜壁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水平支撑面与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三弧形斜面位于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的下方且布置于扇形侧室的内室内。

再进一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的倾角为60°,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的倾角、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的倾角均为45°;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一斜壁的倾角为50°,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二斜壁的倾角为45°,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倾角为10°;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的倾角为50°,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的倾角为45°。

再进一步,所述母连接管内还设有安全环、内挡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所述公连接管的后端自前至后依次穿过安全环、外密封圈、内挡圈和内密封圈,所述安全环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的后侧面贴合。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软管连接部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上均设有环形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公接头与母接头在锁扣件的保持力下不易脱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母接头的卡接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母接头的剖视图。

图4是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公接头与母接头连接时的纵剖图。

图6是图5在卡扣件与公接头的卡接部卡接处的横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状态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转动卡扣件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8,一种汽车管路用快插接头,包括公接头3和母接头1,所述快插接头还包括卡扣件2,所述公接头3通过所述卡扣件2连接在所述母接头1上;

所述公接头3为中空结构,所述公接头3包括公连接管31、第一软管连接部35、第一环形凸起32和第二环形凸起34,所述公连接管31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软管连接部35,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4设置在所述公连接管31的中前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2位于第二环形凸起34的后侧,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2与第二环形凸起34之间为卡接部33;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2的外径;

所述母接头1为中空结构,所述母接头1包括开口结构11、母连接管13和第二软管连接部14,所述母连接管13的前端设有所述开口结构11,所述母连接管13的后端设有第二软管连接部14,所述开口结构11沿前后轴向设有贯通的管插入口,所述开口结构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卡接口12,两个卡接口12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卡接口12与所述管插入口连通;所述卡接口12为弧形,所述卡接口12的左右方向一侧设有卡扣凹槽,所述卡接口12的中部前侧设有扇形侧室,所述卡接口12的左右方向另一侧设有前后布置的横柱;

所述卡扣件2为弧形,所述卡扣件2包括弧形本体、卡扣头部、扇形侧凸部、扇形下凸块和转动部28,所述弧形本体的一端设有所述卡扣头部,所述弧形本体的内弧面的中部上设有所述扇形下凸块26,所述扇形侧凸部位于所述扇形下凸块26的前侧且布置在弧形本体的中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外弧面与弧形本体的外弧面在同一弧面上,所述弧形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转动部28,所述卡扣头部卡接在所述卡扣凹槽内,所述扇形侧凸部位于所述扇形侧室内,所述弧形本体的另一端的内弧面搭接在横柱上并与横柱外表面贴合,所述转动部通过转轴28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卡接口12的左右方向另一侧上,所述弧形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结构11的外表面在同一弧面上;

所述扇形侧室在靠近卡扣件转动部的一侧还设有缺口129,所述卡扣件2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与第二卡扣件中心对称布置并分别卡接在所述开口结构11的上下两侧的卡接口内;

所述扇形下凸块26的弧形面27抵触在公接头3的卡接部33上,所述公接头3的第二环形凸起34位于所述开口结构11的前侧并与开口结构11贴合,所述扇形下凸块26的后侧面与第一环形凸起32的前侧面贴合。

进一步,所述卡扣头部包括手拨部295、第一斜面294、斜角293、第二斜面292、小半圆凸头291和半圆凹口296,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292位于所述小半圆凸头291的一侧,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一斜面294通过卡扣头部的斜角293与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292连接,所述半圆凹口296位于所述小半圆凸头291的另一侧;

所述卡扣凹槽包括第一斜面121、圆弧平台122、第二斜面123、水平平台124、第三斜面125和圆轴126,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121通过圆弧平台122与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连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通过卡扣凹槽的水平平台124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连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的末端设有所述圆轴126;所述卡扣头部的手拨部295分别与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121和圆弧平台122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一斜面294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斜角293与所述卡扣凹槽的水平平台124贴合,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292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贴合,所述小半圆凸头291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与圆轴126之间形成的卡槽卡接,所述半圆凹口296与圆轴126的弧面配合;

所述扇形侧凸部包括第一弧形斜面25、第二弧形斜面24、第一圆弧23、水平支撑面22、第二圆弧21和第三弧形斜面20,所述第二弧形斜面24向前下方倾斜并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斜面25的内弧面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斜面24通过第一圆弧21与所述水平支撑面22连接,所述水平支撑面22通过第二圆弧21与第三弧形斜面20的外弧面连接,所述第三弧形斜面20向后下方倾斜,所述第三弧形斜面20的内弧面与所述扇形侧室的内室1274底部贴合;

所述扇形侧室前侧壁上设有第一斜壁128、过渡圆角1271、第二斜壁1272和水平微斜面1273,所述第一斜壁128通过过渡圆角1271与第二斜壁1272连接,所述第二斜壁1272的下方设有所述水平微斜面1273,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25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一斜壁128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24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二斜壁1272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水平支撑面22与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1273贴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三弧形斜面20位于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1273的下方且布置于扇形侧室的内室1274内。

再进一步,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121的倾角为60°,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的倾角、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的倾角均为45°;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一斜壁128的倾角为50°,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二斜壁1272的倾角为45°,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1273倾角为10°;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25的倾角为50°,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24的倾角为45°。

再进一步,所述母连接管13内还设有安全环133、内挡圈132、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所述公连接管31的后端自前至后依次穿过安全环133、外密封圈、内挡圈132和内密封圈,所述安全环133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2的后侧面贴合。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软管连接部35和第二软管连接部15上均设有环形防滑凸起。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121倾角为60°,方便卡扣件2的开合;所述圆弧平台122的一端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一斜面121的下端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卡扣件2的所述手拨部295,所述手拨部295为下凸弧形,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与圆弧平台122一端相连,倾角为45°,用于支撑与其贴合的所述卡扣件2的相应斜面;所述水平平台124在所述第二斜面123的下边,用于支撑所述卡扣件2的斜角293;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连在水平平台124的另一端,倾角为45°,用于贴合所述卡扣件2的相应斜面,并起支撑作用;所述水平平台124的上方有一圆轴126,所述圆轴126固定在所述卡接口的两侧臂上,用于固定所述卡扣件2;

所述扇形侧室由第一斜壁128、过渡圆角1271、第二斜壁1272、水平微斜面1273及内室1274组成,所述第一斜壁128的倾角为50°,方便与其配合的卡扣件2斜边滑入及起支撑作用;所述圆弧斜壁1271在所述第一斜壁128的下边,其过渡作用;所述第二斜壁1272在过渡圆角1271的下边,倾角为45°,起斜向固定并方便所述卡扣件2的开合;所述水平微斜面1273与第二斜壁1272相连,倾角为10°;所述内室1274用于放置所述卡扣件2的相应部分;

所述内室的在靠近横柱一侧设有一缺口129,防止所述卡扣件2在开合过程中有干涉;所述横柱为大圆弧面1230,开口结构上设有两圆孔1231,所述大圆弧面1230方便扣件的开合,所述两圆孔1231在所述大圆弧面1230的上方,便于所述卡扣件2的转轴282装入转动;

所述卡扣件2中,所述手拨部295与所述圆弧平台122配合,放置其上;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一斜面294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二斜面123配合;所述卡扣头部的斜角293放置在所述卡扣凹槽的水平平台124上;所述卡扣头部的第二斜面292与所述卡扣凹槽的第三斜面125配合;所述小半圆凸头291用于方便所述卡扣头部29进出所述卡接口12;所述半圆凹口296用于嵌合所述圆轴126,对所述卡和头部29起固定作用;

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25的倾角为50°,与所述第一斜壁128配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24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25的下边,倾角为45°,与所述第二斜壁1272配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圆弧23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24的下边,用于过渡,方便滑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水平支撑面22与所述第一圆弧23相连,起支撑和辅助固定作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圆弧21与所述扇形侧凸部的水平支撑面22相连,用于过渡,方便滑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三弧形斜面20用于方便卡扣件2开合。

如图1和图5所示,母接头1上的母连接管13内壁上配合设置有O型密封圈131,内挡圈132,安全环133,所述0型密封圈有两个,分别为内外密封圈,起双向密封作用,所述内密封圈防止液体流出,所述外密封圈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之间配合设置有内挡圈132,所述内挡圈132起隔离作用,用于防止温度升高导致密封圈间相互黏住;所述安全环133起两个作用,一是固定密封圈防止密封圈移动,二是卡扣件2对公接头3的第一环状凸起32起夹紧作用,对连接入所述母接头1的公接头部分起轴向固定作用并防止所述公接头3轴向窜动;所述母接头1的尾部为第二软管连接部14,通过其上环形防滑凸起咬入相应软管内壁,从而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选将密封圈、内挡圈132和安全环133放入母接头1内,然后将公接头3的公连接管31依次穿过安全环133、密封圈和内挡圈132,公接头3上的第一环形凸起32与安全环133贴合,然后将两个卡扣件2分别从母接头1上的两个卡接口放入;通过按压卡扣件2的手拨部295,所述卡扣头部29的第一斜面294与所述卡接口12的第二斜面123配合,所述卡扣头部29的斜角293放置在所述卡接口12的水平平台124上,所述卡扣头部29的第二斜面292与所述卡接口12的第三斜面125配合;所述小半圆凸头291方便所述卡扣头部29进入所述卡接口12;所述半圆凹口296嵌合在所述圆轴126,固定住了所述卡和头部29;

同时,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一弧形斜面25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一斜壁128配合;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弧形斜面24与所述扇形侧室的第二斜壁1272配合;所述第一圆弧23在合上过程中方便滑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水平支撑面22贴合在所述扇形侧室的水平微斜面上1273下面与之配合起辅助固定作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二圆弧21在合上过程中方便滑动;所述扇形侧凸部的第三弧形斜面20方便卡扣件2开合;

所述转动部28由转轴282和半圆凸滑部281组成,所述转轴282与所述两圆孔1231配合,用于卡扣件2的转动;所述半圆凸滑部281与所述大圆弧面1230配合,便于卡扣件2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涉。

这样所述卡扣件2就卡扣住了所述公接头3,实现公接头3与母接头1的连接。所述卡扣件2的开启,通过拨动所述手拨部295,过程与卡扣件合上相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