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534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是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pvc中,用于管道连接的弯头有直角弯头、45°角弯头,因其属于刚性连接,角度不可调节。在管道施工中,遇有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需要穿透构筑物或障碍物,增加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成本;再如,如直埋施工,易因土层沉降造成管道断裂。如果能够提供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在遇有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通过柔性管件的连接,能够使相邻的前端管线和后端管线之间的角度产生柔性的改变,达到绕过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化解土层沉降造成的管道应力的目的,则能够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能够在遇有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及直埋施工时,通过柔性管件的连接,使相邻的前端管和后端管之间的角度产生柔性的改变,达到绕过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化解土层沉降造成的管道应力的目的,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前端管、后端管和柔性连接管,所述前端管和后端管成间距设置,柔性连接管置于前端管和后端管之间,柔性连接管的前端套接在前端管上并固连、后端套接在后端管上并固连。

所述柔性连接管内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管并固连,支撑管的前端面与前端管、支撑管的后端面与后端管之间分别成间距设置。

所述柔性连接管为具有柔韧性的橡塑复合管。

所述支撑管为刚性管。

所述支撑管为多个时,相邻的支撑管之间成间距设置。

所述柔性连接管与支撑管、前端管与柔性连接管、后端管与柔性连接管的固连方式为热合和粘接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柔性连接管为具有柔韧性的橡塑复合管,通过柔性连接管的连接,能够在前端管和后端管施加压力产生弯曲变形,使相邻的前端管和后端管之间的角度产生柔性的改变,其最大弯曲角度可达12°;而内置有支撑管的柔性连接管、相邻的支撑管端面之间成间距设置的结构,支撑管段为刚性段、没有支撑管的管段为柔性段,从而将柔性连接管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支撑管数量+1,其最大弯曲角度=12°×(支撑管数量+1)。在遇有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能够通过增加支撑管的数量,相应增加本实用新型柔性连接管的弯曲角度和加大弯曲半径,使相邻的前端管和后端管之间的角度在0-12°×(支撑管数量+1)之间变化,达到绕过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的目的,满足管线施工需要,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加工、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柔性连接管, 2支撑管, 3前端管, 4后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它包括前端管3、后端管4和柔性连接管1,所述前端管3和后端管4成间距设置,所述柔性连接管1为具有柔韧性的橡塑复合管,柔性连接管1置于前端管3和后端管4之间,柔性连接管1的前端套接在前端管3上并固连、后端套接在后端管4上并固连。本实施例采用现有技术制造。

本实施例中,由于前端管3和后端管4之间成间距设置、且通过具有柔韧性的橡塑复合管作为柔性连接管1进行连接,能够在前端管3和后端管4施加压力产生弯曲变形,使相邻的前端管3和后端管4之间的角度产生柔性的改变,其最大弯曲角度可达12°,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12°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适用于弯度小、管程短及直埋施工的工程安装使用。

参照图2,实施例2,本实施例一种管件的柔性连接结构,它包括前端管3、后端管4、柔性连接管1和支撑管2,所述前端管3和后端管4成间距设置,所述柔性连接管1为具有柔韧性的橡塑复合管,柔性连接管1置于前端管3和后端管4之间,柔性连接管1的前端套接在前端管3上并固连、后端套接在后端管4上并固连,所述支撑管2为刚性管,支撑管2内置于柔性连接管1内并固连,支撑管2的前端面与前端管3、支撑管2的后端面与后端管4之间分别成间距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管2的前端面与前端管3、支撑管2的后端面与后端管4之间分别成间距设置,从而将柔性连接管1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1+1=2,其最大弯曲角度=12°×(1+1)=24°。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24°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

参照图3,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柔性连接管1内设置两个支撑管2并固连,支撑管2之间成间距设置。

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支撑管2,从而将柔性连接管1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2+1=3,其最大弯曲角度=12°×(2+1)=36°。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36°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

参照图4,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柔性连接管1内设置三个支撑管2并固连。

本实施例采用三个支撑管2,从而将柔性连接管1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3+1=4,其最大弯曲角度=12°×(3+1)=48°。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48°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采用三个支撑管2加大了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半径,不仅适用于管道角度的变化,而且在遇有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为绕开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5,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柔性连接管1内设置四个支撑管2并固连。

本实施例采用四个支撑管2,从而将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4+1=5,其最大弯曲角度=12°×(4+1)=60°。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60°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采用四个支撑管2加大了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半径,不仅适用于管道角度的变化,而且在遇有较大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能够在变换角度的过程中,绕开较大的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

参照图6,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柔性连接管1内设置五个支撑管2并固连。

本实施例采用五个支撑管2,从而将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分隔为柔性段和刚性段交替设置的柔性连接结构,其柔性段数量=5+1=6,其最大弯曲角度=12°×(5+1)=72°。在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在0-72°内调节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角度,采用五个支撑管2加大了本实施例的柔性连接管1的弯曲半径,不仅适用于管道角度的变化,而且在遇有较大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时,既能够在变换角度的过程中,绕开较大的构筑物或固定的坚硬障碍物,又能够在不同平面上进行角度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连接管1其柔性段数量=支撑管2数量+1,其最大弯曲角度=12°×(支撑管2数量+1)。能够通过增加支撑管2的数量,相应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连接管1弯曲角度和加大弯曲半径,满足管线施工需要。

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简单复制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例如,支撑管2采用楔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