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耐磨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3438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耐磨管道,属于复合管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材是工业各个领域常规的物料运输通道。在现有技术中,管材在运输物料时最大的问题是运送物料的过程中管材内壁的磨损和腐蚀问题,磨损的现象在运输固体材料时尤为明显。由于磨损和腐蚀发生在管材内部,因此在管材外部不容易察觉,当管材出现破损时则需要暂停物料的输送并对管材进行更换,从而造成生产中断,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在外管壁的内圈设置复合耐磨层和耐磨内壁,大大提高了管材的耐磨特性和耐腐蚀性,提高了管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的复合耐磨管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合耐磨管道,包括外管壁,其特征在于:在外管壁的内圈设置有复合耐磨层,在复合耐磨层的内圈还设置有耐磨内壁。

在本复合耐磨管道的最内圈设置有刚玉材质的耐磨内壁,由于刚玉的耐磨性能极高,因此大大增加了管材内部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复合耐磨层由刚玉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

在耐磨内壁的外圈设置由刚玉和高分子材料而成的复合耐磨层,通过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促使复合耐磨层本身附着在外管壁的内侧,同时实现了耐磨内壁的附着。并且即使其内圈的耐磨内壁形成一定程度的脱落,复合耐磨层也具有较高的耐磨能力,因此通过设置复合耐磨层,进一步保证了本复合耐磨管道在运输物料时的耐磨损和耐腐蚀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耐磨内壁为刚玉。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为2.5~3.5:1。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为3:1。通过将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设计为3:1,可以充分发挥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以及刚玉的耐磨性能。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PE材质。

优选的,所述的复合耐磨层和耐磨内壁均为无缝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复合耐磨管道中,通过在外管壁的内圈设置复合耐磨层和耐磨内壁,大大提高了管材的耐磨特性,提高了管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

2、在本复合耐磨管道的最内圈设置有刚玉材质的耐磨内壁,由于刚玉的耐磨性能极高,因此大大增加了管材内部的耐腐蚀性能。

3、在耐磨内壁的外圈设置由刚玉和高分子材料而成的复合耐磨层,通过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促使复合耐磨层本身附着在外管壁的内侧,同时实现了耐磨内壁的附着。并且即使其内圈的耐磨内壁形成一定程度的脱落,复合耐磨层也具有较高的耐磨能力,因此通过设置复合耐磨层,进一步保证了本复合耐磨管道在运输物料时的耐磨损和耐腐蚀的性能。

4、通过将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设计为3:1,可以充分发挥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以及刚玉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耐磨管道截面图。

其中:1、外管壁 2、复合耐磨层 3、耐磨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复合耐磨管道中,包括金属材质的外管壁1,在外管壁1的内圈设置有复合耐磨层2,在复合耐磨层2的内圈设置有耐磨内壁3,复合耐磨层2和耐磨内壁3均为无缝结构。

复合耐磨层2采用刚玉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层,耐磨内壁3采用刚玉材质。在本复合耐磨管道的最内圈设置有刚玉材质的耐磨内壁3,由于刚玉的耐磨性能极高,因此大大增加了管材内部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而在耐磨内壁3的外圈设置由刚玉和高分子材料而成的复合耐磨层2,通过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促使复合耐磨层2本身附着在外管壁1的内侧,同时实现了耐磨内壁3的附着。并且即使其内圈的耐磨内壁3形成一定程度的脱落,复合耐磨层2也具有较高的耐磨能力,因此通过设置复合耐磨层2,进一步保证了本复合耐磨管道在运输物料时的耐磨损和耐腐蚀的性能。在GB/T3960-1983塑料华东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的测试下,本复合耐磨管道的复合耐磨层2以及耐磨内壁3的摩擦系数为0.23,体积磨损量为2.1*10-3cm3

在本实施例的复合耐磨管道中,高分子材料采用聚乙烯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为3:1。通过将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设计为3:1,可以充分发挥高分子材料的粘着力以及刚玉的耐磨性能。

本复合耐磨管道的制造过程如下:

在金属材质的外管壁1的内圈涂覆复合耐磨层2,在复合耐磨层2仍处于未冷却的热熔状态下时,在复合耐磨层2的内壁附着刚玉材质的耐磨内壁3,即形成上述的复合耐磨管道。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复合耐磨层2中,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设计为2.5:1。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复合耐磨层2中,高分子材料和刚玉的质量比设计为3.5: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