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82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



背景技术:

在产业用机器人、机床这样的各种技术领域中,开发了各种齿轮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9-185986号公报)。在这些技术领域中优选地利用轻量的齿轮装置的情况也较多。

日本特开2009-185986号公报的齿轮装置在齿轮架的端面或外筒的凸缘具有用于对象构件安装的构造(即、螺纹孔、贯通孔)。在该情况下,需要将对象构件配置于与齿轮装置相对的位置。若对象构件不与齿轮装置相对,设计者就需要在日本特开2009-185986号公报的齿轮装置安装追加的输出构件。安装追加的输出构件的结果,齿轮装置也有时变得过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难以引起重量的过度增加的齿轮装置的输出构造有关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齿轮装置具备:外筒,其包括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内齿;齿轮架,其在所述外筒的径向内侧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齿轮部,其包括具有与所述多个内齿啮合的多个第1外齿的至少一个齿轮;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其对所述至少一个齿轮赋予摆动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中心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回旋。所述齿轮架包括:曲轴保持部,其形成有供所述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至少局部地插入的至少一个孔部;输出齿轮,其从所述曲轴保持部突出,并与对象构件啮合。所述输出齿轮包括形成有与所述对象构件啮合的第2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第2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输出齿轮板安装于具有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面的齿轮装置。输出齿轮板具备形成有从所述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所述第2部位安装于所述旋转面。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输出齿轮板安装于具有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面的齿轮装置。输出齿轮板具备形成有从所述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齿轮片和安装于所述旋转面的安装板。所述齿轮片包括形成有所述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2部位与所述齿轮片结合。

上述的齿轮装置的输出构造难以引起重量的过度增加。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上述的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板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板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3a是第3实施方式的减速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减速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c是图3a所示的减速器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4a是第4实施方式的减速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减速器的概略的主视图。

图5a是第5实施方式的减速器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减速器的概略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开发了简便地安装于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运动的齿轮装置的输出齿轮板。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例示的输出齿轮板进行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板100的概略的主视图。参照图1对输出齿轮板100进行说明。

图1概略地表示齿轮装置(未图示)的旋转面rts和旋转面rts的旋转中心轴线rax。旋转面rts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往复运动。若输出齿轮板100与齿条(未图示)啮合,旋转面rts的旋转往复运动就被转换成与齿条连接的对象构件的直线往复运动。若输出齿轮板100与用作对象构件的其他齿轮啮合,旋转面rts的旋转往复运动引起对象构件的齿轮的旋转往复运动。

输出齿轮板100安装于旋转面rts。输出齿轮板100包括啮合部110和安装部120。啮合部110是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α(α<180°)的部位。安装部120是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β(β≥180°)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位由啮合部110例示。第2部位由安装部120例示。

在啮合部110形成有三个外齿111。三个外齿111与对象构件啮合,将旋转面rts的旋转向对象构件传递。设计者也可以考虑从外齿111向对象构件传递的扭矩、对象构件的动作范围来决定在啮合部110形成有几个外齿111。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受在啮合部110形成几个外齿111的任何限定。

图1所示的中心角α也可以是由两个离得最远的齿底规定的圆周角。中心角β也可以是周角(360°)与中心角α的差值。

与啮合部110不同,在安装部120未形成外齿111。安装部120是整体上呈扇形的板构件。安装部120与啮合部110一体地形成(即、安装部120无法与啮合部110分离)。

安装部120整体上与旋转面rts面接触。在安装部120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多个螺栓blt分别贯穿于多个贯通孔,安装部120被固定于旋转面rts。安装部120以不向旋转面rts压入的方式安装于旋转面rts,因此,旋转面rts不易变形。因而,齿轮装置的内部构造不易受到损伤。

如果要向对象构件传递的扭矩较大,则啮合部110也可以比安装部120厚。设计者考虑要向对象构件传递的扭矩来决定啮合部110的厚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向旋转面rts的安装强度来决定安装部120的厚度。

也可以是,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开口的贯通孔130形成于输出齿轮板100。也可以是,向齿轮装置输入动力的输入轴(未图示)贯穿于贯通孔130。作为替代,贯通孔130也可以不形成于输出齿轮板100。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贯通孔130的任何限定。

<第2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输出齿轮板由一个构件形成。因而,安装于旋转面的部位无法同与对象构件啮合的部位分离。作为替代,设计者也可以对输出齿轮板进行设计,以使安装于旋转面的部位能够从与对象构件啮合的部位分离。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由多个构件形成的例示的输出齿轮板进行说明。

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输出齿轮板100a的概略的主视图。参照图1和图2对输出齿轮板100a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标注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

输出齿轮板100a包括齿轮片140和安装板150。齿轮片140与安装板150结合。安装板150安装于齿轮装置(未图示)的旋转面rts。

齿轮片140包括啮合部141和结合部142。啮合部141是以旋转面rts的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α(α<180°)的部位。结合部142是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β(β≥180°)的部位。在啮合部141形成有三个外齿143。三个外齿143与对象构件啮合而将旋转面rts的旋转向对象构件传递。设计者也可以考虑要从外齿143向对象构件传递的扭矩、对象构件的动作范围来决定在啮合部141形成有几个外齿143。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在啮合部141形成几个外齿143的任何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位由啮合部141例示。

图2所示的中心角α也可以是由离得最远的两个齿底规定的圆周角。中心角β也可以是周角(360°)与中心角α的差值。

与啮合部141不同,在结合部142未形成外齿143。结合部142与安装板150结合。结合部142包括具有作为花键轴形成的半周弧的外周面1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位由结合部142例示。

安装板150是半环状的板材。安装板150包括形成作为花键孔形成的半圆孔的轮廓的内周面151。安装板150的内周面151与结合部142的外周面144啮合并花键结合。

安装板150整体上与旋转面rts面接触。在安装板150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未图示)。多个螺栓blt分别贯穿于多个贯通孔,安装板150固定于旋转面rts。安装板150以不向旋转面rts压入的方式安装于旋转面rts,因此,旋转面rts不易变形。因而,齿轮装置的内部构造不易受到损伤。

也可以是,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开口的贯通孔145形成于齿轮片140。也可以是,向齿轮装置输入动力的输入轴(未图示)贯穿于贯通孔145。作为替代,也可以在齿轮片140未形成贯通孔145。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贯通孔145的任何限定。

<第3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输出齿轮板可用作各种齿轮装置的一部分。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例示的齿轮装置进行说明。

图3a~图3c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减速器200。图3a是减速器200的概略的剖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减速器200的概略的剖视图。图3c是减速器200的概略的主视图。参照图1、图3a~图3c对减速器200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标注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由减速器200例示。

如图3a所示,减速器200具备外筒300、齿轮架400、齿轮部500、三个曲轴组装体600(图3a示出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一个)、以及两个主轴承700。马达(未图示)、其他驱动源(未图示)所生成的驱动力分别向三个曲轴组装体600输入。分别输入到三个曲轴组装体600的驱动力向配置于由外筒300和齿轮架400围成的内部空间内的齿轮部500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曲轴组装体由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一个例示。第2曲轴组装体由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另一个例示。第3曲轴组装体由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余下的一个例示。

如图3a所示,两个主轴承700配置于外筒300与由外筒300包围的齿轮架400之间。两个主轴承700分别能够使齿轮架400在外筒300内进行旋转运动。两个主轴承700对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旋转中心轴线rax进行限定。齿轮架400在传递到齿轮部50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在外筒300内绕旋转中心轴线rax旋转。

如图3b所示,外筒300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壳体310和多个内齿销320。壳体310对齿轮架400、齿轮部500和曲轴组装体600所收容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进行限定。多个内齿销320沿着壳体310的内周面排列成环状,形成内齿环。

内齿销320分别是沿着旋转中心轴线rax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构件。内齿销320分别嵌入被形成于壳体310的内壁的槽部。因而,内齿销320分别被壳体310恰当地保持。

如图3b所示,多个内齿销320绕旋转中心轴线rax以大致恒定间隔配置。内齿销320各自的半周面从壳体310的内壁朝向旋转中心轴线rax突出。因而,多个内齿销320作为与齿轮部500啮合的内齿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内齿由内齿销320例示。

如图3a所示,齿轮架400包括基部410、端板部420以及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输出齿轮板100。齿轮架400整体上是圆筒状。如上所述,齿轮架400在外筒300内绕旋转中心轴线rax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由输出齿轮板100例示。

基部410包括基板部411(参照图3a)和三个轴部412(参照图3b)。基板部411包括内表面413和与内表面413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414。内表面413与端板部420相对。输出齿轮板100安装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从外表面414突出。

在基板部411形成有中央贯通孔415(参照图3a)和三个保持贯通孔416(参照图3c)。与输出齿轮板100的贯通孔130(参照图3c)同样地,中央贯通孔415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形成。三个保持贯通孔416的中心以大致等间隔配置于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共用的假想圆(未图示)上。

在端板部420形成有中央贯通孔425(参照图3a)和三个保持贯通孔426(图3a示出三个保持贯通孔426中的一个)。与输出齿轮板100的贯通孔130(参照图3c)同样地,中央贯通孔425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形成。三个保持贯通孔426的中心以大致等间隔配置于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假想圆(未图示)上。形成于端板部420的三个保持贯通孔426分别与形成于基板部411的三个保持贯通孔416同轴。

三个轴部412分别从基板部411的内表面413朝向端板部420延伸。端板部420与三个轴部412各自的顶端面连接。端板部420也可以利用紧配合螺栓、定位销、其他恰当的固定技术连接于三个轴部412各自的顶端面。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端板部420分别与三个轴部412之间的特定的连接技术。

如图3a所示,齿轮部500配置于基板部411与端板部420之间。三个轴部412贯通齿轮部500并与端板部420连接。

如图3a所示,齿轮部500包括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第1齿轮510配置于基板部411与第2齿轮520之间。第2齿轮520配置于端板部420与第1齿轮510之间。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也可以基于共用的设计附图形成。

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分别包括朝向壳体310的内壁突出的多个外齿530(参照图3b)。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一边使多个外齿530与多个内齿销320啮合、一边在壳体310内回旋移动(即、摆动旋转)。在此期间,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的中心绕旋转中心轴线rax回旋。外筒300与齿轮架400之间的相对旋转由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的摆动旋转引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齿轮由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例示。第1外齿由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的外齿530例示。也可以是,至少一个齿轮为单一齿轮。作为替代,至少一个齿轮也可以是超过2的数量的齿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受几个齿轮用于齿轮部500的任何限定。

在第1齿轮510上形成有中央贯通孔511。在第2齿轮520上形成有中央贯通孔521。向减速器200输入驱动力的输入轴(未图示)也可以贯穿于输出齿轮板100的贯通孔130、齿轮架400的中央贯通孔415、425以及齿轮部500的中央贯通孔511、521。

如图3a所示,三个曲轴组装体600分别包括传递齿轮610、曲轴620、两个轴颈轴承630、以及两个曲轴承640。传递齿轮610接受由马达这样的恰当的驱动源(未图示)生成的驱动力。也可以是,传递齿轮610与驱动源直接连接。作为替代,传递齿轮610也可以经由能够传递驱动力的其他机构接受驱动力(间接的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传递齿轮610与驱动源之间的特定的连接构造。

曲轴620包括第1轴颈621(参照图3a)、第2轴颈622(参照图3a)、第1偏心部623(参照图3a)、以及第2偏心部624(参照图3a)。第1轴颈621插入基板部411的保持贯通孔416。第2轴颈622插入端板部420的保持贯通孔426。两个轴颈轴承630中的一个在保持贯通孔416内配置于第1轴颈621与基板部411之间。两个轴颈轴承630中的另一个在保持贯通孔426内配置于第2轴颈622与端板部420之间。传递齿轮610被安装于第2轴颈622。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保持部由基板部411例示。至少一个孔部由基板部411的保持贯通孔416例示。

第1偏心部623位于第1轴颈621与第2偏心部624之间。第2偏心部624位于第2轴颈622与第1偏心部623之间。两个曲轴承640中的一个配置于第1偏心部623与第1齿轮510之间。两个曲轴承640中的另一个配置于第2偏心部624与第2齿轮520之间。

第1轴颈621与第2轴颈622同轴,绕共用的旋转轴线旋转。第1偏心部623和第2偏心部624分别形成为圆柱状,相对于第1轴颈621和第2轴颈622的旋转轴线偏心。第1齿轮510与第2齿轮520之间的回旋相位差由第1偏心部623和第2偏心部624决定。

若传递齿轮610旋转,则曲轴620旋转。其结果,第1偏心部623和第2偏心部624偏心旋转。在此期间,借助曲轴承640与第1偏心部623连接的第1齿轮510一边与多个内齿销320啮合、一边能够在外筒300内回旋移动。同样地,借助曲轴承640与第2偏心部624连接的第2齿轮520一边与多个内齿销320啮合、一边能够在外筒300内回旋移动。其结果,第1齿轮510和第2齿轮520分别能够在外筒300内进行摆动旋转。

图3c表示三个保持贯通孔416和分别插入到三个保持贯通孔416内的第1轴颈6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孔由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一个例示。第2孔由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另一个例示。第3孔由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余下的一个例示。

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安装部120完全覆盖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一个。余下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在输出齿轮板100安装到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之后也露出。

图3c表示由安装部120遮蔽的保持贯通孔416与露出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之间的两个安装区域。安装部120在两个安装区域中被多个螺栓blt固定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若使用者拆卸多个螺栓blt,则输出齿轮板100可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分离。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相当于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旋转面rts。与旋转面rts有关的说明援用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

输出齿轮板100的三个外齿111位于露出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之间。三个外齿111在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之前与对象构件(未图示)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外齿由三个外齿111中的一个例示。

<第4实施方式>

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输出齿轮板可用作各种齿轮装置的一部分。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例示的齿轮装置进行说明。

图4a和图4b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减速器200a。图4a是减速器200a的概略的剖视图。图4b是减速器200a的概略的主视图。参照图3c~图4b对减速器200a进行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标注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由减速器200a例示。

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减速器200a具备外筒300、齿轮部500(参照图4a)、三个曲轴组装体600(图4a示出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一个)、以及两个主轴承700。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这些要素。

减速器200a还具备齿轮架400a。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齿轮架400a包括基部410和端板部420。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这些要素。齿轮架400a还包括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齿轮片140。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齿轮片14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由齿轮片140例示。

减速器200a还具备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安装板150。如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那样,安装板150与齿轮片140花键结合。安装板150完全覆盖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一个。余下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在输出齿轮板100安装到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之后也露出。

与图3c同样地,图4b表示被安装板150遮蔽的保持贯通孔416与露出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之间的两个安装区域。安装板150整体上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面接触。安装板150在两个安装区域中被多个螺栓blt固定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若使用者拆卸多个螺栓blt,则输出齿轮板100可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由两个安装区域中的一个例示。第2区域由两个安装区域中的另一个例示。

输出齿轮板100a的三个外齿143位于露出的两个保持贯通孔416之间。三个外齿143在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之前与对象构件(未图示)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外齿由三个外齿143中的一个例示。

<第5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的输出齿轮能够与齿轮架分离。作为替代,输出齿轮也可以与齿轮架一体地形成。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无法与齿轮架分离的输出齿轮的例示的齿轮装置进行说明。

图5a和图5b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减速器200b。图5a是减速器200b的概略的剖视图。图5b是减速器200b的概略的主视图。参照图5a和图5b对减速器200b进行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标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由减速器200b例示。

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减速器200b具备外筒300、齿轮部500(参照图5a)、三个曲轴组装体600(图5a示出三个曲轴组装体600中的一个)、以及两个主轴承700。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这些要素。

减速器200b还具备齿轮架400b。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齿轮架400b包括端板部420。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端板部420。

齿轮架400b还包括基部410b。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基部410b包括基板部411(参照图5a)和三个轴部412(图5a示出三个轴部412中的一个)。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援用于这些要素。

基部410b还包括输出齿轮160。输出齿轮160与基板部411一体地形成(即、输出齿轮160无法与基板部411分离)。输出齿轮160从基板部411的外表面414突出。

如图5b所示,输出齿轮160包括啮合部161和圆筒部162。啮合部161是以旋转面rts的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α的部位。圆筒部162是以旋转中心轴线rax为中心的中心角β的部位。设计者也可以基于保持贯通孔416的数量来决定中心角α。例如设计者能够将中心角α定为满足由以下的不等式表示的关系。

【式1】

设计者也可以之后将中心角β定为满足由以下的数学式所示的关系。

【式2】

中心角β=360°-中心角α

在啮合部161形成有三个外齿163。三个外齿163与对象构件啮合,将旋转面rts的旋转向对象构件传递。三个外齿163在两个保持贯通孔416之间突出,与形成于基板部411的三个保持贯通孔416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上述的中心角α也可以定义为由离得最远的两个齿底规定的圆周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位由啮合部161例示。

与啮合部161不同,在圆筒部162未形成外齿163。圆筒部162包括弧状的外周面164。外周面164的轮廓与三个外齿163的齿底圆大致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位由圆筒部162例示。弧状面由外周面164例示。

图5b表示由三个外齿163规定的齿顶圆adc。图5b进一步表示齿顶圆adc与由三个外齿163规定的齿底圆(未图示)之间绘制了阴影的环状区域alr。环状区域alr与三个保持贯通孔416分别局部地重叠。因而,三个外齿163能够在与旋转中心轴线rax分开的位置与对象构件啮合。

与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设计原理可适用于各种齿轮装置。与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各种特征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适用于与另一个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齿轮装置。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关联地进行了说明的齿轮装置和输出齿轮板主要具备以下的特征。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技术方案的齿轮装置具备:外筒,其包括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内齿;齿轮架,其在所述外筒的径向内侧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齿轮部,其包括具有与所述多个内齿啮合的多个第1外齿的至少一个齿轮;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其对所述至少一个齿轮赋予摆动旋转,以使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中心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回旋。所述齿轮架包括形成有供所述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至少局部地插入的至少一个孔部的曲轴保持部和从所述曲轴保持部突出并与对象构件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包括形成有与所述对象构件啮合的第2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第2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

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出齿轮包括形成有与对象构件啮合的第2外齿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第2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齿轮装置能够使对象构件在有限范围内运动。输出齿轮包括未形成第2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齿轮装置不会变得过重。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也可以包括第1曲轴组装体和配置于与所述第1曲轴组装体分开的位置的第2曲轴组装体。所述至少一个孔部也可以包括供所述第1曲轴组装体局部地插入的第1孔和供所述第2曲轴组装体局部地插入的第2孔。所述第2外齿的齿顶圆与齿底圆之间的环状区域也可以与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重叠。所述第2外齿也可以在所述第1孔与所述第2孔之间与所述对象构件啮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2外齿的齿顶圆与齿底圆之间的环状区域与第1孔和第2孔重叠,因此,设计者能够使输出齿轮在与旋转中心轴线分开的位置与对象构件啮合。第2外齿在第1孔与第2孔之间与对象构件啮合,因此,第2外齿不易阻碍第1孔和第2孔的形成。

关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是,所述输出齿轮无法与所述曲轴保持部分离。所述第2部位也可以设计成不与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重叠。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2部位不与第1孔和第2孔重叠,因此,即使输出齿轮无法与曲轴保持部分离,第2外齿也不易阻碍第1孔和第2孔的形成。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至少1个曲轴组装体也可以包括配置于与所述第1曲轴组装体和所述第2曲轴组装体分开的位置的第3曲轴组装体。所述至少1个孔部也可以包括供所述第3曲轴组装体至少局部地插入的第3孔。所述第1孔、所述第2孔和所述第3孔的中心也可以形成于共用的假想圆上。所述第2部位也可以包括比所述假想圆的半径小的半径的弧状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2部位包括比形成有第1孔、第2孔和第3孔的中心的假想圆的半径小的半径的弧状面,因此,第2部位不易与第1孔和第2孔重叠。因而,第2外齿不易阻碍第1孔和第2孔的形成。

关于上述的结构,齿轮装置也可以是还具备能够在所述第2部位与所述输出齿轮结合的安装板。所述输出齿轮也可以能够与所述曲轴保持部分离。所述安装板也可以被安装于所述曲轴保持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出齿轮能够与曲轴保持部分离,因此,第2外齿不易阻碍第1孔和第2孔的形成。安装板被安装于曲轴保持部,因此,齿轮架的旋转恰当地向输出齿轮传递。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安装板也可以与所述输出齿轮花键结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安装板与输出齿轮花键结合,因此,齿轮架的旋转经由安装板向输出齿轮恰当地传递。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也可以包括配置于与所述第1曲轴组装体和所述第2曲轴组装体分开的位置的第3曲轴组装体。所述至少一个孔部也可以包括供所述第3曲轴组装体至少局部地插入的第3孔。所述安装板也可以覆盖所述第3孔。

根据上述的结构,安装板覆盖第3孔,因此,设计者能够对安装板赋予用于向曲轴保持部安装的较大的面积。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曲轴保持部也可以包括所述第3孔与所述第1孔之间的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3孔与所述第2孔之间的第2区域。所述安装板也可以与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至少一者面接触,并与所述曲轴保持部连结。

根据上述的结构,安装板与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的至少一者面接触,并与曲轴保持部连结,因此,安装板和输出齿轮的安装不使曲轴保持部产生过度的变形。因而,第1曲轴组装体、第2曲轴组装体和第3曲轴组装体不易受到损伤。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输出齿轮也可以能够从所述曲轴保持部分离。所述至少一个曲轴组装体也可以包括配置于与所述第1曲轴组装体和所述第2曲轴组装体分开的位置的第3曲轴组装体。所述至少一个孔部也可以包括供所述第3曲轴组装体至少局部地插入的第3孔。所述第2部位也可以覆盖所述第3孔。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2部位覆盖第3孔,因此,设计者能够对第2部位赋予用于向曲轴保持部安装的较大的面积。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第1部位也可以是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小于180°的中心角的部分。所述第2部位也可以是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180°以上的中心角的部分。

根据上述的结构,未形成第2外齿的第2部位占有以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180°以上的中心角的部分,因此,齿轮装置不会变得过重。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技术方案的输出齿轮板安装于具有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面的齿轮装置。输出齿轮板具备形成有从所述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所述第2部位安装于所述旋转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出齿轮板包括形成有从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输出齿轮板能够使对象构件在有限范围内运动。输出齿轮板包括未形成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输出齿轮板不会变得过重。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又一技术方案的输出齿轮板安装于具有在小于360°的有限旋转范围内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面的齿轮装置。输出齿轮板具有形成有从所述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齿轮片和安装于所述旋转面的安装板。所述齿轮片包括形成有所述外齿的预定的中心角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所述外齿的余下的中心角的第2部位。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2部位与所述齿轮片结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输出齿轮板具备形成有从齿轮装置向对象构件传递动力的外齿的第1部位和未形成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输出齿轮板能够使对象构件在有限范围内运动。输出齿轮板包括未形成外齿的第2部位,因此,输出齿轮板不会变得过重。安装于旋转面的安装板在所述第2部位与齿轮片结合,因此,旋转面的旋转可恰当地向齿轮片传递。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安装板也可以与所述齿轮片花键结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安装板与齿轮片花键结合,因此,旋转面的旋转可经由安装板向齿轮片恰当地传递。

关于上述的结构,所述第1部位也可以是以所述旋转面的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小于180°的中心角的部分。所述第2部位也可以是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180°以上的中心角的部分。

根据上述的结构,未形成外齿的第2部位占有以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的180°以上的中心角的部分,因此,输出齿轮板不会变得过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可恰当地利用于各种齿轮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