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与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430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与变速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此外,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机动车排挡手柄的变速箱。



背景技术:

汽车排挡手柄是驾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由于需要经常进行换挡操作,挡杆也是一种易磨损件,可能出现损坏。现有的排挡手柄为一体式的整体结构,整体安装在面板之下,装配时先将手柄结构进行安装再安装面板;损坏时需要对挡杆内部进行维修,拆卸排挡手柄前必须将手柄所在的整个面板拆除,给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单独拆除的机动车排挡手柄,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排挡的手柄可以相互拆卸分离,达到方便维修的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包括:

转动轴,中部设置转动中心实现竖直面内转动,所述转动轴上部的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卡接结构;

插装座,设有用于套装在所述转动轴顶部的凹槽,所述插装座的凹槽内设置变形件,所述变形件能够与所述转动轴上设置的卡接结构配合卡接,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插装座保持相互卡接固定并可相互分离。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衬套,所述衬套套装于所述转动轴的顶部;所述卡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衬套两侧外壁上的搭扣。

可选地,所述搭扣在截面上呈三角形凸块,所述搭扣向下倾斜侧面的坡度大于向上倾斜侧面的坡度。

可选地,所述变形件为呈U型的卡接环;所述插装座的凹槽内壁上设置用于容纳所述卡接环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下沿的尺寸大于上沿的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插装座顶部的球头,所述球头与所述插装座之间设置热敏电阻垫,所述热敏电阻垫设置于PCB板上;所述热敏电阻垫采用NTC热敏电阻。

可选地,所述球头由下到上依次包括龙骨基座、橡胶垫和皮革面;所述橡胶垫和皮革面)之间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连接所述热敏电阻垫。

可选地,所述插装座的外侧套装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球头配合形成表面平整的壳体;所述底壳与所述球头之间的接缝处设置能够发光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通过所述PCB板控制发光。

可选地,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用于安装解锁按钮的开槽,所述插装座上安装与所述解锁按钮配合发送触发信号的开关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排挡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包括:转动轴和插装座等结构,其中转动轴中部设置转动中心,实现在竖直面内的转动,拨动到不同的位置以实现不同的挡位切换。转动轴上部的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卡接结构以实现卡接。插装座设有凹槽,凹槽开口向下,用于套装在转动轴顶部。插装座的凹槽内设置变形件,变形件能够与转动轴上设置的卡接结构配合卡接,使转动轴与插装座保持相互卡接固定并可相互分离。

插装座插装固定在转动轴的上部,并通过可拆卸的卡接结构以及变形件保持连接,在需要拆卸维修时可以直接将插装座从转动轴上拨出,解除卡接结构与变形件之间的锁定,两者可相互分离。不需要打开排挡手柄下方的面板即可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排挡手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挡手柄装配完整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挡手柄装配完整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3为插装座3与转动轴1相互分离时的结构图;

图4为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头的一种具体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头部分的电路结构图。

其中包括:

转动轴1、衬套2、搭扣21、插装座3、卡接环31、限位槽32、球头4、热敏电阻垫41、PCB板42、龙骨基座43、橡胶垫44、皮革面45、加热电阻丝46、底壳5、导光条6、解锁按钮7、开关垫7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排挡手柄,排挡的手柄可以相互拆卸分离,达到方便维修的目的。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机动车排挡手柄及变速箱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排挡手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挡手柄装配完整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2B为横向剖面结构图。该排挡手柄包括转动轴1和插装座3等结构,其中转动轴1中部设置转动中心,转动轴1可绕水平设置的转动中心转动,通过转动中心实现竖直面内转动,转动轴1转动到不同的角度实现不同挡位的切换。转动轴1上部的侧壁具有向外凸出的卡接结构,与其他的结构相互配合实现卡装。

插装座3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向下,凹槽形状与转动轴1的形状相互匹配,用于套装在转动轴1的顶部。插装座3的凹槽内设置变形件,变形件能够与转动轴1上设置的卡接结构配合卡接,使转动轴1与插装座3保持相互卡接固定,但仍能够相互分离,通过变形件发生变形解除锁定,此过程是可逆的,不会对锁紧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可以重复进行锁紧固定与分离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轴1上套装设置插装座3,并且两者之间采用了卡接固定的方式,卡接结构能够相互分离,因此可以将插装座3从转动轴1上单独拆除,如图3所示,为插装座3与转动轴1相互分离时的结构图。将插装座3去掉后就可将下方的线路部分暴露,在不拆除面板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维修。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排挡手柄还包括与转动轴1固定连接的衬套2,衬套2套装于转动轴1的顶部,如图1中所示,衬套2为上下贯通的筒状结构,其能够套装于转动轴1的上方的外侧,衬套2与转动轴1之间可通过螺栓保持相互固定,两者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转动轴1和衬套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达到足够的结构强度。卡接结构为设置于衬套2两侧外壁上的搭扣21,搭扣21至少设置两个,呈对称分布。由于衬套2与转动轴1相互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因此衬套2上的搭扣21可认为是间接地设置在转动轴1上。衬套2的作用是使两个搭扣21的间距更大,因此直接设置在转动轴1上也是可以的,但转动轴1的结构会更加复杂,不仅浪费材料,也不方便制造出复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轴1为金属轴,呈工字形结构,以提高转动面内转动的抗弯性能。衬套2套装在工字形结构上,两者通过螺栓相互固定,金属衬套2包括两个平面和两个弧形面,与转动轴1的外表相互贴合,衬套2不会与转动轴1之间出现相对转动。

具体地,搭扣21在截面上呈三角形凸块,搭扣21分别向衬套2的两侧凸起,其由两个侧面形成,两个侧面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插装座3套在转动轴1的外侧,向下倾斜的侧面起到卡止插装座3的作用,为了避免插装座3轻易被拉出,因此搭扣21向下倾斜侧面的坡度大于向上倾斜侧面的坡度。在卡接时能够保持足够的锁紧力,调整到合适的坡度,使人力不能将其拔出,只能在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才可将其拆卸。

如图4所示,为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变形件为卡接环31,卡接环31呈U型,两侧分支可发生相互分离变形向两侧分离。插装座3的凹槽内壁上设置用于容纳卡接环31的限位槽32,限位槽32与卡接环31的形状相同,卡接环31能够恰好放置在限位槽32,限位槽32的两侧可以阻挡卡接环31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限定卡接环31向两侧扩张的幅度。限位槽32下沿的尺寸大于上沿的尺寸,上沿凸出的长度小,用于避让搭扣21,不会对搭扣21造成妨碍。卡接环31不仅限于U型,只要是带有缺口的不封闭的结构均可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在插装座3顶部的球头4,球头4与插装座3之间设置热敏电阻垫41,热敏电阻垫41设置于PCB板42上,通过PCB板42对其供电。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头的一种具体结构,其由下到上依次包括龙骨基座43、橡胶垫44和皮革面45;橡胶垫55和皮革面45之间设置加热电阻丝46,加热电阻丝46连接热敏电阻垫41。热敏电阻垫41采用NTC热敏电阻,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可使温度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如图6所示,为球头部分的电路结构图。除了对热敏电阻垫41和加热电阻丝46供电发热之外,PCB板42通过线束连接下方的主PCB,主PCB发送指令信号给整车ECU。

更进一步,在插装座3的外侧套装底壳5,底壳5与球头4配合形成表面平整的壳体,形成整个排挡手柄的外壳部分,用于驾驶者手部握持。为了方便驾驶者在黑暗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看到排挡手柄所在的位置,在底壳5与球头4之间的接缝处设置能够发光的导光条6,导光条6通过PCB板42控制发光。导光条6可采用LED灯条,整体造型呈C型,与排挡手柄的外壁相互贴合。驾驶者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改变导光条6发光的颜色,更加人性化。

底壳5的侧壁上设置用于安装解锁按钮7的开槽,插装座3上安装与解锁按钮7配合发送触发信号的开关垫71,按下解锁按钮7解除挡位的锁定,可以将转动轴1调节到其他的挡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该变速箱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动车排挡手柄,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变速箱的其他部分请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