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00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单向阀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



背景技术:

气体单向阀是气体只能沿进口流动,出口气体却无法回流的阀体,俗称气体单向阀,气体单向阀又称气体止回阀或气体逆止阀,用于气动系统中防止压缩空气逆向流动,套管气为通过套管引出到地面的油井分离气体,在套管气输出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气体单向阀。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28142.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体单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单向阀下体顶部与单向阀上体固定连接,单向阀下体与单向阀上体之间有膜片,单向阀下体内部有一根导流柱,导流柱根部与单向阀下体腔体之间为导流筋,通过导流筋将单向阀下体内腔分隔成三个异性孔,导流柱顶端有支撑凸起支撑膜片。其通过在单向阀下体上增加导流筋和导流柱,降低了单向阀的流阻;在单向阀下体上设有支撑凸起,防止逆向压力较小时气体从膜片间隙泄漏,从提升了逆向密封性;优化了气孔的结构形式,较目前常用气体单向阀增加了流通面积,降低了流阻。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单向阀,该单向阀虽然能够使流经气体单向导通,反向截止,但是不适合于套管内气体的排出。

基于如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包括单向阀本体、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单向导通体,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单向阀本体内壁的两端,所述单向导通体能够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单向阀本体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单向导通体包括第一挡头、连接杆、扶正装置和第二挡头,所述第一挡头、扶正装置和第二挡头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首端、中端及尾端,所述第一挡头能够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挡头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将所述单向导通体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挡头和扶正装置均含有能够使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挡头包括第二挡头气体通道和气体门扇,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上的开口,所述气体门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上的开口上,所述气体门扇受气体的正向压力时能够打开以输送气体,所述气体门扇受气体的反向压力时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头还包括挡头圈,所述挡头圈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挡头圈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气体门扇还包括第一气体门扇和第二气体门扇,所述第一气体门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二气体门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装置包括扶正套管、扶正杆和万向滚珠,所述万向滚珠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扶正杆的顶端,所述扶正杆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套管上,所述扶正套管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头包括第一挡头开口和挡头挡壁,所述挡头挡壁能够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挡头开口能够使气体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导通体包括1-3个扶正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装置包括3-6根扶正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通过配合设置单向阀本体、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单向导通体,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结构简单,单向导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挡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挡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单向阀本体、2-第一限位部、3-第二限位部、4-单向导通体、41-第一挡头、411-第一挡头开口、412-挡头挡壁、42-连接杆、43-扶正装置、431-扶正套管、432-扶正杆、433-万向滚珠、44-第二挡头、441-挡头圈、442-第一开口、443-第二开口、444-第一气体门扇、445-第二气体门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一种用于套管内气体排出的气体单向阀,包括单向阀本体1、第一限位部2、第二限位部3和单向导通体4,所述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3固定设置在所述单向阀本体1内壁的两端,所述单向导通体4能够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单向阀本体1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3之间,所述单向导通体4包括第一挡头41、连接杆42、扶正装置43和第二挡头44,所述第一挡头41、扶正装置43和第二挡头4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2的首端、中端及尾端,所述第一挡头41能够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所述第二挡头44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以将所述单向导通体4设置在第一限位部2和第二限位部3之间,所述第一挡头41和扶正装置43均含有能够使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挡头44包括第二挡头气体通道和气体门扇,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44上的开口,所述气体门扇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44的开口上,所述气体门扇受气体的正向压力时能够打开以输送气体,所述气体门扇受气体的反向压力时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

所述第一限位部2为环形柱状体,其内圈为气体进入口。

所述第二挡头44还包括挡头圈441,所述挡头圈441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所述挡头圈441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头44上。

所述第二挡头气体通道还包括第一开口442和第二开口443,所述气体门扇还包括第一气体门扇444和第二气体门扇445,所述第一气体门扇444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442上,所述第二气体门扇445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443上。

所述扶正装置43包括扶正套管431、扶正杆432和万向滚珠433,所述万向滚珠433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扶正杆432的顶端,所述扶正杆432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扶正套管431上,所述扶正套管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第一挡头41包括第一挡头开口411和挡头挡壁412,所述挡头挡壁412能够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所述第一挡头开口411能够使气体通过。

所述单向导通体4包括1-3个扶正装置43,所述扶正装置43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2上。

所述扶正装置43包括3-6根扶正杆432,所述扶正杆432均匀的插接在所述扶正套管43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可以在所述扶正套管431上插接2排扶正杆432,每排包括3根扶正杆432,所述每排扶正杆432均匀的插接在所述扶正套管431上。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