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902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煤机密封结构,特别涉及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属于电厂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磨煤机是火力发电的核心设备,直接关系着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磨煤机的密封主要为拉杆密封及基座密封,目前的磨煤机基座密封采用碳精条、连接件、弹簧等组装为环状后与减速机轴接触实现动密封,碳精条材料材质较脆,易碎,在传动轴偏斜时容易被挤压损坏,组成环状密封中的一条碳精条损坏其它碳精条也会相继损坏,这需停运磨煤机进行更换,在多次安装调试及生产中,由于减速机输出轴存在较大偏斜,一月内曾更换三套密封,一套炭精环价格9000元,造成极大成本浪费,且密封损坏造成漏风、漏灰,严重污染环境;对减速机进行找正需结合大修进行,大修周期至少需要15天,一方面磨煤机至少还需8个月进行大修,且磨煤机长期停运不利于运行调整,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传统的解决轴密封的思路基本停留在碳精条、连接件、弹簧等组装为环状后与输出轴之间的配合结构及配合间隙上改善,不能够解决由于输出轴偏斜造成的其密封失效,结合以上原因急需一种较好的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能够保证磨煤机安全高效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磨煤机密封中存在的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损坏、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包括传动盘,传动盘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在传动盘的上方设置有基座密封套筒,基座密封套筒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碳精条组装形成的环密封装置,所述的基座密封套筒下端具有径向的圆形凸沿,在圆形凸沿的下表面上自内向外开设有三道环形槽,各环形槽的深度为8-15mm,深度指环形槽在输出轴轴向上的尺寸,自内向外各环形槽的宽度分别为3-6mm、15-25mm、10-15mm,宽度指环形槽在输出轴径向上的尺寸,在内端的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铜环,在中间的环形槽内设置有碳精环,在外端的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铜环,第一铜环、碳精环、第二铜环与相应的环形槽之间在径向上为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各环形槽的深度为10mm,自内向外各环形槽的宽度分别为4mm、20mm、12mm;进一步的,第一铜环与内端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0.2-0.6mm;碳精环与中间的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1-3mm;第二铜环与外端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1.2-2.4mm;进一步的,所述的碳精环下表面径向上间隔开设有2-4圈V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密封在原有的密封基础上,又在将传动盘处增加了一道密封结构,即使输出轴偏斜造成碳精条组装成的环状密封发生损坏,还可以依靠在传动盘处的密封保证基座密封不漏灰、漏气,密封采用材质较软的铜及碳精环材料,可以降低对传动盘的磨损,碳精环可以利用废旧的碳精环制作,节约成本,经过使用,本密封结构解决了基座密封存在的上述问题,应用在磨煤机基座密封中能够防止漏风、漏灰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基座密封套筒圆形凸沿上开槽后的示意图。

图3是碳精环下表面V形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1:输出轴;2:传动盘;3:基座密封套筒;4:碳精条组装形成的环密封装置;5:圆形凸沿;51:内端的环形槽;52:中间的环形槽;53:外端的环形槽;6:第一铜环;7:碳精环;71:V形槽;8:第二铜环;

一种磨煤机基座密封结构,包括传动盘2,传动盘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1上,在传动盘2的上方设置有基座密封套筒3,基座密封套筒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碳精条组装形成的环密封装置,所述的基座密封套筒3下端具有径向的圆形凸沿5,上述结构为现有的磨煤机上具有的结构,在圆形凸沿的下表面上自内向外开设有三道环形槽,各环形槽的深度为8-15mm,深度指环形槽在输出轴轴向上的尺寸,自内向外各环形槽的宽度分别为3-6mm、15-25mm、10-15mm,更为详细的,所述的各环形槽的深度为10mm,自内向外各环形槽的宽度分别为4mm、20mm、12mm;宽度指环形槽在输出轴径向上的尺寸,在内端的环形槽内51设置有第一铜环6,在中间的环形槽52内设置有碳精环7,在外端的环形槽53内设置有第二铜环8,第一铜环6、碳精环7、第二铜环8与相应的环形槽之间在径向上为间隙配合;进一步的,第一铜环与内端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0.2-0.6mm;碳精环与中间的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1-3mm;第二铜环与外端环形槽径向上的间隙为1.2-2.4mm;所述的碳精环下表面径向上间隔开设有2-4圈V形槽,V形槽可以有效的降低传动盘表面的磨损。本结构中,各环形槽与第一铜环、碳精环、第二铜环在径向上存在缝隙,第一铜环、碳精环、第二铜环可上下浮动,在磨煤机运行过程中依靠自身重力始终与传动盘进行密封,这种密封结构大大延长了密封更换周期。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