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67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箱壳体。



背景技术:

减速箱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箱的输入轴上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其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目前的减速箱壳体采用的是整体式的结构,主要通过铸造成型。现有的整体式的减速箱壳体的端部不设有翻边结构,应力较为集中,容易造成减速箱壳体铸件的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其有效的提高了减速箱壳体的铸造质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包括:一成型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壳体、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正上方且成型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心轴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用于安装端盖的敞开端、相向的另一端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为一端敞开、相向另一端封闭的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封闭端上依次成型有相邻且同轴设置的一第二凹槽和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敞开端固定设置有一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相垂直,所述翻边上至少设置有一对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一第三通孔。

优选的,所述凸台的数量设置为3个,所述凸台以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心轴为中心呈圆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翻边上,所述翻边和所述凸台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凸台之间间隔90°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自由端成型有一环形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交汇处成型有一第一槽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的两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翻边的内圈上设置有一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成型在所述翻边自由端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凸座,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二凸座,所述第一凸座和所述第二凸座上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壳壁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其通过在第二壳体的敞开端固定设置一翻边,过渡均匀,有效的减小了应力集中,使减速箱壳体整体更流畅,避免了铸造质量的缺陷,有效的提高了减速箱壳体的铸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壳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凸部;14、第一槽体;15、凸耳;20、第二壳体;21、翻边;22、凸台;23、第三通孔;24、第一凹槽;25、第二凹槽;26、第二槽体;30、第一凸座;40、第二凸座;5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壳体,包括:一成型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壳体10、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正上方且成型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为圆筒状的薄壁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心轴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为用于安装端盖的敞开端、相向的另一端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一第一通孔11和一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同轴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1的自由端成型有一环形凸部13,所述凸部13与所述第一通孔11 同轴设置,所述凸部13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交汇处成型有一第一槽体14,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凸耳15,所述凸耳15的两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一凸座30,所述第一壳体10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二凸座40,所述第一凸座30和所述第二凸座4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通孔12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壳壁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50,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为一端敞开、相向另一端封闭的结构,所述第二壳体20的封闭端上依次成型有相邻且同轴设置的一第二凹槽25和一第一凹槽24,所述第二壳体20的敞开端固定设置有一翻边21,所述翻边21与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中心轴相垂直,所述翻边21上至少设置有一对凸台22,所述凸台22上开设有一第三通孔2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22的数量设置为3个,所述凸台22以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心轴为中心呈圆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翻边21上,所述翻边21和所述凸台22一体成型,所述凸台22之间间隔90°设置,所述凸台22具有一个支撑平台的作用,便于后续孔部的加工,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所述翻边21的内圈上设置有一第二槽体26,所述第二槽体26成型在所述翻边21自由端侧,所述第二槽体26用于安装密封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