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偿双向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57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偿双向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补偿的双向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目前双向密封蝶阀,是通过驱动装置施加更大的扭矩使阀座和密封圈之间产生一定的密封比压,实现密封,这种形式需要过大的驱动装置,且当驱动装置施加更大的扭矩使阀座和密封圈产生一定的密封比压后,在使用过程中阀座和密封圈会由于加工误差而松动,很难保证阀门的双向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蝶阀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补偿的双向密封蝶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补偿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阀杆、蝶板以及与蝶板构成密封副的阀座,阀体上设置一凸缘和和一阶梯面,阀座与阶梯面之间设置弹簧,使得阀座可在轴向微量移动;阀座与凸缘之间轴向设置补偿间隙,且与凸缘另一侧的限位板固定连接,限位板可与凸缘抵接来限制阀座的轴向位移大小;阀体上还设有孔一、孔二和孔三三个通孔,孔一与左侧腔体连通,孔二与所述补偿间隙连通,孔三与右侧腔体连通,三个通孔与阀体外的梭阀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梭阀包括阀腔、梭芯以及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一通道与孔一连通,第二通道与孔二连通,第三通道与孔三连通,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均与阀腔连通,梭芯通过介质力的推动在阀腔内滑动,可以阻断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连通,或者第三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梭阀控制阀门左右两侧腔体与补偿间隙之间的连通和阻断,从而使得介质力一直可以推动阀座压向蝶板,实现双向密封;同时,当阀门开启时,补偿间隙自动泄压,从而减小阀门的开启扭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A处放大图。

图中:1. 阀体; 2. 蝶板; 3.阀杆;4.梭阀;5. 阀座;6. 左侧腔体;7. 右侧腔体;8.孔三;9.孔二;10.孔一; 11.补偿间隙;12.凸缘;13. 限位板;14. 第一通道;15. 第二通道;16. 第三通道;17.梭芯;18. 阀腔;19.弹簧;20.阶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补偿双向密封蝶阀,包括阀体1、阀杆3、蝶板2以及与蝶板2构成密封副的阀座5,阀体上设置一凸缘12和和一阶梯面20,阀座5与阶梯面20之间设置弹簧19,使得阀座5可在轴向微量移动;阀座5与凸缘12之间轴向设置补偿间隙11,且与凸缘12另一侧的限位板13固定连接,限位板13可与凸缘12抵接来限制阀座5的轴向位移大小;阀体1上还设有孔一10、孔二9和孔三8三个通孔,孔一10与左侧腔体连通6,孔二9与所述补偿间隙11连通,孔三8与右侧腔体7连通,三个通孔与阀体1外的梭阀4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梭阀4包括阀腔18、梭17芯以及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第三通道16,第一通道14与孔一10连通,第二通道15与孔二连通9,第三通道16与孔三8连通,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第三通道16均与阀腔18连通,梭芯17通过介质力的推动在阀腔18内滑动,可以阻断第一通道14与第二通道15之间的连通,或者第三通道16与第二通道15之间的连通。

正向密封时,介质可以通过左侧腔体6进入孔一10,进而进入梭阀4的第一通道14,再进入梭阀4的阀腔18,梭芯17在介质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将第二通道15与第三通道16阻断,同时,介质通过第二通道15进入补偿间隙11,使得补偿间隙11压力与阀门左侧腔体6压力平衡,同时可以将阀座5压向蝶板2产生二次密封比压,实现正向密封;当阀门开启时,补偿间隙11压力通过梭阀4以及孔一10自动泄压,减小了阀门的开启扭矩。同理,当阀门反向密封时,介质通过右侧腔体7进入孔三8,进而进入梭阀4的第三通道16,再进入梭阀4的阀腔18,梭芯17在介质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将第二通道15与第一通道14阻断,同时,介质通过第二通道15进入补偿间隙11,使得补偿间隙11压力与阀门右侧腔体7压力平衡,同时可以将阀座5压向蝶板2产生二次密封比压,实现正向密封;当阀门开启时,补偿间隙11压力通过梭阀4以及孔三8自动泄压,减小了阀门的开启扭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