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及其控制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37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注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控制阀门的润滑油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为了减小设备的磨损,通常需要在运转部位进行润滑。例如,石油钻井所使用的设备均在露天、严寒、酷暑等恶劣环境下使用,设备转速高、承受载荷大,所以在运转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对轴承进行注黄油润滑,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特别是作为起升设备的天车,安装在井架最上端的天车台上,空间小,离地距离高,天车每运转150小时,就需对天车滑轮轴承进行注黄油润滑保养。

现有的一种注黄油的方式是通过自动注油装置实现了天车不停转、遥控自动、多点位、大容量注黄油的功能。但由于石油钻井使用的天车为多个滑轮的组合体,一般有6-9副轴承。为了确保每个滑轮轴承的注油量,需要单个顺序递次注油,天车自动注油装置选用了电磁阀,来实现对黄油油道的通断控制。但采用的电磁阀,一般由线圈、定铁芯、动铁芯、复位弹簧、阀口及阀体组成。通电时,动铁芯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打开介质流通通道;断电时,动铁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堵住通道,使介质不能流通。但此类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液压油、水等易于流动的介质的通断,效果非常好。但用于控制黄油等粘度大、不易流动介质的通断时,复位弹簧的弹力不能使动铁芯下移复位而彻底关闭通道,而失去控制介质通断的目的。为了实现有效控制黄油等介质通断目的,必须要优选弹力较大的复位弹簧来克服黄油的粘度大、不易流动特性,实现通道的有效关闭。但使用弹力比较大的复位弹簧,就必须要增加电磁吸力克服弹簧的弹力,这样电磁线圈的体积也将随之增大,不适用于安装空间受限的天车注油装置。

综上所述,如何在减小体积的条件下,实现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以在减小装置体积的条件下,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该控制阀门的润滑油注油装置,以在减小装置体积的条件下,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孔,所述阀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阀芯,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的两端均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所述阀芯上设置有通油结构,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所述第一凸轴和所述第二凸轴分别密封伸出所述过孔外,所述第一凸轴和所述第二凸轴均为导磁材质,当所述阀芯向所述阀体的一端轴向移动时,所述通油结构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当所述阀芯向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轴向移动时,所述通油结构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断开连通;

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轴向两端外部的第一电磁吸盘和第二电磁吸盘,所述第一电磁吸盘用于磁性吸引所述第一凸轴,所述第二电磁吸盘用于磁性吸引所述第二凸轴。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阀体包括筒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筒体的敞口端,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过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所述过孔。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筒体为圆形筒体,所述端盖为圆形端盖,所述圆形端盖与所述圆形筒体螺纹密封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阀体为不导磁材料。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阀芯的两端通过密封圈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通油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阀芯的外壁上的环形通油槽,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轴向位置上,所述阀芯设置有所述第一凸轴的一端端面至所述阀体的对应所述第一凸轴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环形通油槽的中心轴截面到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中心轴截面的距离;所述环形通油槽的靠近所述第一凸轴的一侧端面到所述阀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油口靠近所述阀体底部的边沿到所述阀体底座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还包括电控箱,与所述第一电磁吸盘和所述第二电磁吸盘均导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一电磁吸盘和所述第二电磁吸盘交替通电或断电。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第一电磁吸盘、所述第二电磁吸盘和所述阀体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控制阀门中,所述固定支架为E字形支架,所述第一电磁吸盘和所述第二电磁吸盘分别位于所述E字形吸盘的两端,所述阀体固定于所述E字形吸盘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门、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供油管与所述控制阀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控制阀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门为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中,阀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孔,阀体的侧面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阀芯设置于阀体内,阀芯的两端均与阀体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阀芯上设置有通油结构,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分别伸出阀体两端的过孔,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均为导磁材质;第一电磁吸盘和第二电磁吸盘分别位于阀体的轴向两端的外部,第一电磁吸盘用于磁性吸引第一凸轴,第二电磁吸盘用于磁性吸引第二凸轴;当阀芯的第一凸轴在第一电磁吸盘吸引向阀体的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连通进油口和出油口,能够进行润滑油的注油;当阀芯的第二凸轴在第二电磁吸盘吸引向阀体的另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与进油口和出油口断开连通,有效断开润滑油的注入。本实用新型中的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通过阀体两端设置电磁吸盘,分别对阀芯的两端进行磁性吸引,与现有的通过大弹力的弹簧和大功率的电磁铁相比,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和体积,便于安装在对安装空间有限制的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润滑油注油装置采用本申请中的控制阀门,在减小了尺寸和体积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阀体、101为筒体、102为端盖、103为进油口、104为出油口、2为阀芯、201为第一凸轴、202为第二凸轴、203为通油结构、204为密封环、3为第一电磁吸盘、4为第二电磁吸盘、5为导线、6为固定支架、7为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在减小了装置体积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控制阀门的润滑油注油装置,在减小了装置体积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以下简称控制阀门,其包括阀体1、阀芯2、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其中,阀体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孔,阀体1的侧面设置有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进油口103用于与进油管连接,出油口104用于与出油管连通;阀芯2设置于阀体1内,阀芯2的两端均与阀体1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阀芯2整体与阀体1间隙配合,阀芯2上设置有通油结构,阀芯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轴201和第二凸轴202,第一凸轴201和第二凸轴202分别伸出过孔外一端距离,第一凸轴201和第二凸轴202均与过孔等径且密封,第一凸轴201和第二凸轴202均为导磁材质,通油结构203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位置关系为:当阀芯2向阀体1的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203连通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当阀芯2向阀体1的另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203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断开连通;

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分别位于阀体1的轴向两端的外部,第一电磁吸盘3与第一凸轴20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用于磁性吸引第一凸轴201,第二电磁吸盘4与第二凸轴20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用于磁性吸引第二凸轴202。

该控制阀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当阀芯2的第一凸轴201在第一电磁吸盘102吸引向阀体1的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203连通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能够进行润滑油的注油;当阀芯2的第二凸轴202在第二电磁吸盘4吸引向阀体1的另一端轴向移动时,通油结构203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断开连通,有效断开润滑油的注入。本实用新型中的润滑油注油装置的控制阀门通过阀体1两端设置电磁吸盘,分别对阀芯2的两端进行磁性吸引,靠阀体1两端电磁吸盘的吸力使阀芯2在阀体1内上移打开和下移复位,与现有的通过大弹力的弹簧和大功率的电磁铁相比,实现了粘度大、不易流动的黄油通道的通断,同时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和体积,便于安装在对安装空间有限制的设备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筒体101和端盖102,筒体101一端敞口,另一端封口,端盖102密封连接于筒体101的敞口端,筒体101的底部设置有过孔,端盖102上设置有过孔。阀体1采用这种分体结构,方便将阀芯2装入阀体内。

更进一步地,筒体101为圆形筒体,端盖102为圆形端盖,圆形端盖为台阶状,端盖102的内端凸台的外周上设置有螺纹,圆形端盖与圆形筒体的敞口端螺纹密封连接。方便端盖102和筒体101的拆装和密封。当然,端盖102还可以扣合于筒体101的敞口端,端盖102和筒体101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如矩形等,采用圆形端盖和圆形筒体方便加工制造。

阀体1除了采用端盖102和筒体101结构外,还可以为由两个筒体组合连接,将两个筒体的敞口端螺纹密封连接。两个筒体的底部均设置有过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阀体1存磁和对阀芯2移动影响,阀体1为不导磁材料,如陶瓷、铝等。

为了提高控制阀门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密封槽,环形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04,阀芯2的两端通过密封圈204与阀体1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防止注油时黄油沿阀芯2外表面上下窜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油结构203为设置于阀芯2的外壁上的环形通油槽,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位于阀体1的同一轴向位置上,阀芯2设置有第一凸轴201的一端端面至阀体1的对应第一凸轴201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环形通油槽的中心轴截面到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中心轴截面的距离。具体地,以图1中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即阀芯2的上端面到端盖102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环形通油槽的中心轴截面到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中心轴截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阀芯2向端盖102一侧移动,并且阀芯2的上端面与端盖102的内端面接触时,环形通油槽正对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

同时,环形通油槽的靠近第一凸轴201的一侧端面到阀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进油口103靠近阀体1底部的边沿到阀体1底座之间的距离。具体地,以图1中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环形通油槽的上端面到阀体1底部内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下边沿到阀体1底部内端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阀芯2向阀体1底部一侧移动,并且阀芯2的下端面与阀体1底部的内端面接触时,环形通油槽位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下方,保证环形通油槽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断开连通。

除了通过阀芯2的两端与阀体1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阀芯2的移动范围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一凸轴201端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电磁吸盘4和第二凸轴202端面之间的距离来限定阀芯2的移动范围。具体地,当阀芯2移动到通油结构203连通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的位置时,第一凸轴201的端面正好与第一电磁吸盘3贴合,当阀芯2移动到通油结构203与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断开连通的位置时,第二凸轴201的端面正好与第二电磁吸盘4贴合。当然,如果采用阀芯2的两端与阀体1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来限定阀芯2的移动范围的话,则不限定第一电磁吸盘3与第一凸轴201端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电磁吸盘4与第二凸轴202之间的距离,只要大于或等于阀芯2的移动距离即可。

对于设置有环形通油槽的阀芯2,则阀芯2可以为将导磁材料车削加工而成直径不等的圆柱体的组合体,直径大小关系为:阀芯2的直径>环形通油槽的直径>第一凸轴201和第二凸轴202的直径。方便一体加工制造。

当然,通油结构203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半环形槽、贯穿阀芯内部的通油孔、设置在阀芯外壁上的非环形通油槽等,阀体1上的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也可以不在同一轴向位置上,只要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能够同时与通油结构203连通或断开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门还包括电控箱7,电控箱7与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均导线连接,控制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交替通电或断电。

工作时,当进行注油操作时,由电控箱7通过导线控制,第一电磁吸盘3通电,第一电磁吸盘3充磁,吸引阀芯2的第一凸轴201,使阀芯2向第一电磁吸盘3一侧移动至盖板102,阀芯2的通油结构203连通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将润滑油通道打开;当注油完毕后,电控箱7控制第一电磁吸盘3断电的同时,控制第二电磁吸盘4通电充磁,第二电磁吸盘4吸引阀芯2的第二凸轴202,使阀芯2向第二电磁吸盘4一侧移动至阀体1底部,控制第二电磁吸盘4断电消磁,阀芯2堵住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将润滑油通道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吸盘3、第二电磁吸盘4和阀体1均固定于固定支架6上。从而将第一电磁吸盘3、第二电磁吸盘4和阀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或者,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还可以单独固定,只要使两个电磁吸盘相对于阀芯2不发生位移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6为E字形支架,第一电磁吸盘3和第二电磁吸盘4分别位于E字形吸盘的两端,阀体固定于E字形吸盘的中间,阀体通过两点固定。这种结构方便安装两个电磁吸盘。

基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注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门、供油管和出油管,供油管与控制阀门的进油口103连通,出油管与控制阀门的出油口104连通,控制阀门为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控制阀门。出油管与待润滑的设备连接,如天车的运转轴承。

该润滑油注油装置由于采用了本申请中的控制阀门,每个控制阀门控制一个注油点位的注油操作,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油注油装置可以通过多个控制阀门实现多个注油点位的顺序、递次轮流注油。如果控制阀门设置有电控箱7,则多个控制阀门可以共用一个电控箱7,当电控箱7控制一个控制阀门注完一个注油点位后,电控箱7为另一个控制阀门提供动力,使控制阀门自动打开或关闭,满足了多点位注油及顺序递次轮换注油要求,提高了作业时效。该润滑油注油装置在减小了尺寸和体积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粘度大、不易流动的润滑油注油过程的通断。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