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轴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437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轴承体,特别涉及一种新结构轴承体。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汽车产量的增长和高性能低能耗发动机需求量的增加,采用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越来越多,涡轮增压器轴承体是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主要部件之一,轴承体整体结构复杂,从性能上考虑,各油道孔布置不同,油液流速不同影响增压器机芯动平衡及散热。

现有的涡轮增压器轴承体机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供油不均,散热不良的现象,特别是启动瞬间的油膜震荡造成涡轮转轴动平衡失效,从而导致叶轮涡轮的擦壳及机芯烧毁等故障,这些情况会影响加工的效率和涡轮增压器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油膜稳定、散热迅速的新结构轴承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结构轴承体,包括轴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体内设置有压端浮动轴承座与涡端浮动轴承座,所述轴承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的安装台阶用于固定安装止推轴承板,所述的轴承体上设置有进油螺栓孔,所述的进油螺栓孔上开设有若干油道孔,所述油道孔包括止推轴承板油道孔、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以及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所述的进油螺栓孔通过止推轴承板油道孔与用于固定安装止推轴承板的安装台阶相连通,通过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与压端浮动轴承座相连通,通过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与涡端浮动轴承座相连通,所述的轴承体的下端开设有回油口。

在上述的一种新结构轴承体中,所述的进油螺栓孔设置于轴承体的顶部,且位于压端浮动轴承座与涡端浮动轴承座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新结构轴承体中,所述的止推轴承板油道孔位于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的上侧,所述的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位于进油螺栓孔的另外一侧。各油道孔布置不同,可以改变油液流速,提高增压器机芯动平衡及散热。

在上述的一种新结构轴承体中,所述油道孔直接在轴承体毛坯上成形铸造。油道孔与轴承体一体成型,减少了后期的加工工序及成本。

在上述的一种新结构轴承体中,所述的进油螺栓孔规格为M12X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结构轴承体是在原有的轴承体上改制而成,对进油口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将后续要加工的油道孔直接在毛坯上成形铸造,具有油膜稳定、散热迅速、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结构轴承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轴承体;2、压端浮动轴承座;3、涡端浮动轴承座;4、安装台阶;5、进油螺栓孔;6、止推轴承板油道孔;7、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8、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9、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新结构轴承体,包括轴承体1,轴承体1内设置有压端浮动轴承座2与涡端浮动轴承座3,轴承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台阶4,安装台阶4用于固定安装止推轴承板,轴承体1上设置有进油螺栓孔5,进油螺栓孔5上开设有若干油道孔,油道孔包括止推轴承板油道孔6、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7以及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8,进油螺栓孔5通过止推轴承板油道孔6与用于固定安装止推轴承板的安装台阶4相连通,通过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7与压端浮动轴承座2相连通,通过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8与涡端浮动轴承座3相连通,轴承体1的下端开设有回油口9。

进一步细说,进油螺栓孔5设置于轴承体1的顶部,且位于压端浮动轴承座2与涡端浮动轴承座3之间。

进一步细说,进油螺栓孔5规格为M12X1.5。

为了改变油液流速,提高增压器机芯动平衡及散热,止推轴承板油道孔6位于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7的上侧,所述的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8位于进油螺栓孔5的另外一侧。

为了减少了后期的加工工序及加工成本,油道孔直接在轴承体1毛坯上成形铸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承体1、压端浮动轴承座2、涡端浮动轴承座3、安装台阶4、进油螺栓孔5、止推轴承板油道孔6、压端浮动轴承油道孔7、涡端浮动轴承油道孔8、回油口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