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143阅读:9567来源:国知局
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零件,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润滑效果的差速器行星齿轮轴。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本身的零部件所面对的工况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对汽车零件结构及性能上的改进在汽车开发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一般是不相等的,例如转弯时内侧的车轮所行驶的路程比外侧车轮所行驶的路程要短,左右两轮胎内的气压不等、胎面磨损、车轮的负荷不均匀等引起车轮滚动的半径不一致,左右两轮接触的路面条件不同,行驶阻力不同等。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不论转弯行驶或者直线行驶,均会引起车轮在路面上的滑移或者滑转。

差速器用来在两齿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角速度转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最后传送到驱动桥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其中,驱动桥的动力传递是经过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轮毂等传递到轮胎的。行星齿轮轴的作用是连接行星齿轮和差速器壳的,自然也受到了力矩的冲击作用。行星齿轮的布置方式有一字轴和十字轴,传统的差速器行星齿轮轴以圆柱形为主。圆柱形的行星齿轮轴在受力的情况下由于阻碍润滑油的流通等问题容易产生润滑不到位,进而产生行星齿轮轴烧结、抱死的现象。同时由于目前市场变速箱的发展趋于轻量化,体积变小,箱体工作温度升高及局部碎屑的产生都会影响润滑油的流通,产生的行星齿轮轴烧结、抱死的问题引发了售后问题的增加,产生了成本增加,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变速箱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改进,解决差速器行星齿轮轴因阻碍润滑油流通所导致的烧结、抱死现象的变速器失效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差速器行星齿轮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轴尾端,中间为中轴段,定位端与中轴段之间设置有第一扁平段,轴尾端与中轴段之间设置有第二扁平段;所述第一扁平段和第二扁平段均设置有平面。

进一步,所述平面的轴向长度均略长于行星齿轮的轴孔长度。

进一步,所述平面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润滑油输送、分道润滑的功能,可有效保证差速器系统内油量和导油速度,确保了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轴之间润滑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因润滑不足引起的行星齿轮轴烧结、抱死等现象而导致的变速箱失效问题,解决了售后问题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及润滑油流通方向。

图中:10-轴体,20-差速器壳,30-行星齿轮,40-球形衬垫,101-定位端,102-第一扁平段,103-第一轴段,104-第二扁平段,105-第二轴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3,差速器行星齿轮轴,包括轴体10,所述轴体10依次设置有定位端101、第一扁平段102、第一轴段103、第二扁平段104和第二轴段105;所述第一扁平段102和第二扁平段104均设置有扁平面。所述扁平面位于轴体10的侧面并与轴线平行。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新型结构,将差速器系统内行星齿轮的轴体10进行部分区域铣扁方更改,如图1至图3中,第一扁平段102和第二扁平段104的扁平面,充当了油槽的作用,润滑油从球形衬垫40位置流入到该扁平区域(如图4所示);顺着该通道流入差速器壳20内,保证了差速器系统内行星齿轮30的轴体10与行星齿轮30之间的润滑,同时也保证了差速器壳20内部其他零件的润滑效果。通过扁平面的油槽作用,润滑油由差速器壳20与球形衬垫40间隙区经过第一扁平段102与第二扁平段104,可以顺畅流通差速器系统内部各个位置,保证了配合之间的润滑,改善了工况,使得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烧结、抱死等现象大大减少,售后问题也大大减少,降低了成本,一定程度上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对行星齿轮轴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更改,该设计保留了行星齿轮轴与行星齿轮接触面的圆柱形结构,使二者的配合正常。对行星齿轮轴与行星齿轮30配合的圆柱面部分区域进行铣切处理,铣出的扁方区域在变速器工作过程中起到油槽的作用,便于润滑油的流通,有利于工作区域的润滑,改善了变速器的工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