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614发布日期:2018-06-15 23:4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制阀或角阀为用于连接水管的零件。

用水设备(如龙头、花洒、洗衣机、净水器等等)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安装到位,会在安装接头处发生漏水,一般这些部位都在隐蔽处,而且泄漏量小,用户很难发现。长时间漏水会造成发霉、滋生细菌、腐蚀、漏电、电器损坏等等问题。

另外管道老化开裂,初期一般都是小量的漏水,如不及时维修,可能出现更大危害的爆管发生,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

而现有技术中的角阀不具有有效的漏水监测功能,不能及时发现漏水情况。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监测漏水的控制阀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阀主体中的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

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流水通道连通;

在所述阀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流水通道开闭的弹性密封件;

该控制阀还包括有用于监测所述出水通道内的水压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主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与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相对两侧;

所述控制腔还通过连通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

在所述连通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连通通道开闭的封堵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元件和所述弹性密封件分别具有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

其中,在所述封堵元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弹性密封件自动切换为开启状态;

在所述封堵元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密封件自动切换为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该控制阀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封堵元件伸缩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封堵元件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主体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控制腔和所述出水通道分别通过一条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所述封堵元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输出端在所述安装腔内朝向其中一条所述连通通道的通道开口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该控制阀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主体内设置有密封件支架,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密封件支架上;

在所述密封件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控制腔的支架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主体内位于所述密封件支架的下方设置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的间隔件通孔,在所述间隔件通孔的四周朝向所述密封件支架侧凸起延伸有凸筋;

所述流水通道形成在所述凸筋与所述密封件支架之间;

所述弹性密封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流水通道中,并能够与所述凸筋配合和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包括有环形的进水腔,所述进水腔环绕所述凸筋一圈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阀,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其用于监测出水通道中的水压。如果监测到出水通道的水压低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控制阀或其下游管道或下游用水终端漏水,从而能够有效监测漏水情形。在监测到漏水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使得控制阀保持在关闭状态,等待用户检查后排除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的立体图;

图2为阀主体沿着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的连线所在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间隔件与密封件支架之间形成流水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柔性密封件将流水通道密封关闭的示意图;

图5为间隔件的剖视图;

图6为阀主体沿着与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连线相垂直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封堵元件将一条连通通道封堵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阀,包括阀主体1和设置在阀主体1中的进水通道A与出水通道B。进水通道A与出水通道B通过流水通道5连通。在阀主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流水通道5开闭的弹性密封件2。该控制阀还包括有用于监测所述出水通道B内的水压的压力传感器8。

该阀主体1为控制阀的主体部分,在其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A与出水通道B。进水通道A可由进水口11和进水腔13连通形成,出水通道B可由出水口12和出水腔14连通形成。

进水通道A与出水通道B通过流水通道5连通,具体地可以将流水通道5连通在进水腔13与出水腔14之间。

控制阀开启时,水会依次经进水通道A、流水通道5和出水通道B流出。具体地,水流会经进水口11、进水腔13、流水通道5、出水腔14和出水口12流出。

为了实现控制控制阀的开关,在阀主体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件2,其位于流水通道5内,用于控制流水通道5的开关。

当流水通道5被弹性密封件2密封或关闭时,控制阀关闭不能出水;当流水通道5被弹性密封件2打开时,控制阀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出水。

压力传感器8安装在阀主体1上,压力传感器8的监测探头插入出水通道B中,用于监测出水通道B中任意位置的水压。压力传感器8的监测探头可以插入在出水腔14内,也可以插入在出水通道B中其它位置用于监测用水终端前侧的水压。

在控制阀关闭时,如果压力传感器8监测到出水通道B中的水压低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控制阀或其下游管道或其下游用水终端漏水,从而能够有效监测漏水情形。

在监测到漏水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或控制单元发出命令,使得控制阀保持在关闭状态,等待用户检查后排除隐患。

较佳地,如图2-4和图6-7所示,在阀主体1内设置有与进水通道A连通的控制腔15,控制腔15与进水通道A位于弹性密封件2的相对两侧。控制腔15还通过连通通道16与出水通道B连通。

在连通通道16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连通通道16开闭的封堵元件6。

控制腔15为设置在阀主体1内的空腔。控制腔15与进水通道A通过孔径较小的管道或孔连通,进水通道A中少部分水会进入控制腔15中。控制腔15还通过连通通道16与出水通道B连通,控制腔15中的水可经连通通道16进入出水通道B内。

具体地,控制腔15可以通过孔径较小的管道或孔与进水腔13连通,其还可以通过连通通道16与出水腔14连通。

在连通通道16内设置有封堵元件6,用于控制连通通道16的开闭,进而控制弹性密封件2的开关。

弹性密封件2为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密封件,其可以为橡胶膜片。封堵元件6可以为橡胶堵头。

在进水通道A(例如,进水腔13)中的水压与控制腔15内的水压相等时,弹性密封件2处于初始状态或初始位置。其中,处于初始状态或初始位置的弹性密封件2将流水通道5断开或关闭或密封。

在控制腔15内的水压低于进水通道A(例如,进水腔13)中的水压时,弹性密封件2处于开启状态或开启位置。其中,处于开启状态或开启位置的弹性密封件2将流水通道5打开或开启。

具体地,当封堵元件6关闭连通通道16时,由于控制腔15与进水通道A连通,因此进水通道A中的水压与控制腔15内的水压相等,弹性密封件2将流水通道5密封或断开,从而将控制阀关闭。

当封堵元件6开启连通通道16时,控制腔15与出水通道B(例如,出水腔14)连通,控制腔15内部分水会进入出水通道B(例如,出水腔14)中,此时,控制腔15内的水压小于进水通道A中的水压,弹性密封件2将流水通道5开启,从而将控制阀开启。水流会从进水通道A中经流水通道5进入出水通道B之后排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阀,通过操控封堵元件来控制弹性密封件,方便操作,并且弹性密封件仅需移动很小的幅度,就可以把流水通道密封断开或导通,降低了磨损程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封堵元件6和弹性密封件2分别具有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封堵元件6处于开启状态时,将连通通道16打开;封堵元件6处于闭合状态时,将连通通道16关闭。弹性密封件2处于开启状态时,将流水通道5打开;弹性密封件2处于闭合状态时,将流水通道5关闭。

封堵元件6与弹性密封件2之间的开闭关系或逻辑如下:

在封堵元件6处于开启状态时,弹性密封件2自动切换为开启状态;在封堵元件6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密封件2自动切换为关闭状态,实现自动控制,方便操作。

较佳地,如图1和图6-7所示,该控制阀还包括用于驱动封堵元件6伸缩移动的驱动机构7,封堵元件6安装在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71上。通过驱动机构7带动封堵元件6伸缩,进而控制连通通道16的开关。当封堵元件6被驱动机构7带动伸出时,将连通通道16堵住或关闭,当封堵元件6被驱动机构7带动缩回时,将连通通道16打开或开启。

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或控制器输出指令给驱动机构7,实现自动化控制,方便操作。

较佳地,如图6-7所示,在阀主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17,控制腔15和出水通道B(例如,出水腔14)分别通过一条连通通道16与安装腔17连通。

封堵元件6位于安装腔17内,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71在安装腔17内朝向其中一条连通通道16的通道开口延伸。

当封堵元件6被驱动机构7带动伸出时,封堵元件6将连通通道16的通道开口密封,从而将控制腔15和出水通道B之间的水路断开。

当封堵元件6被驱动机构7带动缩回时,封堵元件6将连通通道16的通道开口打开,从而将控制腔15和出水通道B之间的水路导通。

通过设置安装腔17方便组装封堵元件6,并利于实现通过封堵元件6控制连通通道16的开闭。

优选地,驱动机构7为电磁阀,当然驱动机构也可以为其它能够带动封堵元件6伸缩的元器件。

较佳地,该控制阀还包括控制器,压力传感器8和驱动机构7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通信连接为电连接,或为信号连接。

通过控制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驱动机构7的开关,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当需要打开或关闭封堵元件6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向驱动机构7发出相应的指令,驱动机构7按照指令带动封堵元件6伸缩。

当监测到漏水时,压力传感器8向控制器发出漏水信号,控制器向驱动机构7发出关闭指令,封堵元件6保持将连通通道16关闭。

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阀主体1内设置有密封件支架3,弹性密封件2安装在密封件支架3上。

在密封件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水通道A与控制腔15的支架通孔31。

密封件支架3用于支撑弹性密封件2,对弹性密封件2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在密封件支架3上设置有支架通孔31,其连通在进水通道A(例如,进水腔13)与控制腔15之间,从而无需在阀主体1其它位置设置专门的连通水路,简化了结构。

较佳地,如图3-5所示,在阀主体1内位于密封件支架3的下方设置有间隔件4,间隔件4上设置有与出水通道B(例如,出水腔14)连通的间隔件通孔41,在间隔件通孔41的四周朝向密封件支架3侧凸起延伸有凸筋42。流水通道5形成在凸筋42与密封件支架3之间。

弹性密封件2上至少部分位于流水通道5中,并能够与凸筋42配合和分离。当弹性密封件2朝向凸筋42侧移动,进而与凸筋42配合或贴合时,将流水通道5关闭。

当弹性密封件2朝向密封件支架3侧移动,进而与凸筋42完全或部分分离时,将流水通道5打开。此时,进水通道A中的水会经流水通道5、间隔件通孔41进入出水通道B中。

其中,当进水通道A中的水压与控制腔15中的水压大致相等时,弹性密封件2朝向凸筋42侧移动。

当进水通道A中的水压大于控制腔15中的水压时,弹性密封件2朝向密封件支架3侧移动。

优选地,如图5所示,进水通道A包括有环形的进水腔13进水腔13环绕凸筋42一圈设置。也即是进水腔13环绕在凸筋42的四周,其呈环形,扩大了容水体积,并利于与间隔件通孔41连通供水。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