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27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中央充放气系统辅助技术,特别是指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CTIS(中央充放气系统)是车辆在行驶中调节轮胎气压来提高车辆通过性的系统,其通过驾驶室内控制面板按键输入命令,通过CTIS控制总阀、CTIS保压阀和轮边模块来实现车辆在行驶或静止过程中轮胎气压的实时调节和检测。其中保压阀一般安装车在车架靠近轮胎侧,由电磁阀和气控阀组成。

在多轴车辆CTIS控制系统布置时,每一个轮胎都需要一个保压阀来进行单独的控制,对于多轴汽车,保压阀的安装型式对汽车总布置的方便性和整车控制气路、线路的美观程度影响很大。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保压阀在车架上的安装形式采用一阀一支架,分散的布置在车架的各个位置,保压阀02通过两个连接螺栓03固定在保压阀支架01上,通过连接孔04与车架连接,针对多轴车辆(如8×8),需要8个这样的保压阀结构安装在车架上。

针对多轴车辆,保压阀数量多,在车架上保压阀安装布置困难,连接保压阀的气路、控制线路布置困难;并且检查维修方便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单式保压阀安装存在的问题,同时解决检查维修方便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包括保压阀支架及至少两个保压阀;

两个所述保压阀通过保压阀连接螺栓固定于所述保压阀支架上;

所述保压阀支架为框架结构,包括支架安装面、保压阀安装面、左侧面及右侧面;

在所述支架安装面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在所述保压阀安装面上设置有保压阀安装孔;所述保压阀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保压阀的数量一一对应;

在所述右侧面上设置有插件伸入孔。

所述保压阀为四个,分别为第一保压阀、第二保压阀、第三保压阀及第四保压阀;

所述第一保压阀与所述第三保压阀从所述保压阀支架上方固定于所述保压阀安装面上;

所述第二保压阀与所述第四保压阀从所述保压阀支架的下方固定于所述保压阀安装面上。

在所述保压阀安装面及所述左侧面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在所述支架安装面与所述左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支架安装面与所述右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所述支架安装面的高度小于所述保压阀安装面的高度。

所述支架安装面与所述保压阀安装面平行,且所述支架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与所述保压阀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之间有大于零度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保压阀支架与多个保压阀形成模块化,这样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保压阀在车架布置和安装的工艺难度,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

本技术方案的模块化设计能够优化管路和线路的走向,提高管线路的美观程度,并保证保压阀在清晰的位置,便于检查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保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压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保压阀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保压阀支架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保压阀支架,02保压阀,03连接螺栓,04连接孔,1保压阀支架,2保压阀,3保压连接螺栓,10第一加强筋,11支架安装面,12保压阀安装面,13左侧面,14右侧面,15支架安装孔,16插件伸入孔,17保压阀安装孔,18圆形减重孔,19长圆形减重孔,20第二加强筋,21第一保压阀,22第二保压阀,23第三保压阀,24第四保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如图2至4所示,包括保压阀支架1及至少两个保压阀2,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保压阀,分别为第一保压阀21、第二保压阀22、第三保压阀23及第四保压阀24。

这四个保压阀均通过保压连接螺栓3固定于保压阀支架上。

在本申请中,保压阀支架为框架结构,包括支架安装面11、保压阀安装面12、左侧面13及右侧面14,在本申请中,保压阀支架可以为冲压件也可以为焊接件,在本实施例中,保压阀支架为焊接件。

在支架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支架安装孔15,用于将CTIS保压阀安装结构固定于车架上。

在保压阀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保压阀安装孔17;保压阀安装孔的数量与保压阀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保压阀安装孔用于固定一个保压阀。

在本申请中,第一保压阀与第三保压阀从保压阀支架上方固定于保压阀安装面上。

第二保压阀与第四保压阀从保压阀支架的下方固定于保压阀安装面上。

即保压阀支架位于四个保压阀之间。

在保压阀安装面上设置有圆形减重孔18,四个保压阀安装孔分布于圆形减重孔的四周。

左侧面上设置有长圆形减重孔19,以实现保压阀支架的轻量化。

在右侧面上设置有插件伸入孔16,防止保压阀电器插件与保压阀支架的侧面干涉。

在支架安装面与左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在支架安装面与右侧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为三角形,且均设置于保压阀支架内侧,以保证保压阀支架的强度。

支架安装面的高度小于保压阀安装面的高度。

支架安装面与保压阀安装面平行,且支架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与保压阀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之间有大于零度的夹角,此处大于零度的夹角是指,支架安装面在投影于保压阀安装面后,支架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与保压阀安装面的横向中线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这样的结构使得在保压阀安装结构固定于车架后,四个保压阀均有一定的前后倾斜,防止与车架出现干涉。

在此以四轴车(8×8)为例,该车型CTIS系统需要八个保压阀来控制八个车轮的充、放气,在本申请中,采用本实施例的两个保压阀安装结构即可实现;其中第一保压阀21和第二保压阀22分别控制第一车轴的左、右车轮,第三保压阀23和第四保压阀24分别控制第二车轴的左、右车轮。另外一个保压阀安装结构分别控制第三车轴和第四车轴的左、右车轮。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