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密封圈的特殊密封结构转盘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092发布日期:2018-09-18 20:40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密封圈的特殊密封结构转盘轴承。



背景技术:

转盘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一般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但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一般密封材料因无法适应其环境。常规转盘轴承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易密封材料无法适应其环境,出现老化、断裂现象,轴承滚球润滑油泄漏,长时间造成轴承磨损加重,进而造成轴承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密封圈的特殊密封结构转盘轴承,利用了轴承的内外套圈的本体形成一体化的密封结构,省去密封圈的使用,密封性能好,且又不影响其力学性能和承载负荷,产品了加工工艺也采用非常规的加工流程与方法,且产品装配便捷快速,与常规转盘轴承相比,无形了缩短了加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无密封圈的特殊密封结构转盘轴承,它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珠以及隔离块;所述的滚珠与隔离块交替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上均设有滚珠滚动的滚道;所述的轴承外圈内周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位于轴承外圈一端,轴承外圈另一端端面内侧设置有第一开口环槽;所述的轴承内圈外周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位于轴承内圈一端,轴承内圈另一端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环槽;所述的轴承内圈嵌装在轴承外圈内,第一环状凸起嵌装在第二开口环槽内,第二环状凸起嵌装在第一开口环槽内,第一环状凸起与第二开口环槽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第二环状凸起与第一开口环槽之间旋转密封接触。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一环状凸起内端面外侧边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第三环状凸起嵌装在第二开口环槽内,第三环状凸起与第二开口环槽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结构更加合理,密封性能更加佳。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二环状凸起内端面外侧边设置有第四环状凸起,第一开口环槽外侧端设置有第一环槽,第四环状凸起嵌装在第一环槽内,第四环状凸起与第一环槽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结构更加合理,密封性能更加佳。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过渡接触夹角均采用采用超小圆弧角设计,保证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密封性能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2)。

图中 01 轴承外圈,02 轴承内圈,03 滚珠,04 隔离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3,一种无密封圈的特殊密封结构转盘轴承,它包括轴承外圈01、轴承内圈02、滚珠03以及隔离块04;所述的滚珠03与隔离块04交替在轴承外圈01和轴承内圈02之间,轴承外圈01和轴承内圈02上均设有滚珠03滚动的滚道;所述的轴承外圈01内周面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05,位于轴承外圈01一端,轴承外圈01另一端端面内侧设置有第一开口环槽11;所述的轴承内圈02外周面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08,位于轴承内圈02一端,轴承内圈02另一端端面外侧设置有第二开口环槽07;所述的轴承内圈02嵌装在轴承外圈01内,第一环状凸起05嵌装在第二开口环槽07内,第二环状凸起08嵌装在第一开口环槽11内,第一环状凸起05与第二开口环槽07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第二环状凸起08与第一开口环槽11之间旋转密封接触。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一环状凸起05内端面外侧边设置有第三环状凸起06,第三环状凸起06嵌装在第二开口环槽07内,第三环状凸起06与第二开口环槽07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结构更加合理,密封性能更加佳。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第二环状凸起08内端面外侧边设置有第四环状凸起09,第一开口环槽11外侧端设置有第一环槽10,第四环状凸起09嵌装在第一环槽10内,第四环状凸起09与第一环槽10之间旋转密封接触,结构更加合理,密封性能更加佳。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轴承外圈01与轴承内圈02之间过渡接触夹角均采用采用超小圆弧角设计,保证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密封性能的需要。

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