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7810发布日期:2018-10-12 21:4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属于液压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减震是汽车领域一种常见的减震方式。在汽车液压减震器的输出端和本体分别安装在车身和车轮上,在汽车减震器中设置有减震器活塞,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上下震动时,活塞在活塞缸中往复运动,在活塞中设置有阀片机构,因此当活塞往复运动时,位于活塞两侧的液压油均会以与活塞相反的方向通过活塞上的过流孔往复流经活塞,从而起到减震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减震器中活塞的移动速度与汽车的程度成正比,即汽车的震动幅度越大,活塞往复运动的速度越快,液压油流经的活塞的速度也越快。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震动突变的情况,如车轮触碰到较大的障碍物或车轮突然陷入坑中,在发生上述情况时,车身与车轮之间的间距短时间内迅速变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活塞依然按照车身的震动情况进行减震调节,则很容易会出现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间距突然变化而使汽车发生损坏,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压力短时间变化非常大时对液压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效果,但是电控系统价格较为昂贵且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在压力增大到一定值后流量要缓慢增大或者流量保持不变,甚至是减小的汽车液压减震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节流槽,是活塞本体在大幅度移动时实现了节流,减缓了减震效果,同时将节流槽开设在活塞筒内筒上,大大降低了工艺难度的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包括充满液压油的活塞筒,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本体,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本体,另一端自活塞筒端口引出,活塞杆带动活塞本体在活塞筒内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筒由活塞筒内筒和活塞筒外筒内外套设而成,在活塞筒内筒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节流槽,节流槽为穿透活塞筒内筒的通透槽,节流槽将活塞本体的两侧连通,节流槽的横截面积总和沿活塞筒轴向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节流槽沿所述活塞筒内筒轴向开设。

优选的,所述的活塞筒内筒设置有一个。

优选的,所述的节流槽为宽窄均匀的直槽,节流槽设置有多条,多条节流槽沿活塞筒内筒周向均匀分布,且多条节流槽轴向长度相异。

优选的,节流槽设置有多条,多条节流槽沿活塞筒内筒周向均匀分布,且多条节流槽轴向长度相异。

优选的,所述的多条节流槽在活塞筒内筒周向上的中线位于同一个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的活塞筒内筒设置有多个,在同一个活塞筒内筒上的节流槽长度相同,多个活塞筒内筒上的节流槽由外而内重叠开设且由内而外长度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的节流槽为中间宽两侧逐渐变窄的通透槽。

优选的,在所述的活塞本体上开设有轴向贯穿的常通孔。

一种液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塞筒的外侧密封套装有减震器外筒,减震器外筒与活塞筒之间间隔形成减震器的外油腔,活塞筒底部与减震器外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中,通过设置节流槽,是活塞本体在大幅度移动时实现了节流,减缓了减震效果,同时将节流槽开设在活塞筒内筒上,大大降低了工艺难度。

当活塞本体会活塞杆的带动下在活塞腔内发生大幅度移动,由于节流槽的长短不一,因此随着活塞本体在活塞腔内向尽头处移动,与活塞本体配合的节流槽的数量越来越少,即液压油的流动面积越来越小,因此起到了减缓减震程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图4为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塞杆 2、活塞筒 3、活塞本体 4、活塞筒外筒 5、活塞筒内筒 6、节流槽7、减震器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包括活塞筒2,活塞筒2为两端封闭的圆筒,在活塞筒2的内腔为活塞腔,活塞腔中填满有液压油。在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本体3,活塞本体3与活塞腔内部紧密接触。活塞杆1一端连接在活塞本体3的中心处,另一端自活塞筒2任意一端引出,活塞本体3在活塞杆1的带动下在活塞腔中往复运动。

如图2~3所示,活塞筒2由活塞筒内筒5和活塞筒外筒4内外套设组成,活塞筒内筒5的外壁与活塞筒外筒4的内壁紧密贴合,活塞筒内筒5可根据需要依次套设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活塞筒内筒5只设置有一个。

在活塞筒内筒5上开设有多条节流槽6,节流槽6为沿活塞筒内筒5轴向开设且宽度均匀的直槽,节流槽6穿透活塞筒内筒5的筒壁,节流槽6的深度即为活塞筒内筒5的壁厚。节流槽6沿活塞筒内筒5周向均匀开设且所有节流槽6的轴向长度相异。所有节流槽6在活塞筒内筒5周向上的中线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并将该圆周定义为活塞本体3的初始位置。

如图4所示,在活塞筒2的外侧套装减震器外筒7,形成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器,此时活塞筒2作为减震器的内筒,减震器外筒7上端口处与活塞筒2密封设置,减震器外筒7与活塞筒2之间间隔形成液压减震器的外油腔,活塞筒2中的活塞腔成为液压减震器的内油腔,在活塞筒2的底部设置常规的通孔或阀体实现内油腔和外油腔之间的连通。

在进行车身减震时,可以利用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活塞单独实现也可以利用带有组合套筒的液压减震器实现。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活塞杆1以及活塞筒2分别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以及车轮总成处,当车身与车轮总成处出现轻微震动时,活塞杆1与活塞筒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此时活塞本体3在活塞腔内移动,活塞本体3在移动的过程中,活塞腔内的液压油会经过节流槽6自活塞本体3的一侧流向其另一侧,液压油在流经节流槽6时流通面积收到节流槽6的限制,减缓了活塞本体3的移动速度,因此实现了减震效果。

当汽车车身与车轮总成之间发生较大震动时,活塞本体3会在活塞杆1的带动下在活塞腔内发生大幅度移动,由于节流槽6的长短不一,因此随着活塞本体3在活塞腔内向尽头处移动,与活塞本体3配合的节流槽6的数量越来越少,即液压油的流动面积越来越小,因此起到了减缓减震程度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节流槽6不设计为沿活塞筒内筒5轴向的直槽,而设计为中间宽,两端逐渐变窄的通透槽,因此当活塞本体3逐渐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节流槽6逐渐变窄,因此也起到了较小液压油流通面积的效果,进一步减缓了减震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节流槽6可以长短相同,也可以长短相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本体3的轴向上开设贯穿的常通孔,可以起到辅助油液流体的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塞筒内筒5依次套设有多个,在同一个活塞筒内筒5上的节流槽6长度相同,多个活塞筒内筒5上的节流槽6由外而内重叠开设且由内而外长度依次减小,因此所有活塞筒内筒5上的节流槽6内外配合形成中间深两端依次变浅的整体节流槽,因此活塞本体3逐渐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节流槽6逐渐变浅,因此也起到了较小液压油流通面积的效果,进一步减缓了减震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