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391发布日期:2019-03-22 22:1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属于缓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缓冲器适用于起重运输、冶金、港口机械、铁道车辆等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防止硬性碰撞防止机件损坏的安全缓冲装置,目前市场上液压缓冲器类型很多,但是大多数液压缓冲器在受到冲击后从阻尼孔进入另一腔室,复位时缓冲液又通过同一阻尼孔流回原来腔室内,导致其回液速度较慢,复位时间较长,在一些快速连续冲击场合,其缓冲效果大大降低,无法满足缓冲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缓冲液回液速度快,可实现快速复位,连续缓冲效果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包括活塞杆、缸筒,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缸筒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缸筒上下滑动,所述活塞杆与缸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一气囊,通过气囊将缓冲液和气体隔开,所述空腔底部设置有一单向导通阀,所述单向导通阀与活塞杆的内壁之间开有阻尼孔,缓冲液从活塞杆空腔到缸筒腔是导通的,反之不导通。

当活塞杆受到冲击时,缸筒腔为高压腔,缓冲液通过阻尼孔进入活塞杆的空腔并压缩气囊,气囊收缩让位储存缓冲液,完成缓冲作用;当冲击消失时,活塞杆的空腔为高压腔,活塞杆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开始复位,单向导通阀打开,缓冲液通过单向导通阀和阻尼孔迅速流回缸筒腔内,缓冲液回液速度快,实现快速复位。

优选的,所述单向导通阀包括阀壁、阀芯、第二弹簧和阀盖,阀壁与活塞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阻尼孔,所述阀壁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结构,阀壁与活塞杆为一体结构,可通过注塑等一体成型,所述阀壁上方设置有圆环形上帽,所述圆环形上帽中部设有上开口,所述阀壁下方设有下开口,所述阀芯为一无底面的圆筒结构,包括顶面和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侧壁和顶面之间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顶在所述圆环形上帽处,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阀芯底部,所述阀盖固定于所述阀壁的下开口处,所述阀盖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当活塞杆受到冲击时,缸筒腔为高压腔,缓冲液通过阻尼孔进入活塞杆的空腔并压缩气囊,气囊收缩让位储存缓冲液,消耗能量,完成缓冲作用;当冲击消失时,活塞杆的空腔为高压腔,活塞杆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开始复位,单向导通阀打开,即阀芯向下运动,缓冲液依次通过上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流回缸筒腔,同时,缓冲液还通过阻尼孔流回缸筒腔内,缓冲液分两路流回,缓冲液回液速度快,实现快速复位,迎接下一次冲击。

优选的,所述缸筒上与所述活塞杆相接触处设置有防尘圈和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上与所述缸筒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保证接触面的密封性。

优选的,多个第一开口的总尺寸和第二开口的尺寸均大于所述阻尼孔的尺寸,更好的实现迅速回流,缓冲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气囊通过气囊座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内部上方,如气囊座可以螺纹连接于活塞杆上,所述气囊座上设置有气门,安装好后可通过气门充入氮气,然后关闭气门。

优选的,所述气囊内的气体为可压缩气体,如氮气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将缓冲器的两个腔(活塞杆的空腔和缸筒腔)之间设计成一单向导通阀,缓冲液从活塞杆空腔到缸筒腔是导通的,反之不导通,完成一次缓冲作用后,缓冲液通过单向导通阀及阻尼孔快速回液,实现快速复位。单向导通阀的设计,大大增加了缓冲液的回流速度,在需要连续缓冲时,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快速复位缓冲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快速复位缓冲器在冲击消失时缓冲液的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单向导通阀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单向导通阀的缓冲液的流动路线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阀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活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活塞杆,2-缸筒,3-第一弹簧,4-气囊,5-阀壁,6-阀芯,7-第二弹簧,8-阀盖,9-圆环形上帽,10-上开口,11-第一开口,12-倒角,13-第二开口,14-防尘圈,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7-气囊座,18-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仅限于此,本发明未详尽说明的,均按本领域常规技术。

实施例1: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如图1~5所示,包括活塞杆1、缸筒2,活塞杆1伸入缸筒2内,并能够相对缸筒2上下滑动,活塞杆1与缸筒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活塞杆1内部设置有空腔a,空腔a内设置有一气囊4,通过气囊4将缓冲液和气体隔开,空腔a的底部设置有一单向导通阀,单向导通阀与活塞杆1的内壁之间形成阻尼孔b,缸筒2为筒状结构,其内部腔体为缸筒腔c,缓冲液从活塞杆的空腔a到缸筒腔c是导通的,反之不导通。

本实施例1,当活塞杆1受到冲击时,缸筒腔c为高压腔,缓冲液通过阻尼孔b进入活塞杆1的空腔a并压缩气囊4,气囊4收缩让位储存缓冲液,完成缓冲作用;当冲击消失时,活塞杆1的空腔a为高压腔,活塞杆1在第一弹簧3作用下开始复位,单向导通阀打开,缓冲液通过单向导通阀和阻尼孔b迅速流回缸筒腔c内,缓冲液回液速度快,实现快速复位。

实施例2: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结构如实施例1所示,所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单向导通阀包括阀壁5、阀芯6、第二弹簧7和阀盖8,阀壁5为上下开口的圆筒结构,阀壁5与活塞杆1为一体结构,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阀壁5上方设置有圆环形上帽9,圆环形上帽9中部设有上开口10,阀壁5下方设有下开口,阀芯6为一无底面的圆筒结构,包括顶面和侧壁,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1,侧壁和顶面之间设置有倒角12,倒角12顶在圆环形上帽9处,第二弹簧7位于阀芯6底部,阀盖8固定于阀壁5的下开口处,阀盖8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3。

本实施例2中,当活塞杆1受到冲击时,缸筒腔c为高压腔,缓冲液通过阻尼孔b进入活塞杆1的空腔a并压缩气囊4,气囊4收缩让位储存缓冲液,消耗能量,完成缓冲作用;当冲击消失时,活塞杆1的空腔a为高压腔,活塞杆在第一弹簧3作用下开始复位,单向导通阀打开,即阀芯6向下运动,缓冲液依次通过上开口10、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3流回缸筒腔,如图2和图4所示,同时,缓冲液还通过阻尼孔b流回缸筒腔c内,缓冲液分两路流回,缓冲液回液速度快,实现快速复位,迎接下一次冲击。

实施例3: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结构如实施例2所示,所不同的是,缸筒2上与活塞杆1相接触处设置有防尘圈14和第一密封圈15,活塞杆1上与缸筒2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保证接触面的密封性;

第一开口11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开口11的总尺寸和第二开口13的尺寸均大于阻尼孔b的尺寸,即缓冲液通过单向导通阀的流量大于通过阻尼孔的流量,更好的实现迅速回流,缓冲效果更佳。

实施例4:

一种快速复位缓冲器,结构如实施例2所示,所不同的是,气囊4通过气囊座17固定,气囊座17通过螺纹连接于活塞杆1的内部上方,气囊座17上设置有气门18;

气囊4内的气体为氮气。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