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3544发布日期:2020-09-29 18:0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结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粘结较小区域产品的自动化粘结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粘结装置将较小的外观配件粘结于产品的三边,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产品与较小的外观配件粘结处出现了间隙。然而该间隙的出现,导致产品的不美观,并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率。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粘结装置,以解决现阶段的粘结装置存产品不美观、生产效率及良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粘结装置,以解决现阶段的粘结装置存在产品不美观、生产效率及良率低的问题,该自动化粘结装置其包括:

底座机构,所述底座机构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底座机构包括水平板、底板及固定块,所述水平板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水平板上,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水平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的一边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三边设有凹槽;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上,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气缸、连接板及推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气缸的顶端,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推板;

压板机构,所述压板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的上方,所述压板机构包括下压板及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的三边,所述加热结构于所述下压板的位置对应所述底板上凹槽的位置;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抽气结构、所述气缸及所述加热结构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推板的连接部位。

可选的,所述底板下表面三边的凹槽内均匀设置若干个气孔。

可选的,所述底板内设有抽气结构,所述抽气结构连接所述若干个气孔。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分别设置限位件及第二弹簧结构,所述第二弹簧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内,所述第二弹簧结构连接所述限位件且位于所述限位件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推板接近所述底板的一侧面设有一层保护膜。

可选的,所述保护膜的材料为软胶材料且耐高温。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先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抽气结构抽取气孔内的气体,使得较小的外观配件被吸附固定于底板的凹槽内,再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带动推板向前移动,紧密固定产品及较小的外观配件,接着控制单元控制下压板向下移动,同时控制单元控制加热结构进行加热固定物体及较小的外观配件,最后加工完成后取出产品,实现自动化作业。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不仅解决了较小区域产品粘结生产出现的间隙问题,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底座机构及推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底座机构及推动机构的俯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工作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三工作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四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底座机构及推动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的底座机构及推动机构的俯视图的局部示意图,所述自动化粘结装置100包括:

底座机构110,所述底座机构110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底座机构110包括水平板111、底板112及固定块113,所述水平板111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底板112设置于所述水平板111上,所述固定块113设置于所述水平板111的一侧,所述固定块113的一边靠近所述底板112的一侧,所述底板112的上表面的三边设有凹槽,所述底板112用于放置物体,所述固定块113用于固定物体,所述凹槽用于放置较小的外观配件物;

推动机构120,所述推动机构12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10上,所述推动机构120包括固定板121、气缸122、连接板123及推板124,所述固定板121设置于所述底板112的两侧,所述气缸122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21上,所述连接板123设置于所述气缸122的顶端,所述连接板123连接于所述推板124,所述固定板121用于固定气缸122,所述气缸122用于带动所述推板124向前移动,所述连接板123用于连接所述气缸122及所述推板124,所述推板124用于限定物体于底板112上的位置;

压板机构130,所述压板机构130设置于所述底座机构110的上方,所述压板机构130包括下压板131及加热结构(图未视),所述加热结构(图未视)设置于所述下压板131的下表面的三边,所述加热结构(图未视)于所述下压板131的位置对应所述底板112上凹槽的位置,所述下压板131用于压置物体于所述底板112上,所述加热结构(图未视)用于加热固定较小的外观配件物;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抽气结构(图未视)、所述气缸122及所述加热结构(图未视)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抽气结构(图未视)抽取气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缸122带动所述推动机构120,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加热结构(图未视)加热固定较小的外观配件物。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120还包括第一弹簧结构125,所述第一弹簧结构125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23及所述推板124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一弹簧结构125用于增加所述推板124的推力,使得所述推板124能更有效的紧密固定物体及较小的外观配件物。

其中,所述底板112下表面三边的凹槽内均匀设置若干个气孔114。

其中,所述底板112内设有抽气结构(图未视),所述抽气结构(图未视)连接所述若干个气孔114,所述抽气结构(图未视)用于抽取所述气孔114内的气体,吸附较小的外观配件物。

其中,所述底板112的四个角分别设置限位件115及第二弹簧结构(图未视),所述第二弹簧结构(图未视)设置于所述底板112内,所述第二弹簧结构(图未视)连接所述限位件115且位于所述限位件115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结构(图未视)用于带动所述限位件115于所述底板112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限位件115用于限定较小外观配件物的位置,使得其在加热过程中不易变形。

其中,所述推板124接近所述底板112的一侧面设有一层保护膜。

其中,所述保护膜的材料为软胶材料且耐高温,所述保护膜用于防止物体产生划伤,影响其品质。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状态图,图5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工作状态图,于本实施例中,先将较小的外观配件10放置于底板112上的凹槽内,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抽气结构(图未视)抽取底板112凹槽上的气孔114内的气体,使得较小的外观配件10固定于凹槽内,然后将产品20放置于底板112上,此时,控制单元没有控制气缸122带动推板124向前移动。

请参阅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三工作状态图,于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控制气缸122启动,气缸122带动推板124向前移动,使得推板124紧密靠近产品20及较小的外观配件10的一侧,此时控制单元没有控制压板机构130向下移动。

请参阅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第四工作状态图,于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控制下压板131向下移动压置产品20,同时,控制单元控制下压板131上的加热结构(图未视)对产品20及较小外观配件10的粘结处进行加热固定,最后,加工完成后取出产品2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100通过抽气结构(图未视)使较小的外观配件10吸附固定于底板112的凹槽内,再通过气缸122带动推板124使产品20及较小的外观配件10紧密固定,接着通过加热结构(图未视)加热固定产品20及较小的外观配件10,最后加工完成后取出产品20,实现自动化作业。利用本发明的自动化粘结装置100,不仅解决了较小区域产品粘结生产出现的间隙问题,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率。

需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