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装置及使用该减速装置的制动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955发布日期:2020-05-29 14: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速装置,构成为包括第一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由第一内齿齿轮和与该第一内齿齿轮内接啮合的第一外齿齿轮构成,所述第二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由第二内齿齿轮和与该第二内齿齿轮内接啮合的第二外齿齿轮构成,其中,具备:

壳体;

输入轴,具有设置于轴线方向上的中间的偏心轴部和该偏心轴部的分别两侧的部分即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在该第一轴部处由第一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壳体;

行星齿轮体,由第二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偏心轴部,以在轴线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有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一外齿齿轮中的一方及所述第二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齿轮中的一方;及

输出轴,由第三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二轴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二外齿齿轮中的另一方,

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和所述第一外齿齿轮中的另一方设置于所述壳体,

轴线方向上的第一枢轴支撑位置和第二枢轴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枢轴支撑位置和所述第二枢轴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互相相等,所述第一枢轴支撑位置是所述第一轴承支撑所述输入轴的位置,所述第二枢轴支撑位置是所述第二轴承支撑所述行星齿轮体的位置,所述第三枢轴支撑位置是所述第三轴承支撑所述输出轴的位置,并且,

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内齿齿轮与所述第一外齿齿轮啮合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枢轴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内齿齿轮与所述第二外齿齿轮啮合的位置和所述第二枢轴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互相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装置,

所述第一内齿齿轮及所述第二内齿齿轮采用了圆弧齿形,所述第一外齿齿轮及所述第二外齿齿轮采用了外旋轮线平行曲线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装置,

所述输入轴的所述第一轴部也在轴线方向上的位于所述第一枢轴支撑位置的与所述第二枢轴支撑位置相反的一侧的第四枢轴支撑位置处由第四轴承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速装置,

所述第一内齿齿轮由所述壳体固定支撑,所述第一外齿齿轮形成于所述行星齿轮体的外周部,并且,

所述第二内齿齿轮形成于所述行星齿轮体的所述外周部,所述第二外齿齿轮形成于在所述输出轴设置的凸缘的外周部。

5.一种制动致动器,采用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速装置,其中,具备:

电动机,使所述输入轴旋转;

活塞,用于将摩擦构件向与车轮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压靠;及

动作变换机构,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动作变换为所述活塞的进退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致动器,

所述输入轴被设为作为所述电动机的转子而发挥功能的筒状体,

所述输出轴及所述动作变换机构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及使用该减速装置的制动致动器,提高能够在制动致动器中采用的减速装置的实用性。在构成为包括第一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70、72)和第二内接式行星齿轮机构(74、76)的减速装置(46)中,使输入轴(52)枢轴支撑于壳体(40),使行星齿轮体(66)枢轴支撑于输入轴的偏心轴部(52a),使输出轴(48)枢轴支撑于输入轴。并且,使输入侧啮合距离(Hi)与输出侧啮合距离(Ho)相等,并使输入侧枢轴支撑间距离(Di)与输出侧枢轴支撑间距离(Do)相等。输入轴处的支撑载荷的平衡好,能够进行良好且高效的减速。而且,相对于轴承(58、60、62、64)的制约少,通过使用通用的轴承,能够抑制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西谷伸也;山内洋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1.13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