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089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周侧引导面87相对的外周侧引导面44。另外,在图9中,为了明确方向转换路45的存在,将移动块组装体3侧的引导突起85由双点划线显示。
[0044]图10是显示将端板4安装于上述移动块组装体3,完成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状态的剖视图。设在上述端板4的上述外周曲面43形成为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连续的半圆状,该外周曲面43形成以下圆弧状,即,该圆弧的曲率中心与上述内周曲面86的曲率中心相同,且该圆弧的曲率半径比内周曲面86的曲率半径大得比滚珠直径稍大。当将端板4安装于上述移动块组装体3时,上述引导突起85的内周曲面86与上述外周曲面43相对,就在内周曲面86与外周曲面43之间完成将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连接的半圆状的方向转换路45。另外,在上述方向转换路45内,通过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与上述内周侧引导面87相对,从而形成收容上述连接体6的带状构件61的引导凹槽46。
[0045]进而,被插入上述移动块主体7的安装孔70的配管构件9的一部分从该安装孔70突出,并且嵌合在形成于上述循环构件8的内侧板80的配管保持孔84。由此,配管构件9与端板4通过内侧板80正确地定位,如图10所示,使形成于循环构件8的保持框81、82、83的引导凹槽88、上述端板4所具备的引导凹槽46和形成于上述配管构件9内部的引导凹槽91正确地连接。即,通过将端板4安装于移动块组装体3使设在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的引导凹槽88、设在方向转换路45的引导凹槽46和滚动体返回通道32的引导凹槽91连接,使收容上述连接体6的带状构件61的引导凹槽沿着滚珠5的无限循环道的圆周方向连续而完成。
[0046]图11是显示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内部的放大图。上述外周曲面43形成为以上述内侧板80的表面上的点P为圆弧中心的单一圆弧状,上述滚珠5沿着该外周曲面43呈圆弧状地移动在方向转换路45内。在此,以滚行在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的滚珠5的滚行方向为基准,在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和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S(以下,称为“方向转换路的中央部S”),上述滚珠5的滚行方向处于发生90°变化的状态。另外,滚行在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的滚珠5的滚行方向处于发生180°变化的状态。另外,在图11中,为了容易理解方向转换路45内的连接体6的轨道,将方向转换路45内的滚珠5由虚线绘示。
[0047]相对于此,如上所述,连接体6的带状构件61不易在与分隔件60的结合位置处弯曲,而容易在彼此相邻的分隔件60之间弯曲。因此,在上述方向转换路内不是沿着滚珠的移动路径平滑地弯曲成圆弧状,而是伴随部分的折弯而弯曲成虚假的圆弧状。尤其是,如图3所示,连接体6的带状构件61相对于滚珠5的中心变位而与分隔件60结合,而且,当如图11所示该带状构件61存在于比滚珠5的中心更靠无限循环道的内侧时,上述方向转换路45内的带状构件61的部分的折弯会明显地发生。
[0048]因此,假设构成上述引导凹槽46的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由单一曲率半径形成为曲率中心与上述外周曲面43相同的圆弧状,可能会导致带状构件61的部分的折弯部位与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强力发生干扰。与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中央部S相比,该带状构件61与外周侧引导面44之间的干扰在滚珠的前进方向发生90度变化的过程,S卩,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或者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至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中央部S为止的路径(以下称为「转换路径」)内更明显地发生。
[0049]鉴于此点在应用本发明的运动引导装置中,如图12所示,上述方向转换路45中的引导凹槽46的槽宽度,从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的引导凹槽88连接的位置至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的引导凹槽91连接的位置连续地发生变化。在此,所谓的上述引导凹槽46的槽宽度是指彼此相对的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与上述内周侧引导面87之间的距离。
[0050]另外,上述导引沟46的沟宽度设定为:当将上述引导凹槽46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的引导凹槽88连接的位置或者上述引导凹槽46与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的引导凹槽91连接的位置的槽宽度设定为Wl、将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中央部S的槽宽度设定为W2、将上述转换路径途上的槽宽度设定为W3时,W3比Wl和W2更大。
[0051]即,在本发明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上述引导凹槽46的槽宽度设定为在上述转换路径途上最大,例如,该槽宽度在连接体6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进入上述方向转换路45且到达该方向转换路的中央部S之间,渐渐地增大之后转变为渐渐地减少。
[0052]为了实现如上所述槽宽度依据上述方向转换路45内的带状构件61的实际形状而优化的引导凹槽46,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彼此相对且构成该引导凹槽46的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和上述内周侧引导面87给予以下的形状。另外,以下所示的外周侧引导面44和内周侧引导面87的形状例仅为一例,实现如上所述的引导凹槽46用的外周侧引导面44和内周侧引导面8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0053]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上述引导凹槽46的内周侧引导面87由单一曲率半径平滑地形成为圆弧状,其曲率中心与引导滚珠5的外周曲面43的曲率中心P—致。相对于此,上述外周侧引导面44具备:与形成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内的引导凹槽91或者形成于滚动体返回通道32内的引导凹槽88连续的一对直线部44a ;以及将这些一对直线部44a连接的转换部44b。一对直线部44a与转换部44b平滑地连续。各直线部44a与滚行在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或者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内的滚珠5的滚行方向一致,并且将上述带状构件61沿着上述移动块2的移动引导。
[0054]上述转换部44b形成为将中心设定为Q的半椭圆形,该转换部44b的形状与上述内周侧引导面87的形状不同。该半椭圆形的中心Q位于将上述内周侧引导面87的曲率中心P与方向转换路的中央部S连接的线段上,并且位于上述曲率中心P与方向转换路45的内周曲面86之间。另外,形成上述转换部44b的半椭圆形的长轴是连接点L1、L2连接且长度为L的线段,上述半椭圆形的中心Q存在于该线段上,其中,该连接点L1、L2连接该转换部与一对直线部44a。另一方面,形成上述转换部44b的半椭圆形的短轴是当将上述转换部44b与上述方向转换路45的中央部S对应的顶点设定为V时该顶点V与上述中心Q连接且长度为M的线段,该线段与移动块2的移动方向一致。
[0055]通过如上所述将构成上述引导凹槽46的内周侧引导面87形成为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状,另一方面,将外周侧引导面44形成为由直线部44a和半椭圆形的转换部44b所构成的复合形状,从而该引导凹槽46的槽宽度能够设定为在上述转换路径途上最大,W3比Wl和W2大。
[0056]在此,假设上述转换部44b不是形成为半椭圆形,而是形成为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状,并且使其曲率中心与如上所述的半椭圆形的中心Q —致,上述引导凹槽46的槽宽度从与上述负载滚动体通道31或者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32连接的连接端至方向转换路45的中央部S渐渐地变宽,并且在中央部S最大。因此,在将上述转换部44b形成为单一曲率半径的圆弧状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本发明的引导凹槽46的设定。
[0057]加上,根据如上所述的本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