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设备安装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82781阅读:来源:国知局
1。中心孔1220可供转轴20的一端穿过,表面1221上开设有一组定位孔1222,这些定位孔1222间隔地分布于环绕该中心孔1220的圆周上。可以理解地,当拍摄设备对转动角度的要求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定位孔1222也可以仅分布于一个围绕该中心孔1220的圆弧上。
[0032]定位板122的与表面1221相背的表面中部向外凸伸出一个方形限位部1223,该方形限位部1223嵌置于连接臂本体121的方形限位槽1212中,以将定位板122相对于连接臂本体121在周向上进行定位。定位板122可采用铜、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以使得定位孔1222不易变形。定位孔1222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穿孔。可以理解地,限位部1223并不局限于方形,椭圆形或六边形等非圆形结构也可以。
[0033]一同参阅图4,转轴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圆柱状本体21以及形成于圆柱状本体21中部的多数个限位齿22。圆柱状本体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臂12和13的轴孔1210、130中。这些限位齿22呈放射状分布于圆柱状本体21的周围,用于与转动体30配合,将转轴20与转动体30固定连接,以使得转动体30能够随着转轴20转动。转轴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铜、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以提升强度和耐磨性能。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让转轴20固定于连接臂12和13上,而转动体30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0上,此时,则对转动体30的耐磨性能的要求有所提高。
[0034]如图2及图5所示,转动体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柱状,其包括一个中心通孔31,以供转轴20穿置于其中。转动体30还包括形成于转动体30与定位板122相对的表面32上的收容槽33以及收容于该收容槽33内的弹性定位组件。收容槽33可呈圆柱状,并沿着平行于转动体30轴线的方向延伸。弹性定位组件用于与定位板122上的定位孔1222可选择地配合,实现转动体30与卡座10的转动角度的定位。转动体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塑料制成,并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转轴20上。
[0035]该弹性定位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定位体34以及弹性件35。定位体34收容于收容槽33中,并能够于收容槽33中在一个部分伸出收容槽33与定位孔1222可选择地配合的第一位置以及一个缩回至收容槽33中与定位孔1222相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弹性件35设置于定位体34和收容槽33的槽底之间,以为定位体34提供一个保持在该第一位置上的弹性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体34可呈球状,弹性件35可为柱状弹簧。当定位体34呈球形时,其直径大于定位孔1222的孔径,使得定位体34与定位孔1222对应配合时,仅以小于二分之一的部分嵌入到定位孔1222中。优选地,定位体34仅三分之一嵌入到定位孔1222中。
[0036]可以理解地,当一个定位板122的定位力度不够时,也可以在连接臂13的内侧设置类似的定位板,相应地,在转动体30与连接臂13的表面上设置弹性定位组件,让转动体30的两端都有定位功能。再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弹性定位组件设置于连接臂12和/或连接臂13上,而将定位板122设置在转动体30的一端或两端上,同样能够实现角度调节和定位的功能。
[0037]一同参阅图5,附着件40固定连接于转动体30的一侧,并可以附着于人体的肩部或头部。附着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弹簧夹子,其可包括第一夹持臂41、第二夹持臂42、转轴43以及扭簧44。转轴43将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转动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转轴43的轴线与转动体30的轴线相互平行,以使得拍摄设备的安装更加可靠。扭簧44套设于转轴43上,并为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提供一个弹性扭力,将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保持在夹合位置。可以理解地,附着件40并不局限于为弹簧夹子,其他锁固的装置也可以适用。
[0038]第一夹持臂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板状,并可采用塑胶材料与转动体30 —体成型。第一夹持臂41的一端固定于转动体30侧面,另一端设置有朝向第二夹持臂42伸出的第一咬合臂410。第一夹持臂41与第二夹持臂42相对的表面上与转动体30靠近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铰接座412,该第一铰接座412上设有穿孔,以供转轴43穿置于其中。
[0039]第二夹持臂4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呈矩形板状,且尺寸与第一夹持臂41的尺寸相当,第二夹持臂42也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注塑成型。第二夹持臂42的一端对应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41伸出的第二咬合臂420,第二咬合臂420与第一咬合臂410相配合,令附着件40形成一个闭合的咬合空间,从而可以令附着件40可以牢靠地固定于皮带等带状结构上。第二夹持臂42与第一夹持臂41相对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座422。第二铰接座422上也设有穿孔,以供转轴43穿置于其中。如此,通过转轴43即可将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铰接在一起。第二夹持臂42与第一夹持臂41相对的表面上还设置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限位齿423,这些限位齿423可以令附着件40稳固地夹持在皮带等带状物件上。
[0040]再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拍摄设备安装装置I在组装时,可以先将附着件40组合起来。再把定位板122安装到连接臂12的内侧,把弹性件35和定位体34依序装入转动体30的收容槽33中。再把转动体30放到两个连接臂12、13之间,将转轴20依序贯穿连接臂12、转动体30以及连接臂13,从而将转动体30铰接于两个连接臂12、13上,即组装完毕。
[0041]上述拍摄设备安装装置I在使用时,当定位体34—部分嵌入定位孔1222中,一部分位于收容槽33时,定位体34将提供一个阻挡力,阻止转动体30继续相对卡座10转动。当外界对转动体30施加一个比较大的扭转力时,由于定位体34与定位孔1222的边缘是球面接触,该扭转力将对定位体34产生一个朝向转动体30的分力,当该分力大于弹性件35施加给定位体34的弹性力时,弹性件35将收缩,令得定位体34缩回到收容槽33中,而解除对转动体30的限制,使得转动体30又能够相对卡座10转动。而当转动体30转动到定位体34与另一个定位孔1222对应时,定位体34又会在弹性件35的作用力下嵌入该另一个定位孔1222,此时,若外力消失或变得足够小,则定位体34又将限制转动体30相对于卡座10转动。如此,则可以实现转动体30相对于卡座10的转动调节和定位的双重功能,为用户使用拍摄装置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0042]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定位体34a,该定位体34a呈柱状,其包括一个半球形的端部341a,该端部341a的直径大于定位孔1222的孔径,该端部341a用于与定位孔1222相配合。由上文的描述可知,由于定位体34a的端部341a呈半球形,其工作原理与上述球形定位体34基本相同,因而能够实现转动体30相对于卡座10的转动调节和定位的双重功能。另外,由于定位体34a呈柱状,其有更多的部分位于收容槽33中,定位体34a更不容易从收容槽33中脱落下来,使得转动体30的安装更加方便,弹性定位组件的工作更加可靠。
[0043]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卡座10b,该卡座1b可包括基座Ilb以及间隔地布置于基座Ilb上的两个连接臂12b、13b。基座Ilb用于与拍摄设备相配合,该两个连接臂12b、13b分别与转轴20的两端相连接。
[0044]基座Il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矩形板状,其包括以背面与两个连接臂12b、13b分别相连的第一座体IlOb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