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52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后文简称LNG)是一种清洁能源,市场上也开始逐渐推广LNG能源车用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随着LNG加注技术成熟,LNG加注站也开始逐年增加。在LNG加注站中, LNG加注装置是主要组成部分,用以加注并储存LNG备用,以便随时对LNG 能源车进行LNG补充。目前LNG加注站通常采用的LNG加注装置,因为其结构复杂,管路连接繁乱,导致控制方式难以统一,控制过程不够简便,同时控制设备的功能重复,成本较高。并且,加注装置本身的加工过程也因此变得工艺复杂,难以高效的加工出一套LNG加注装置。在实现对上述加注装置的控制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操作,使得LNG加注站的投入运营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LNG加注装置结构复杂且难以控制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该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LNG加注装置结构复杂且难以控制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包括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的卸车接口,卸车接口通过管道分别和潜液泵以及LNG储罐连通,潜液泵通过管道分别和LNG 储罐以及加液机连通,全部所述管道均分别设有截止阀。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用于连通潜液泵和LNG储罐的管道包括二者直接相连的第一管路,还包括由连通潜液泵和加液机的管道分支出来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连通至LNG储罐的底部。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LNG储罐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卸车增压器,卸车增压器通过第四管路连通至用于连通潜液泵和加液机的管道。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用于连通潜液泵和加液机的管道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相比于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更接近潜液泵的出口。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上均分别设有手动截止阀和气动截止阀,气动截止阀均连接至自动控制装置。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包括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的装车接口,装车接口通过管道连通至第四管路。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全部所述管道与装车接口、卸车接口和潜液泵之间均分别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具体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两端均分别设有法兰。

优选地,上述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中,加液机通过管道连通至空温式加热器,空温式加热器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包括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的卸车接口,卸车接口通过管道分别和潜液泵以及LNG储罐连通,潜液泵通过管道分别和LNG储罐以及加液机连通,各管道均分别设有截止阀。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时,低温运输槽车运输至加注站处,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卸车接口,将LNG通过管道输送至潜液泵,进一步输送至LNG储罐。LNG储罐内的LNG可以通过管道输送至潜液泵,进一步输送至加液机。当然还可以将低温运输槽车内的LNG输送至潜液泵,然后直接输送至加液机。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得LNG加注装置的结构相当简洁,管道连接更为清晰简化,通过少量的截止阀即可实现对整个卸车或加注过程的合理控制,并且还能实现卸车和加注同时进行,结构简单使得加工和控制都能更容易实现,且无需过多的技术人员操作,通过现代化控制系统即可实现宏观监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第一连接管1、潜液泵2、LNG储罐3、加液机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第四管路8、卸车增压器9、第二连接管10、空温式加热器11、 FS01-FS05为气动截止阀、V01-V06、V17-19、V27-V30、V42-V44为手动截止阀、V17为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以避免加注装置结构复杂带来的加工和监控难度,使得LNG加注过程清晰可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包括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的卸车接口,卸车接口通过管道分别和潜液泵2以及LNG储罐3连通,潜液泵2通过管道分别和LNG储罐3以及加液机4连通,各管道均分别设有截止阀。

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时,低温运输槽车运输至加注站处,通过第一连接管1连通卸车接口,将LNG通过管道输送至潜液泵2,进一步输送至LNG储罐3。LNG储罐3内的LNG可以通过管道输送至潜液泵2,进一步输送至加液机4。当然还可以将低温运输槽车内的LNG输送至潜液泵2,然后直接输送至加液机4。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使得LNG加注装置的结构相当简洁,管道连接更为清晰简化,通过少量的截止阀即可实现对整个卸车或加注过程的合理控制,并且还能实现卸车和加注同时进行,可以优选采用PLC和SCADA相结合的电子监视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得加工和控制都能更容易实现,且无需过多的技术人员操作,通过现代化控制系统即可实现宏观监控。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中LNG储罐3的使用效果,用于连通潜液泵2和 LNG储罐3的管道包括二者直接相连的第一管路5,还包括由连通潜液泵2 和加液机4的管道分支出来的第二管路6,第二管路6连通至LNG储罐3的底部。优选潜液泵2和LNG储罐3采用多通道连通,使得二者之间的LNG 流通更为方便。更重要的是,第一管路5和第二管路6在二者之间可以形成回路,通过让LNG在该回路中额外循环一次或多次的方式对LNG储罐3内的高温高压进行冷却降压,避免LNG储罐3由于长时间自然放置导致内部温度和压力升高造成危险。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对LNG储罐3 内的温度或压力进行监测。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中LNG储罐3的使用效果,LNG储罐3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管路7,第三管路7的另一端连通至卸车增压器9,卸车增压器 9通过第四管路8连通至用于连通潜液泵2和加液机4的管道。优选LNG储罐3和卸车增压器9连通,使得LNG储罐3的内部能够实现调压饱和,减少潜液泵2的工作时间,降低整体能耗。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连通潜液泵2和加液机4的管道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相比于第二管路6和第四管路8更接近潜液泵2的出口。优选在潜液泵2 的出口处设置单向阀,避免LNG发生倒流现象,保障卸车、加液、调压和调温过程顺利稳定进行。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中各管路的使用效果,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和第四管路8上均分别设有手动截止阀和气动截止阀,气动截止阀均连接至自动控制装置。优选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和第四管路8上均分别设有气动截止阀,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各管路的开闭,实现前述各种工作流程,辅以手动截止阀保障控制操作的稳定性。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液化天然气加注装置包括连通有第二连接管10的装车接口,装车接口通过管道连通至第四管路8。当整个加注装置里的LNG 需要运输至其他地方时,可以通过装车结构连接的第二连接管10连接低温运输槽车。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中各管道的使用效果,各管道与装车接口、卸车接口和潜液泵2之间均分别通过法兰连接。优选管道通过法兰连接,使得管道的连接更为稳固,接头处不易泄露。

具体来说,以说明书附图1为例,卸车接口与潜液泵2之间连通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由卸车接口朝向潜液泵2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法兰、第一截止阀V01和第四气动截止阀FS04,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LNG储罐3连通,由此,卸车接口即可与潜液泵2和LNG储罐3 连通;而“卸车接口通过管道分别和潜液泵以及LNG储罐连通”中的“管道”即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二管道由潜液泵2朝向LNG储罐3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十七截止阀V27和第二法兰。

针对“潜液泵通过管道分别和LNG储罐以及加液机连通”中的“管道”可以为第一管路5和第三管道,第一管路5将潜液泵2与LNG储罐3连通,第一管路5由LNG储罐3朝向潜液泵2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三法兰、第二十八截止阀V28和第三气动截止阀FS03;第三管道将潜液泵2与加液机4连通,第三管道由潜液泵2朝向加液机4的方向依次设置第十七截止阀V17和第一气动截止阀FS01;除此之外,其余气动截止阀和截止阀可以按照附图1所示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10具体为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两端均分别设有法兰。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加液机4通过管道连通至空温式加热器11,空温式加热器11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优选采用空温式加热器11将LNG的温度提升后再进行放散,使得LNG容易扩散,不会在地面积聚形成易爆炸混合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