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5686发布日期:2019-04-29 11:4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



背景技术:

灌装机在食品行业、饮料行业、日化行业等广泛使用。食品包装机械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食品灌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发展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食品包装设备。一直以来,灌装机就是饮料市场的坚实后盾,特别是现代市场上人们对商品质量要求日渐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对高效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灌装机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灌装设备。加上近几年,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灌装机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支持企业高效、安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液体灌装机、油类灌装机、膏体灌装机、酱类灌装机、颗粒浆状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大桶水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

然而现有的药剂复配用灌装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复配存在搅拌效率差,且灌装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药剂复配用灌装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复配存在搅拌效率差,且灌装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包括支撑腿和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等角度焊接焊接有四个支撑腿,且四个支撑腿之间焊接有平板,所述平板的上端面等距嵌入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内部通过隔板自上而下依次分隔为复配仓和设备仓,所述隔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连通有贯穿设备仓并延伸至罐体底部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底部连通有T型管,且集水管与T型管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T型管的底部对应称重传感器所在位置处连通有注射管,且注射管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罐体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架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复配仓内部的搅拌桨传动连接,所述集水管位于设备仓内的侧壁通过进水管与设备仓内部固定的水泵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与复配仓内部的环形喷淋管连通,所述设备仓的内部固定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所述罐体的上端面位于投料口的外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仓门。

其中,所述仓门的转动角度为0-90°。

其中,所述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称重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AVR中央控制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水泵和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T型管的底边与平板的上端面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罐体为圆柱体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罐体内部隔板底部连通有集水管,然后在集水管的侧壁通过进水管与水泵连通,然后在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复配仓内部的环形喷淋管进行连通,通过水泵与搅拌桨的组合,能够提高药物复配时搅拌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在罐体的底部通过集水管连接有T型管,然后在T型管的底部连通有注射管,且注射管的下部设置有平板,在平板的上端面对应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和维护成本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罐装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T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流程框图。

图中标记:1、第一电磁阀;2、平板;3、T型管;31、注射管;32、第二电磁阀;4、支撑腿;5、进水管;6、出水管;7、水泵;8、集水管;9、隔板;10、复配仓;11、罐体;12、仓门;13、投料口;14、电机;15、搅拌桨;16、环形喷淋管;17、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8、称重传感器;19、设备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药剂复配用连续罐装设备,包括支撑腿4和罐体11,罐体11为圆柱体结构,罐体11的底部等角度焊接焊接有四个支撑腿4,且四个支撑腿4之间焊接有平板2,平板2的上端面等距嵌入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8,罐体11的内部通过隔板9自上而下依次分隔为复配仓10和设备仓19,隔板9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连通有贯穿设备仓19并延伸至罐体11底部的集水管8,集水管8的底部连通有T型管3,且集水管8与T型管3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T型管3的底部对应称重传感器18所在位置处连通有注射管31,且注射管31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电磁阀32,这样注射管31能够对位于称重传感器18上部的灌装瓶进行灌装,灌装效率高。

实施例二,参照图1-2,罐体1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处架设有电机14,电机14通过电机轴与复配仓10内部的搅拌桨15传动连接,集水管8位于设备仓19内的侧壁通过进水管5与设备仓19内部固定的水泵7连通,水泵7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6与复配仓10内部的环形喷淋管16连通,通过水泵7实现内部液体的循环,这样使得罐体11内部药水搅拌更加充分均匀,搅拌效率高。

实施例三,参照图1-2和图4,设备仓19的内部固定有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7,罐体11的顶部开设有投料口13,罐体11的上端面位于投料口13的外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仓门12,仓门12的转动角度为0-90°,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7的输入端与称重传感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7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1、第二电磁阀32、水泵7和电机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这样使得灌装设备控制精度高,T型管3的底边与平板2的上端面相互平行,这样在灌装过程中,灌装的精度更高。

工作原理:将需要复配的药剂通过投料口13进入到复配仓10的内部,然后通过控制电机14驱动搅拌桨15对复配仓10内部的药水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通过水泵7将药水抽出,然后通过水泵7从环形喷淋管16向外进行喷淋,使得药水能够得到充分混合,之后配合好的药水,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1向T型管3注入,然后将灌装瓶放置在称重传感器18上,然后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32将药水注入到灌装瓶内,当药水达到一定的重量后,称重传感器18向AVR中央控制处理器17发送信号,从而控制对应位置的第二电磁阀32停止注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